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九八章 鲜明的态度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四九八章 鲜明的态度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四九八章 鲜明的态度

正旦大朝会,封衙前在勤政殿的第一次大朝会让王安石给搅和了。虽然赵曦对处理现下的问题有了主意,可新春的第一个朝会,他也不会败大家的兴。

正旦大朝会有一套相当复杂有庄严肃穆的流程。从执宰到六部九卿都需要做向君王叩拜,并以舞蹈、祥瑞以及贺表为君王贺。

就是着装都有严格的规定。一套套流程走走下来,从卯时一直忙乎到差不多午时了。

接下来是君王赐宴,与臣同乐。

朝臣们都是人才,那怕几日前对王安石恨之入骨,在正旦大朝会这个日子,也是表现的相当亲近。

除了王雱的表情,大朝会还是相当祥和的。

叫法是正旦大朝会,其实更像是在大年初一这一天,群臣向官家拜年,然后由皇家举办宴会,宴请朝臣及其家属的聚会。

往年举行,但由于国朝宫殿逼仄的原因,很难让京官把家属都带到大庆殿里胡吃海喝。

今年不一样了,有了勤政殿主殿,朝臣们也都放开了,不再局限于三品二品以上的大员了。只要是平时够格参加朝会的京官,没有返乡过年的,家家都是拖儿带女的来了。当然,这仅限于当家大妇和嫡子。在国朝,小妾相当于后世的合同工,是有服务年限的,自然不可能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聚会。

赵曦也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

工坊城的桌椅作坊,按照官家的设计,做了一百多张那种可以拆卸的圆桌…~就是后世乡下办宴席的那种,一个圆形木板,一个可以交叉变动的四脚支架。

即便如此,也让臣工乃至臣工的家属们惊叹了。

在勤政殿暖和的主殿里,排排行行的摆开,内苑的宫女和内宦,把御膳房官家确定的菜品和点心,一样样的呈上来……

赵曦把今年的元旦大朝会,举办成了一场皇家流水席。

没有其他意思,就是想表达一下自己有心改变一切的意愿。

就是太后娘娘,看着这场面,也只有感叹的份儿,而不会指责跟祖制不符什么的。

朝臣中或许有人想的多些,可面对如此热闹的环境,也只能随众。

就是司马光……好吧,他本来就是复古一说的坚定支持者,对于官家这样恢复前朝与臣工同乐的做法是乐见其成的。

只不过赵曦还做了一个让人诧异行为,他像是无意的对王韶亲切了一下……

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开衙的第一天,赵曦召集了集议,并拟定了王韶领边疆事,职衔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并划拨三千新军归其直属统领,主导收复河湟、安抚羌族、孤立西夏的战略规划。

至于关于市易法的争辩,在这次集议时,赵曦也会同诸位相公定下了具体措施。

无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市易法,一律以奏折的方式向朝廷陈述意见,不论品级,不论职衔,均可针对市易法褒贬。年前的全部作废。

所有奏折必须遵循第一,不得因事论人,杜绝借市易法做人身攻击,不得有诸如什么乱臣贼子,祸国殃民等人身攻击的措辞。

第二,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在递呈奏折时必须言之有物,要以数据、实例以及符合逻辑的推演来说明问题。

杜绝假大空穿衣戴帽的奏疏,要以王安石市易法的具体措施展开来阐述,支持要有支持的依据,反对要有反对的基础。

第三,由御史台、户部、三司使以及工坊城和讲武堂,对国朝现行货易进行调查,并各自递交调查报告。

第四,着令国朝各州府郡县,针对市易法的具体措施,遵照上述要求,也畅通奏请渠道。

“每一项国策的推行,都是事关万民切身利益的,特别是诸如市易法这类变革国朝现有模式的新法。”

“作为国朝的管理者,我作为君王,还是尔等作为执宰,都不能随意的,不经调查就下结论。”

“市易法是否应该推行,是否适合推行,又该怎样去推行,这些都必须在详尽的调查研究下决定,而不是坐在朝堂里,凭自己的想象判断。”

“青苗法从王相公倡议,到最后推行,经过了怎样的过程,已经有过一次,就是大家做不到举一反三,照猫画虎总应该可以吧?仅仅是王相公提出市易法,就在朝堂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我认为这不是为国为民的臣工该有的行为。”

“我今天所说的话,希望诸位能用心想一下,同时也把这些话告知臣工们。朝堂是国朝的朝堂,是处理政务并聚众人之力博大宋中兴的朝堂,不是谁借立于朝堂的权利,来维护自家利益的朝堂。”

“另外,我有意对如今的官制进行调整,诸公也先有个思量,重点针对国朝冗官之弊,以及混乱到让吏部都搞不明白的叠床架屋的官制结构。”

“官制改革,重点明确品级和职、权、利的关系,明确奖惩,真正的能体现奖赏和惩罚的区别,而不再是像现在这样,臣工们把贬黜当成擢升的快速通道。”

赵曦是在结束对市易法集议后,统一了臣工对市易法褒贬要求后说的这番话。

这也是赵曦即位以来第一次鲜明的向相公们表态。

一味的苟且,一味的含蓄,的确能把自己所想的政策,悄么声的,如羚羊挂角一般,无迹可寻的推行下去。

同样,这样的态度,也让臣工们还一直停留在老爹执政时的那种氛围,从而做某些事时肆无忌惮。

赵曦所说的改革官制,明确责权利,其实是给臣工们戴紧箍咒,他不相信这些所谓的士大夫真的不在意品级、职位和权利。

是向朝堂表明自己执政理念的时候了。

这番话赵曦没当成闲聊,或许在开口时并没有太多指向,当集议散场后,赵曦静静的呆坐了一阵,然后…~

事搁三天,赵曦在朝廷抵报上,针对国朝臣工的思想状态明发了署名文章。

措辞激烈,态度鲜明的指出了当今朝堂的臣工不良风气,用后世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的论点,向国朝臣工发出了责问。

同时,他提出了中兴大宋的愿景,号召国朝所有臣工要统一思想,全心全意为大宋中兴而努力。

可惜,这时的朝臣还不懂什么是响应…~

赵曦不得不私下里提点工坊城和讲武堂,让他们针对自己的署名文章,开展相关学习,并在朝廷抵报上发表对应文章予以响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