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三三章 大设想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三三章 大设想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三三章 大设想

赵曦这次真无意再次挖坑埋那些臣工。在富弼回朝后,君臣一心众志成城的苗头显现了,他也就没必要再去一次次打人脸了。

至于这次在明面上嚣乱的臣工,级别不够不说,就是全算上,也不够他赵曦一锅烩的。

在监察体系完成后,赵曦算是对国朝地方体制改革有了雏形。

从大的架构上,军事、政事、财务、商贸、监察,从朝廷到地方建立了隶属于朝廷的层级体系。

在军事上,枢密院管将帅和调兵,兵部管军备和底层军官,而军备的营造和运送,则全部由工坊城掌握。从根本上消除了武将作乱的可能,从制度上改变了将不知兵的弊端,也从程序上改变了国朝以文驭武的祖制。

在政事上,地方官不再介入军事,可放手专注民生和政务。而赵曦将财权剥离,也就避免了地方官浪用公帑,甚至用公帑饮宴作乐的可能。

市易寺监管商业行为,有效掌握了各地税入情况。而所有的税入将来会由三司使这边推出一条编的纳税之法,统一由皇家银行经办。

而地方官的自由裁量权,只留下了两税。为了让自己主政的州府宽裕点,地方官会下死力气的去开荒,去防范土地兼并,以确保地方税入。

同时,在推动官办产业这一块,赵曦让地方州府郡县,都变成了各类产业的东家……在未来,这一部分收益,将会远远高于农税。

赵曦也知道,想要转变千年以来人们对土地的依赖很难,他只想最大限度的让子民看淡土地。

确保粮食供应是一方面,降低土地的价值才是赵曦一直致力于做的。

为此,他一直没有想着征伐安南,虽然拿下安南对如今国朝的军力来说很容易,甚至朝堂也有部分臣工有过这样的提议。

在没有扩张疆域并另外开发出粮食供应和产地之前,赵曦暂时不考虑征伐安南,因为国朝需要安南稳定的为大宋提供粮食。

其实,用所谓的王道,让安南依附于国朝,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只是赵曦受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始终认为非吾族类必有异心的说法,用在安南身上是合适的。

这还是很久以后的事。

让子民看淡土地,并降低土地的价值,并不是赵曦不重视农业。农业是第一产业,这是至理。

而想要子民看淡土地,并降低土地价值,必须得让子民见识到不依靠土地可以生存的事实。

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朝的工业化进程。可能说工业化有些说大了,没有基础学科的发展,所谓工业化不如说是工艺化。

目的只有一个,让物质尽可能的丰富起来。

赵曦也想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尽力去做了。他给予了苏颂和沈括无限使用钱粮的权限,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俩身上。

赵曦能做的只是提点,这不仅仅是因为身份决定了,关键是赵曦认为:属于这个时代的就应该由这个时代的人物来创造。

工业化,并不是他赵曦一个人办一个工坊城就可以推动的,赵曦能做的只是引导。

唯有在这个时代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氛围,营造一个工业化发展的环境,出台促进工业化的政策,让从官到商,从商到民,甚至到士大夫,所有人从工业化中得利,才能真正的促进这个时代的工业化发展。

否则,他赵曦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

在这所有的架构设计中,赵曦始终没有忘记监管。监察体系的建立,完善的细则,三年的轮换制度,追溯机制的设定等等,让监察体系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并且,赵曦还有只属于自己的皇城司探知……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官制改革议题。

首先,让吏部制定统一的官阶。从政事堂、六部九卿到州府郡县的主官、佐官,明确各职位的官阶,废除原先架床叠屋的官制。

并且制定详细的的升迁条件,细化磨堪,制定适应实情促进发展的政绩考评办法。

赵曦并没有指望能杜绝人情往来,后世都没有杜绝,更何况在这个师承和宗法大于天的时代,只是尽可能的让整个官僚体系规范起来。

其次,由户部着手调研目前各种本官、职衔、贴职、差遣、勋爵等各类贴钱的俸禄总额,以此为基准,根据吏部确定的官阶,形成官阶和俸禄对应的官俸体系。

新的官俸体系不仅要体现官阶的区别,还有体现职能区别,有无差遣的区别,体现致仕和在位的区别。

新的官俸体系,将忽略文武之别,重视地域差别,着重于政绩的奖惩,重出身但不唯出身,看履历而不唯履历,凭官阶而不唯官阶。

再之,是官制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国朝官僚体系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赵曦设想的三级决策制度。

朝会为最底层一级,然后是议政层,内阁,最终是他作为君王的裁决。

朝会为参政一级,也就是说,参加朝会只是具备参政的资格,说白了就是知晓朝政的资格。

参政一级可以对朝政检点,但仅限于奏折形式,并且对于最终出台的政策不得非议。

接下来是议政一级,议政在国朝应该是属于真正的朝廷大员。十四府的主官,六部九卿主官,皇家银行、工坊城、讲武堂以及新成立的市易寺、国营寺、监察衙门等,都要占有一定的议政席位。

这应该是提议国朝政策的一级。在这一层可以吵,可以辩,但一旦经过议政递交内阁,并经帝王裁决后,不论反对与否,接下来唯有执行。

再往上就是内阁一级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

在赵曦的设定里,内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最好能实行推举后由自己裁定,帝王必须有最终的否决权。

只是赵曦不可能将现在在职的相公全数替换,所以,对于现在的内阁,只能是补充,从具备议政级别的大臣中补充。

然后,再根据议政的缺额,递补议政。

甚至赵曦想过任期的问题,就比如他在监察衙门、国营寺和市易寺都推行了任期制……

其实这些衙门的任期,只是地方任职的任期,对于位于朝廷列班级别的,还真没限制,就是政事堂在制定相关细则时也没有提及。

官员一旦到了这个层级,决定他们去留的,就是帝王了。

赵曦不确定,自己处于君王的立场,是否该去限制君权……他一直犹豫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