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一一章 闲事不闲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一一章 闲事不闲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一一章 闲事不闲

在赵曦提点和催促下,朝廷眼下最紧要的两件事,终于初步有了个眉目。

这朝堂还真够操蛋,或许是时候规范朝廷的议事制度了,同时把官制改革也一并推出。

赵曦一直想着是稳扎稳打,可什么事都扯起来没完,对于这样的朝堂,赵曦是真忍不下去了。

这不,又一次朝会,就是又一次的嚷嚷。

“陛下,臣参环庆路兵马钦辖种鄂、会川军郭逵妄起边衅,致使边寨不宁……”

“陛下,《平戎策》之战略目标是为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意义非凡。而平戎之法唯剿抚并重,如今吐蕃部落以唃厮罗为尊。若有意完成平戎,征伐唃厮罗是必由之路……”

“陛下,唃厮罗世代与我大宋交好,未尝有违朝廷,征伐唃厮罗非圣君所为……”

“世代交好?世代交好会掠夺边民财物?交好会掠我边民为奴?”

“唃厮罗几次与西夏交战,却从不曾骚扰我大宋边境,边民之祸只是小事,我大宋为宗主之国,岂能因小失大,将唃厮罗推向西夏一方?”

“唃厮罗乃我朝之安州刺史……”

“西夏还是我朝凉州节度使呢,那又怎样?”

就是这样,屁大的事,只要有了不同的意见,必定会把朝会搅的乱糟糟的。

赵曦已经有几次表示过烦躁,关殿门让他们吵,并冷面相对;看猴戏一般,还不管饭,就让他们在这扯淡。

甚至呵斥、训斥、置之不理等,什么法子都用过,就差丟死狗一样拖出去了,可有事了还是吵!

这倒也不怪臣工,政事堂就是这样,仿佛不吵不能证明自己的能耐,好像吵赢了就代表自己有才华!

再说今天这事。王韶主边事,目的是为收复河湟地区,在战略上形成对西夏的包围态势。

赵曦在临行前曾跟王韶提过,收复河湟地区的手段,无非是从族群和利益入手。

从王韶奏报上来的信息,赵曦知道王韶的工作进展不大。

虽然吐蕃分裂了,但从青塘城、邈川城,一直到临川以及熙河、洮河流域,都是唃厮罗的势力范围,甚至这几年郭逵拿下的兰州,也受唃厮罗的影响很大。

现在的唃厮罗首领,在血缘上传言是松赞干布的后裔,在吐蕃各部落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虽然因为利益的原因吐蕃四分五裂了,但在吐蕃人心底,还是相当认同松赞干布的。这也让唃厮罗在吐蕃人中有很大的威望。

王韶上任几个月,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正是因为他用心了,对河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才与郭逵、种鄂联名请奏,要求对唃厮罗用兵。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种鄂和郭逵的撺掇。

自从与西夏一战以后,整个西边彻底平静了,就连捉生军的影子都见不着了。

即便这几年种鄂、郭逵在不停的蚕食,一点一点的往西,一块一块的占据,不断的挑战西夏人的忍耐限度。

也是奇了怪了,西夏人居然一忍再忍,丝毫没有反抗的意思。

这一次朝廷有意收复河湟,也让这两位好战的大将蠢蠢欲动了。不管打吐蕃,还是打西夏,只要有战打就行。

收复河湟,本来跟环庆路的种鄂屁关系没有,就是需要打战,那也是郭逵所部的事。

估计是种鄂凑热闹……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对于装备了火枪、火药弹以及战车的新军而言,征伐唃厮罗确实算不得什么大事。

甚至朝廷都没有另外调军,只是就近让环庆路抽调一部分军卒,配合会川军作战即可……这也是种鄂最期望的。

再说了,火器保存一直是个难题,那怕苏颂不断的在改进火药弹的工艺,改进火枪子弹的工艺,但火器受潮的弊端一直得不到改善。

赵曦知道,这是科技的局限性,没有办法。

除非能在化工上有极大的进步,否则这样的缺陷会一直存在。这不是从竹节的火药弹变成千层纸皮火药弹就能解决的问题,更别提油纸包的火枪弹药。

这也是工坊城大部分精力放在民用产品上的原因。

至于边军,那怕军器库用水泥建造,一样不能避免火器受潮废弃。

也该着把那些快要作废的火器拿出来用用了。

所以,赵曦对西军要征伐青塘唃厮罗的作战计划,没有异议,就是政事堂好像反对者也不多。

这事朝廷已经批准了,文书早已送达到西军了,谁想到在朝会上居然有人把这事扯开了,还又一次造成了争吵不断的朝会。

征伐唃厮罗的决议,不管是赵曦还是政事堂,都本着低调的原则,一开始就没准备搞得人人皆知。

赵曦是想看一看西军掌握火器作战的程度,看看西军将帅是否从传统的战术转变到火器作战,同时,检阅一下讲武堂对将校教化的成果。

也不全是因为信心不足,只是单纯的考虑这是一次试验性的作战。

当然,政事堂之所以同意对青塘作战,并低调行事的想法,确实有信心不足的原因。

这是第一次不是以老护卫营为主,不是官家嫡系队伍的对外作战。相公们还是有些忐忑。

再说了,很担心这次吃了败战,把国朝这几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心再一次打回原形。

所以,政事堂也无意在朝堂上嚷嚷。

不过这事想要做到绝对保密根本不可能。从户部的钱粮调集,到工坊城的军备供应,再到枢密院关于前方的文书往来。朝臣能知道并不是多难的事。

可在朝会上这样争辩,就连政事堂也相当烦!

假如这时候官家要贬黜这些没事找事的官员,政事堂绝对会顺水推舟……

本来是闲事,被这样的朝会争吵,也变得不闲了。

散朝了,退朝的方式再一次表达了官家的不满,甚至内监喊退朝是在臣工争辩的中间,连话都不等臣工说完就退朝了。

“规范一下议政、决策的各项流程吧。朝政需要不是这种没完没了屁用不顶的争吵,朝会也不能永远这样混乱。”

“当初建勤政殿用这样的格局,就是为设定三级决策制度。”

“诸公对勤政殿也熟悉了,从主殿、议政厅、内阁的设置不同,代表着功能不同。诸位先考虑一下,同时看能不能结合官制改革一并推动。”

这时候搞这个,不算是最恰当的时机,很多布局还没有完善。

可每次朝会的繁乱是真让赵曦烦了。顾不得是不是完成布局,或许可以在整个大调整中做一些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