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四五章 来了就别想离开

第五四五章 来了就别想离开

接见使臣,就是紧张的气氛下的一次调剂。

没人真当回事,倒是拖延使臣是正理。

沙盘上象征着东西两路大军的旗帜,在逐日向中间靠拢。

赵曦根据奏报,大概估摸出了大军的行进速度…~一日也就三十里。

这三十里放在绵延的太行山里,不是说三十里路那点辛苦。

虽然心里都急,可没人想过催促。

以前或许会有,但现在是绝对不会有的。官家已经明确表示过,郭逵的做法是最正确的,也是最适合的。

莽莽群山,山高林密,不仅要行军,还得随时清除盗贼,同时还需要确保不走漏消息。

也只有如此行军,才有可能做到上述的要求。

这时候,赵曦特别能体会老爹曾经的寝食难安。他算是经历过征战的,如今的军力也非往日可比,又有狄青、郭逵、种鄂这些名将出征,他还是一有空就待在议政厅里看沙盘。

“陛下,辽夏使臣在觐见后,一刻都未停留,即刻便出京了……”

政事堂诸公也是,只要没事,都会来议政厅。

有时候不一定要做什么,相互说道说道,能缓解内心的那种忐忑。的确是忐忑。

那怕是有火器,可毕竟这一次是辽夏联盟了,还是近二十万大军突破了雁门…~谁心里也没底呀!

按既定的方略,四路大军汇合,再加上河东路本路,国朝的大军也有近二十余万。只是,都还在行军中……

“在我大宋境内,除了红翎急递,是不容许战马冲关城的。待使臣出境,抵达北辽上京和兴庆府,再由他们的朝堂议事,或许还有双方联络和谈判利益分配的时间……这些对于大军而言,应该够了!”

朝廷已经把配合做到了极致,也相当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通畅的便利。

这时候真有点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

赵曦真的宁愿御驾亲征,也不愿意困守在这宫门里等,忒熬人了。

虽然不至于嘴上起泡吧,赵曦这几日是真的有些焦虑了,眼里的红丝就没消退过。

在朝堂,臣工们都在关注,句句离不开战事。回到内苑,滔娘也是一脸的幽怨,总是向着北方愣神。

内苑的那些下人,这几日都是战战兢兢的。滔娘已经杖责好几次下人了,这在以往是很少的。

赵曦还不能说啥!都烦躁呢。

“陛下,按行军速度,今日西路军应该可以到达预设地点吧?”

韩绛本来是想用肯定的语气,可话到嘴边又变成了疑问。

“子华所言极是,今日西路军可以抵达。如此一来,东边依山,即便是如今打开了,中路和西路也可以对辽夏联军形成一定程度的围剿!”

富弼在努力打气,为大家,为他自己。

或许在多数人看来,这一次的围剿跟上一次好水川大胜一样,可赵曦明白,这两次是大不同。

上一次,说是围剿,其实是分散成了许多的战场,利用西夏人分兵掠夺粮草,在小范围内形成以多打少。

那一次,从杀牛岭,一直到好水川,整一片区域全是战场,每一个战场都不关联,甚至相互间没有因果关系。

并且,那是赵曦利用了地形的优势,提前将队伍埋伏好了,纯粹的以逸待劳。

上次的围剿,因为赵曦考虑到西军、新军的作战素养和对西夏怯战的原因,基本上是一次没有任何关联的小打小闹。

从结果看,算是一次大决战,事实上,任何一个战场的成败,都不会影响整个战局。

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算是真正的大军团作战,是几十万人,就集中在忻州盆地里展开厮杀。

并且,这一次不再是我方以逸待劳,而是劳师远征。这也是赵曦赞同郭逵行军稳健的原因……

即便如此,十几近二十天的行军,将士们的疲惫是肯定的。这是赵曦最担心的。

“东西路都不用太担心,真正困难的是中路大军……还有雁门关的守军!”

赵曦像是呢喃,又像是给大家解说。

“陛下,此为何意?”

当初制定方略,是要求中路大军在东西两路形成合围时,再发动的。

韩琦对官家这样说有点不理解。一旦开战,四面皆敌的辽夏联军,不可能集中力量去冲击中路向南,而是考虑折返,打开一条可以逃逸的通道。

韩琦这样的问话,让赵曦极度怀疑他所谓的知兵事是怎样来的。

“使臣在奏报了我朝的态度后,北辽和西夏的朝廷首先会做什么?”

赵曦没回答韩琦的问话,只是问开了闲话。

论战事或许相公都欠缺,可问朝堂上的猫腻,都是行家里手。

“陛下是说,辽夏在第一时间会责令已经进入关内的辽夏联军向南?”

富弼不肯定,但心里已经紧张起来了。五万对二十万呀!狄青就是名将,这对比也是相当困难的,还有太子殿下……

富弼有点理解官家的焦虑了。这些天他甚至觉得官家有点沉不住气……战局基本朝着谋划在进展,官家还每天盯着沙盘看。

“那是肯定的!北辽和西夏内部,若想调兵集结对我边境攻伐,是需要时间的。”

“而朝廷待使臣的态度,绝对会激起北辽的怒火,西夏也会响应。毕竟一直以来我朝对北辽都是礼让的,突然间的强硬会让他们气急败坏。”

“如此一来,肯定会让已经在我朝境内的大军,展开攻势,有教训我们的意思。还是相当快,相当急的展开攻击。”

“东西两路不会受到攻击,就是这中路……”

恐怕官家所说的会成为事实。

富弼开始翻找这几天中路军的奏报……

“狄汉臣已经陈兵赤塘关、石岭关一带。想必今日便可与西路军取得联络……陛下,下诏令,命种诂的偏师归狄青的中路军节制……”

这时候,中路军能添一万是一万的力量,那怕是西军也成。

“我已经命种诂北上,汇合雁门关守军,在战役打响的那一刻,收复雁门关……居然敢深入我大宋腹地,就别奢望全身而退。既然来了,就都留下吧!”

“陛下,可是中路……”

“富相,首先咱们要对狄汉臣有信心,另外…~另外就是,只有寄希望在辽夏联军向南冲击时,东西两路同时展开合围!”

西路是肯定没问题了,只是这东路……最后的几日,也就是过五台山的这段路是最难的。

这也是赵曦不敢确定东路军能在开战前就绪的原因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