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七六章 预料之中

"爱书网"访问地址

理由很充分,立场很鲜明,都是站在为朝廷分忧,为大宋解难的角度去考虑的,最起码说辞上是如此。

一是考虑到了朝廷因为战争而导致的困境,二是见不得云应四州如此荒凉下去…~还真的都是忧国忧民呀!

那怕如今的朝廷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善,总是少不了有人借大义之名行谋利之事。

赵曦之所以让大家商讨此事,并不是真的没有定论,而是他在某些细节上有些不确定。

扑买和让士族认领,这是肯定不可能的。只是在朝廷、军伍、边军、禁军以及臣工中,如何分配云应四州偌大的利益而不确定。

解决那近五十万的废物禁军,是赵曦的首要任务,否则他也不会在战事接近结束时,还耗费钱粮调禁军北上……目的从来就不单一。

赵曦有参照大理矿城的想法,想把这些废物禁军转民,同时也可以作为预备役部署在云应四州。

可最后的这些禁军,已经可以说是烂透了,将他们安置在云应四州,不确定能不能起到预备役的作用。

关键是,若将田地让废物禁军分掉了,那些真正的守边新军该如何安抚?立了战功的将士又该如何平衡?

可若是将田地对驻防的军伍分配,他担心长此以往,又会形成前朝节度藩镇的结局。

本来还想,从议事的争论中得到些启发,从而完善他的计划……又多想了。

这不是朝议,也不在汴梁勤政殿,赵曦见些许臣工一直无知觉的嘚嘚,冠以堂皇的理由,恬不知耻的谋求利益……直接起身离开了。

……

矿工、口粮田…~这是官家在离开塞北入关内之前,在禁军营中颁布的政策。

凡禁军有意留在云应四州做矿工者,家眷可分到口粮田。

同时,朝廷司农寺将开荒,最后将剩余的良田和荒田统一管理,成立由国营寺代管的农垦场。

农垦场的田地所有权归朝廷,但耕作和收益将授予驻军。历年的驻军不同,田地收益就得分别属于不同的军伍。

从这点上看,这部分田地更像是属于军产,枢密院有一定的权利。因为枢密院有权决定那支军伍驻防云应四州。

同时,开荒田是否逐年递增,亦或是粮食产量将与地方官政绩相关联。

并且,朝廷还容许禁军转民开荒,对转民禁军开荒的田地,朝廷免三年税,且荒田属于开荒者的永田,朝廷不会干预。

对于朝廷而言,云应四州是属于所有权真空的时机,在赵曦确定大致方向后,玩制衡那一套,相公们一个个都很拿手。

转民的禁军、转矿工的禁军、驻防的新军、地方衙门、朝廷枢密院和司农寺、国营寺,几家利益相互纠缠者,杜绝了一家独大的可能。

同时,有了口粮田和永田的诱惑,能很大程度上带动这些废物禁军转民,不仅能解决这部分废物禁军的出路,还能有效填充云应四州丁口空缺的现状。

翻过来再想想……从雁门大捷那时,官家好像就预料到了会是这样的境况,甚至说连臣工们的反应都在官家的考虑之中。

“富相,难不成这一切都在官家预料之中?”

过了雁门关,归程就顺当多了,相公们也可以在马车车厢里闲谈了。

韩琦很不想去相信是官家的预料,可事实又证明一切都在官家预料之中。

“稚圭,从官家要求北调禁军,而我等议定缓慢推进,官家没有追问,那时候,我等就应该想到,官家已经开始考虑战后的事了。”

“若真的是为战事,官家绝不容许朝廷在调兵上拖拉。甚至连工坊城都没有全力运送。”

“其实,所有的反应都在官家的预料之中,包括萧卓尔传信北辽朝廷,北辽河北道驻防骑兵向蔚州推进,都在官家的预料之中。”

“而官家令苏子容北上勘探,更是神来之笔。云应四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预料的收益前景,让即便是顽固的反对扩张者,也不再会反对战争。”

“只要官家将云应四州的矿产收益分配下去,未来国朝将会掀起尚武之风,也会引燃朝臣们的野心。”

“这一次北上,随行的臣工唯独将李诫李明仲留在代州,而工坊城调集大批工匠北上,说明官家有意打通雁门天险。”

“也就是说,最终官家可能会让出矿产资源的利益,而让工坊城,或者是皇家、朝廷控制打通雁门天险的通道。”

“为了确保云应四州的利益不受损,不管是朝臣,还是那些废物禁军,甚至云应四州的驻军,会下死力将云应四州变的坚固,甚至变成内州。这势必需要扩张,需要武力征服。”

富弼越说越能清晰的理清官家的思路,不得不又一次被官家的谋略折服。

纵观官家历次操作,都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推进。

“富相恐怕都言中了。听闻皇家那个赵琴已经北上,而大理矿城的副城主刘彦文,还有怀州石炭矿…~就是叛军筹建的那个石炭矿的副职也北上了,甚至工坊城的水泥厂也有工匠抽调北上了!”

“这些地方朝廷总是插不进手,那怕朝臣们很多在里面有利益,可谁都插不上手,是完全效忠于官家的地盘。”

文彦博悠悠的说着,好像是在助证着富弼的说法。

“从一开始,官家与各家的协议就把权限明确了,不得参与是重点条款。如果说在那时候官家就已经为现在埋伏笔,我还是不太相信的。”

富弼看了一眼文彦博。

“有什么不敢相信?事实上就是这样。当初万尹山演习,我作为旁观者,就已经能感觉到官家在谋略方面的大格局了。”

“宽夫,倘若官家在早先拉拢朝廷各方势力投资大理矿城时,没有限定参与的权限,你觉得如今云应四州会是怎样?工坊城会不会像当今这般兴旺?”

“看看官家这些年的运作,广南锰矿,大理铜铁矿,工坊城的各种作坊,这些收益在各家各户都几乎能占据四成强,谁舍得违反协议而丢弃?”

“再说了,每年一次的财务公告,清清楚楚的,不存在任何纰漏,有什么理由去针对这样的模式?”

“这样说吧,云应四州的矿城资源,那怕官家出让的利益不大,而仍然是这样的架构来运作,朝臣们一样没意见。”

他富弼也不会有意见,这是可以让家族昌盛兴旺的事,谁又能拒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