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三二章 枉作小人了

关于王韶的调查还没开始,朝廷已经初步拟定了处置措施……这不奇怪,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即便在后世也一样。

只要最终的调查结果,跟王韶的陈情出入不大,或者说没有太过份的事实,王韶的处理也就这么着了。

现在朝廷最紧要的,还是先把监察体系健全了。

至于那些弹劾,官家没提,相公们也没提,就跟压根没这回事一样。

倒是集议时韩绛的提议被官家认可,给大家在制定监察细则上提供了参考。

“无他,原护卫营的条令条例宗旨而已!”

这是韩绛被问起时所说的话。

谁都知道,当初的护卫营是官家一手打造的,可没人会去关注一些惩罚粗野丘八的条令条例,即便听说制定的很详细,文臣们也不会费那心思。

如今不同了,朝廷要制定监察细则。

监察细则肯定与护卫营的条令条例不会相同,但若想让官家认同,两者的宗旨和理念应该不会有多大差异。

于是,一时间整个国朝最热闹的地方便成了讲武堂。

相公们在监察细则草稿上标注名字的事,朝臣们都清楚了。而官家让范纯仁从那些名字中选人的事,大家也知道了……

“不得不说,这护卫营的条令条例将情、法、理三者结合的恰到好处,找到了其中的平衡点了!”

富弼也是首次完整的看到老护卫营的条令条例,不由得感叹。

当时,那时候官家也就十几岁吧,十一还是十二?即便是后期慢慢完善,能形成这样的条令条例,也不能用聪慧来简单的评价了。

“子华,宝臣,护卫营这条令条例,诲叔、玉汝包括苏子容、王乐道参与多少?”

富弼有点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孩子能做出来的,他更倾向于当初的四个教导。

韩绛和吕公弼相互看了看……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若不是见识到少年时的官家就显现了惊人的才华,我等这样耕读世家会像现在这般折服吗?

“应该他们也有参与吧,具体没有过问。富相也知道,当初的护卫营是怎样的,都是些军汉,并未过于关注。诲叔原本是护卫营总教导,宝臣可了解?”

韩绛说的含糊,再把话题转到了吕公弼身上。并不是要坑他,是需要两人共同把一个说法说死了。

“富相,确如子华所言。公弼外任,与弟诲叔书信也多是家事。倒是听闻护卫营早期便有了保密法令,想必具体情况只有他们护卫营那些老人清楚。”

想从护卫营那些老人口中得到什么,根本不可能。

“这些都无所谓,关键是现在护卫营的条令条例几近每个朝臣都有副本,倒是让我等与范尧夫为难了。”

韩琦感慨道。确实,当所有人都能依照护卫营条令条例来制定监察细则时,这会增加政事堂和监察衙门遴选人员的难度。

“见仁见智。即便都读通了护卫营的条令条例,都明了监察衙门的职能,并非所有人都能领悟其中精髓!”

王安石能明白,政事堂相公都能明白,未必朝臣们都一样能明白。

“只要在护卫营条令条例的基础上,结合国朝官员执政情况,拟定出宗旨和理念契合,又符合监察衙门职能的,那就是能胜任监察官职位。安石倒觉得是省事了。”

政事堂在因此议论,赵曦在知道朝臣们关注护卫营条令条例时,一直端着的心思,才彻底放下了。

其实,护卫营的条令条例,最值得学习的不是什么情、理、法的协调统一,而是那些事无巨细的条款。

护卫营条令条例,没有一项是含糊不清的,所有的违规都有对应的惩处措施,这才是赵曦想让朝臣领会的。

要说国朝的闲官,肯定是汴梁最多,再下来就是西京洛阳了。多数的致仕老臣,为了避免让政事堂的相公看着眼烦,又不想距离朝堂过远,西京洛阳便是最好的去处。

当然,也有真正致仕回乡的,带着自家靠恩荫得官的儿子,在家乡讲讲学,当当大爷……地方官在这些致仕的相公跟前,多是谄媚讨好的多。

当朝廷抵报刊登官制改革和监察事宜开始,从汴梁通向国朝各州府的轨道马车,便没有停止过运送那些有官身没官事的闲官。

这些人,无一不是恩荫得官的主……这时候若范仲淹活着,肯定能想明白他当初那个明黜陟抑侥幸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在国朝做官,做到二品大员以上者,谁家没一两个恩荫得官的子侄?取消恩荫,就意味着把朝臣们子侄得官的路给堵死了,就这一点,庆历新政失败就是注定的。

不像如今官家的做法,先喊出官制改革的口号,然后提供不同的职位供选择…~都是些事务性职位,本职上跟胥吏没区别,却冠一个官位的名。

既然前期提供了选择,到时候再一刀砍下来,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一手,先把得利的老臣的嘴给封上了,也没有堵死后来者的路。

大家都明白,所以才如此死乞白赖的在监察衙门事宜上闹腾。

皇家银行,那是一赐乐业人的营生,又担心自家子侄进去,面对钱财管不住贪心而招致祸事。

市易寺和国营寺,又必须得得到薛向薛师正的认同。不管是不是官家严格要求,让这些老臣跟薛师正低头,他们还做不出来,毕竟薛向也是个恩荫得官的。

所以,除了特别倾向于这两个衙门而被薛向选中的,最后就只剩下监察衙门了。

且不说监察脱胎于御史台,本质就是清贵的职位,就说监察衙门的职能,就让人欲罢不能,那可是结人脉最有利的地方。

都在忙乱着,谁曾想官家又指示讲武堂开班了……

就在监察细则基本成型时,朝廷明发抵报,公布了所有监察官的名录,统一到讲武堂接受培训。

当名录公布出来,所有人才发现,这份名单并没有遗漏谁,几乎弹劾人的和被弹劾的,都在名录上……枉做小人了,让官家看笑话了。

听说范总监察问过官家原因,官家说了:国朝有府一十四,州二百四十余,皆需要派驻监察官,不用担心人多,反倒担心人不足矣!

回过头来,不管是朝臣还是相公,才发现又被官家溜了一圈……

谁都只能碎了牙齿往肚里咽!很简单,若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官家就是挖了坑,也埋不下人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