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五八零章 心知肚明

"爱书网"访问地址

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

就韩琦和文彦博这样的做法,富弼看透了,赵曦也看透了,都心知肚明,却这样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这让韩琦和文彦博有种挥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官家之所以安排他俩负责禁军转民安置,原因是文彦博是枢密使,韩琦又是对云应四州熟悉的相公。

本以为云应四州的利益分配也该有他俩负责,结果官家却派来了皇家的代理人赵琴…~是个娘们儿。

这还不算,关键是国营寺、工坊城包括皇家,直接授权苏子元负责云应四州事。

他韩琦和文彦博只有安置禁军的职责……

本以为,借官家务必完成的口吻,将禁军放任在河东路游荡,总会引起一些乱事。

这些禁军导致的乱事,从而让朝廷回归到戒备武将的原状,然后再发动朝堂的纷争,形成一次国朝的文武大争辩,最终扼杀国朝武将崛起的苗头,捎带改变云应四州的分配方案。

至于让轨道兵备战,让驻防新军警惕,他俩人并不是考虑不到,是故意给那些禁军留着门。

门让管理给堵上了……

“此事不可为了!没想到蔡确这一环!”

文彦博有点沮丧。这是他跟韩琦绞尽脑计谋算的,结果还是一败涂地了。确实是一败涂地。

“宽夫,从这次雁门大战看,我是深有体会,如今的国朝武将与往日大不同了,待些时日,等这群新军的将领成长了,再不复有文臣抑制武将的朝廷格局了!官家这是在有前朝的老路,势必会导致大宋祸乱!”

“大宋能有今日之盛况,是太祖既定以文驭的祖制达成的。而今,官家大力扶持武将,必将重蹈前朝覆辙,我等不能任由发展!”

文彦博觉得韩琦说的很扯淡,这又不是朝堂,喊那么高的口号干嘛?

好像……好像好稚圭也怕了。

有没有私心,不在自己说,在于官家如何看。

担心隔墙有耳吗?也许吧。太原府有没有皇城司的探知,他们谁也不清楚,那怕是屋子里只有他俩人……

文彦博也觉得自己的话唐突了,被韩琦这口号喊的,他都不知道怎样接。

“稚圭,听富相说过官家关于文武调和的一番理论,如人的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这次雁门大胜,不基本全是武将主导吗?”

“如你所言,如今武将大不同,或许这种不同对于我大宋是向好的呢?我等又何必忧虑前朝之弊。文治国,武安邦,这才是盛世之气象。”

“若说前朝之祸,彦博以为倒也不必担心!”

“何出此言?宽夫,前朝以强而亡,皆因武将权限过盛。若非有此虑,我等又何必多此一举?”

“稚圭兄,执拗了!彦博执掌西府,自是知道如今大宋军伍强盛的根源……皆由军备,也就是火器。”

“驻防新军常规装备的弹药,一般是根据战事七日量储备的,也就是说,一旦有战事,七日内朝廷不发弹药,国朝的任何一支军伍都还不如原来的禁军作战能力。”

“不仅如此,工坊城每半年有一次巡查清点,甚至要对照弹药的编号……这种编号是工坊城独有的,或者说火器作坊独有的,像密押。根本就不存在武将作乱的基础。”

说好话,他文彦博不比韩琦差,还不是单纯的喊口号,是用事例说。

彼此心知肚明。韩琦对这情况绝不会不清楚。

从明面上,他俩是在办朝事,那怕是措施失当,在没造成混乱的情况下,官家也不会随意处置他们这个层面的相公。

从暗地里,说些冠冕堂皇的话,给自己一个坡,给官家一个面子,这事应该就这么过去了。

“如此看来,武将在云应四州矿产上得利也说的过去?”

这话题经这么一说,立马就变成了两位相公在商讨朝政……

“当然,稚圭兄,别忘了,按照朝廷的方案,即便是属于军伍利益,也是归属于枢密院,由枢密院经手后再分配到四州之地的驻防军伍,与前朝节度使体制是截然不同的!”

韩琦盯着文彦博,眼睛滴溜溜的转……看来他文宽夫也担心了?

“宽夫,如今安置禁军转民,分田地,受军训,这本就是府兵制的做法。如此一来,长此以往,势必在特定区域内形成一些团体,具备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的团体,堪忧啊!”

“无妨!从安置管理的方案看,禁军转民之后,将完全脱离军伍系统,归地方衙门管辖,跟新军完全不同。”

“一地若只是一个军伍势力,或许有可能形成一个团体对抗朝廷的可能,若一地有两个有怨仇的势力,这就是最好的制衡方式。”

确实,文臣、禁军、新军,这根本就是三方制衡,更何况随后还有监察衙门,再配上几乎独立于朝廷的轨道兵…~势力越复杂,对于朝廷统治越有利。

这样说下去,倒是验证了他俩放任禁军游荡是为朝廷的想法……放任禁军游荡作乱,然后新军予以镇压,导致新军和禁军之间形成仇怨……

得!即便是面对官家,他俩也有说辞了。

韩琦突然粘了点茶水,在案桌上写到:有必要上奏说明吗?

文彦博也是同样的动作:只说制衡之道!

“朝廷事务繁多,我俩不能因这些禁军安置之事继续在河东路耽误了。应该尽快想办法将此事完成。”

要说能力,韩琦和文彦博都不缺,真要用心做事了,确实对得起相公的名头。

本来他俩放逐的禁军数量也不多,否则真造成大乱,会吃不了兜着走。

很快,一切就走上正轨了,也理顺了。

既然是废物禁军,就没多少有血性的,敢对抗朝廷的真不多,更何况还失去了朝堂文臣的响应。

赵曦案桌上放着两份奏报,一份是韩琦和文彦博联名上奏的,关于地方州府各方制衡的分析。

另外一份,是皇城司关于韩琦和文彦博私下谈话的记录……

害怕了?随便吧!估计他俩要是知道富弼和自己都不同意密谍过多的影响朝政,肯定不会这样唱高调。

也罢!有些敬畏还是好事。

“中正,对朝臣的探知一定选绝对忠诚的。另外,关于朝臣的探知奏报,你直接负责,所有奏报单独保存,不得外泄,非我命令,任何人无权翻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