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七五章 这才是正事

惊讶!不仅是北辽那边的惊讶,就是大宋的臣工也惊讶,就连低头躬身的王舜臣,也忘记了在什么场合,抬头看着自家的陛下!

北辽惊讶,是因为他们一直以为宋国的皇帝自太祖太宗以来,不再有马上帝王,都是在深宫里养大的君王,文韬还有,可谈不上武略。

这才是耶律洪基看似随意却有意找回点面子的射箭行为…~就是以为宋国皇帝羸弱。结果,这宋国皇帝居然不比那个射手差。

赵曦可没显摆的意思,那怕事实上已经瑟了。

“子容,下一步重点放在弹药改良和批量生产的研究上。这枪会让军伍战力大幅度提高。”

说完,赵曦随手把枪丢给王舜臣,转身向高台而去,都没往北辽那边看一眼…~估计他们脸上的表情很精彩。

酝酿好的嘲讽和哄笑还没完全宣泄了,就被这一阵连射憋回去了……

从双方君王接触开始,耶律洪基就想在比斗上挽回点面子,所以才会提议双方成建制对攻。

被赵曦大义凛然的拒绝后,又提出了比斗三场。

这时候好像不需要再提了。

说是进行了一场,又可以看成是两场。再说了,谁又能排在君王之后再比斗?

冷场了。耶律洪基没心情再说什么,赵曦是懒得扯淡。所以,富弼跟耶律乙辛开始磋商了。

不再墨迹了,各家还有各家的忙事。

赵曦看耶律洪基那一脸的颓败像,倒也没落井下石,没必要逞口舌之快。这老小子可能有点后悔显摆他的射术,硬是让整个北辽没了一点斗志。

而大宋这边,虽然不至于兴高采烈,可从军卒到臣工,再到君王,满营都是喜气洋洋。

签约的仪式有点沉闷。矮桌两边就宋辽的君王,内侍忙乎着将盟约交换,而耶律洪基机械的签署,眼睛却没离开过赵曦。

赵曦很无所谓的看着他……你咬我呀?

北辽很迅速,在签约完成的那一刻,就撤离的干干净净,留下了一地马粪……

由于韩琦答应了不限制百姓选择去辽地还是就云应四州,在释放俘虏以后,大批的百姓离开了云州四州之地,随着北辽撤退的俘虏兵,一路向东。

“他们不知道哪个才是他们应该效忠的王朝吗?”

现在云州的城墙上,看着远去的百姓,富弼不理解。

韩琦的脸上挂不住,很尴尬,本来觉得该是打脸北辽的条款,如今却自觉感到一阵阵的的发烫。

不应该是翘首以盼王师北定吗?

“百年时间,差不多三代人了,已经不存在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更何况,百年边境承平,在事实上形成了安居乐业的环境。”

“前朝又是一个混族的王朝,云应四州一带,又多是外族节度使管辖,加上五代乱局,城头变换大王旗。谁能让百姓安居,他们就会认同谁家王朝。”

“也罢!如此大好的江山,没必要留下没有归属感的百姓!”

赵曦似在解释,又似感慨。

官家的这一番话,倒是让韩琦心里踏实了不少。最起码没有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云应四州大范围空虚而责罚。

不过,这空荡荡的云应四州如何治理,才是接下来考验朝廷的难题…~

“陛下,这东迁百姓,很多都是军属,或者说是汉人林牙宗亲。长期以来扰边代州,与代州百姓几近成为世仇。之所以离开,恐怕更多的是担心国朝在治理四州之地时,会有所区别……”

这是事实。虽然从檀渊之盟起,宋军没有大的战争,可北辽扰边从没停止过。

打谷草的辽军,就跟时令一般,每年的秋季都会有,从来就不缺伤亡。说是世仇一点不夸张。

就是这次在接管云应四州之地以后也一样,出生代州、定襄、忻县一带的禁军新军,在这一段时间,总是有意无意的在折腾这些原住民。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睁眼闭眼的任由他们这样做。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话用在这时候很契合。云应四州的汉人林牙军,偿还了他们近百年造的孽,丢下了几代人经营的产业。如今,云应四州的林牙军宗亲,又用离开的方式,让大宋朝廷还了不公平对待的做法。

“回去吧!该商讨一下云应四州如何经营的问题了。”

这才是正事,朝臣们就等着官家这句话呢。

所谓经营,说到本质上,那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四州州城里的田产、物产,四州之地广袤的田地,以及工坊城勘探出来的各种资源等等,现在都属于大宋了,也就存在了大家瓜分的可能…~官家从来不吃独食的。

好歹是原北辽的西京,北辽在云州建造的行宫不错,甚至不比朝廷在汴梁的部分殿堂差。

一样的有陛座,有陛阶,有文武列班的大堂和空间。

赵曦端坐在陛座上,看着陛阶下的臣工…~感觉跟在汴梁没多大区别,臣工们面对利益,还是一如既往的热衷。

这才刚开了个头,七嘴八舌的就开始了。

“朝廷打一场大战,几乎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再一次出现了寅吃卯粮的财务危机。臣以为,石炭及各类矿产资源,朝廷可实行扑买的方式,快速收取钱粮,以弥补这次征战的亏空……”

“何人告诉你朝廷寅吃卯粮了?无稽之谈!”

王安石见不得为利益忒不要脸的人,也知道一人之力无法挡住这庸庸众臣的求财之心,可不呛几句心里又不舒坦。

“北辽不擅耕作,良田则变成了荒野。既然云应四州已经由我大宋接管,自然不能任由继续荒芜下去。”

“南粮北运,将粮食依靠于安南,又有雁门天险,始终不是长久之计。云应四州开荒复耕以确保云应四州自给自足乃为良策。”

“臣以为,可分解荒野,由国朝士族认领。如此一来,不仅确保了云应四州的自给自足,同时也间接的完成丁口北迁以充云应……”

赵曦本以为,有大理矿城和广南锰矿,以及轨道体系、工坊城体系等等参照,臣工应该能在这次议事中选择一个相对中和的说辞和建议。

真的想不到,在利益面前,都真的可以豁出去脸。

幸亏相公一级的没人开口,也是因为他这次北上,带出来的都是会搅和却没能力的闲臣,否则汴梁的朝堂还指不定乱成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