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五九章 目的从来不单一

第五五九章 目的从来不单一

"爱书网"访问地址

停战谈判,协商边界线,重新签订盟约……事情终于朝着国朝的预想来了。

这一次萧卓尔没有再遮遮掩掩的,在接到大辽朝廷的诏令后,迅速向宋国朝廷递交了国书……他是真不想继续待在汴梁了。

这已经不是他萧卓尔这层官员的事了,只要宋国答应,他就可以离开汴梁了,不必要每天焦灼。至于回到大辽…~回去再说吧,大辽在宋国朝堂的棋子被一网打尽,他萧卓尔难咎其责。

也不能完全说是大辽的棋子,应该说亲近于大辽是肯定的。从此以后,没了,在宋国的朝堂上,没人再偏向于大辽,汴梁的吟唱不会短时间就在上京流传了,更别提大辽皇帝陛下念念不忘的火药了。

这是彻底决裂的节奏呀!几十年近百年的友好邻邦关系,因为河东之战,彻底降至冰点了。

搁以前,根本就不会发生战争,因为只要大辽遣使,宋国就会妥协……他们害怕大辽,害怕战争。

现在的宋国,今非昔比,不再是那个仁慈的君王了,相公们也都是富弼、韩琦之流的强硬派。

变了,彻底变了,宋辽的形势变了。

其实这些年,早就有了端倪。打草谷越来越难了,时常跟巡边的宋军遭遇,胜负也转换了。

可惜,大辽皇帝看不到,大辽朝堂没人说。耶律乙辛只考虑是否忠于他个人,是否于他耶律乙辛有利……

该回去了,或许回去以后,他萧卓尔不再有机会在朝堂发声,就会被一撸到底……毕竟他作为使臣没有为大辽争取一点利益,只是让大辽一味地退让。

这一次所有的事,都需要对大辽皇帝陛下有个交代。耶律齐被俘了,该死的将领都战死了,背锅抗雷的就他萧卓尔还留着。他敢肯定,在他回去之前,属于自己的罪行已经达成一致了。

耶律乙辛也好,大辽皇帝也罢,都需要为这次战败找个借口。西夏应该可以分很大一部分责任,剩下的就是他萧卓尔的了…~因为,大辽皇帝陛下没错,国相耶律乙辛也不能有错。

回去吧,彻底的回去。

萧卓尔带着宋国的国书上路了。

宋国答应停战谈判了……

“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这是赵曦给谈判团队的原则。

“每一寸土地,都是将士们用鲜血和性命打下的,既然收复了,就没有还回去的理由。没有任何事物比保全国土完整更重要的!”

“将士们用武力凌之以威,谈判是文臣该晓之以理了。如何为将士们打下的地域正名,这才是谈判组的任务。”

大宋的谈判团队,是由韩琦带队的……严格意义上,这是第一次所谓的边界线划分。澶渊之盟当初也没有具体的划分边界线。

“官家,俘虏一事如何计较?”

取消岁币是肯定的,边界线的原则也定下了,可还有近十万的俘虏呢。

早年可没遇到过这情况,即便有,也是北辽俘虏咱们的人,却从来没有归还过。

汉人,在北辽,某种意义上很吃香……北辽的贵族都以奴役汉人为荣。

“河东路雁门关往北,需要铺设轨道了。开山碎石的那些苦力可以用俘虏的……不过,北辽若愿意兑换,可以考虑。”

“至于如何兑换,诸位拿主意吧。好像北辽除了战马,也没什么咱们想得到的。诸位相公可以敞开了想,近十万呢,总不能打了胜战,朝廷还亏损吧?”

“雁门关毁了,代州废了,定襄、忻县也变成了废墟,这些都是战争导致的。错在对方……或者说战争没有对错,只有胜负,输掉战争就应该对担负一切战争的损失。”

“另外,文相,为配合韩相的谈判,把京畿道的这五十万的废人缓慢往北调吧,要大张旗鼓的调集!”

战胜了确实是轻松,赵曦说话都没了君王的样,有点赖皮了……

“陛下,既然出国书应了停战谈判,国朝再次调兵或有不妥。以目前的态势,战争不会再有了,调集这些禁军往返,图耗费钱粮了。”

圣贤之道在文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特别是这种放在台面上,又必须要载入史册的大**。富弼不希望朝廷有出尔反尔的行为,不利于这一朝在史书上的大好名声。

“富相,诸位相公,签订并遵守盟约的前提是势均力敌。就以檀渊之盟而言,国朝以钱粮还和平,以时间还发展,并不能说错。但体现在盟约本身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当时的北辽强势。”

“同样,盟约其实就是个说辞,只是因为双方都需要这个说辞。若我大宋这五十万禁军是新军的话,我们可需要这时候盟约?”

“说白了,签订盟约就是个姑且做法。签订了檀渊之盟后,北辽不一样在后来提高了岁币?如今不一样攻打河东?”

“若这次我大宋战败,难不成朝廷可以用檀渊之盟与北辽交涉吗?更别提西夏了。一边签订盟约,一边扰边不断。”

“他们受教化的程度与国朝不同。与鸿儒往来,应谈论诗赋,与娇娘饮宴,则论风雪,与老农闲聊,唯有农事。是故,对待辽夏之流,国朝也不可拘泥于圣贤,不可自缚手脚。”

“目前还处于停战之前,北辽已经确定要谈判,不一样在河北道边境陈兵十万吗?国朝增兵又何妨?”

“至于耗费钱粮……这一点,对于战胜国,应该有主动权。这就看韩相谈判的结果了。”

“不过,我估计,北辽为安抚宫卫军以及各家的斡鲁朵,俘虏应该会被交换回去……可河东路需要劳役,需要丁口……”

“陛下,可是五十万禁军转民?”

官家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或许将这五十万禁军裁撤才是官家的最终目的吧。富弼如此想。

“官家,五十万禁军一次填充河东路,兹事体大,非周密谋划不可行。望陛下三思!”

不管是雁门关代州一带,还是云州、朔州、寰州、应州,这都是苦寒之地,被汴梁的纸醉金迷养废的禁军,如何能受的了那苦寒之地的生活。

五十万呢!一旦不慎,很可能是比战争还恐惧的兵灾、内乱。

不仅是富弼、韩琦,就是韩绛、吕公弼也觉得官家这事唐突了。

“转民是以后的事,缓慢调集,凌之以威是有利于谈判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