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一二章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一二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一二章

韩琦和富弼的夜谈,在朝廷官制改革和三级决策制诏令下发后,绝不是唯一的,应该说整个国朝官员,都在一种杂乱的情绪中。

比如说蔡确,他就在犹豫是不是还应该去王府拜访王安石。

他蔡确将为议政,或者说他是以天子亲军监察衙门副总监察的身份入议政。

虽然不是内阁,但权势未必比内阁差,他们总监察是有资格参与朝廷内阁议事的,并且有发言权,甚至否决权。

他跟吕惠卿不同,虽然二人同样是借王安石的阶梯上位,可吕惠卿进议政后,是受王安石这个内阁管辖的。他蔡确直属于官家!

“蔡持正乃小人也!”

王雱还是那德行,大病初愈,便全身心要投入大宋朝堂谋划中。

吕惠卿来了,吕嘉问来了,曾布也在,就连章惇,也过来打了个照面才离开。就是他蔡确未到王府。

这让王雱不耻,不客气的随口定成小人了。

蔡确是不是小人,吕惠卿他们几个不会去评论。

“望之,官制改革后,我卸任三司使,只能由子宣接任。望之进议政的途径,在老夫看来,要不去讲武堂,要不出外做个军伍的文佐官……”

王安石根本没有对儿子的言辞有表示,只是很无力的安慰吕嘉问。

没办法,对于吕嘉问的职衔,他甚至亲自跟吕公弼协调了…不成!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原本自己革新的团队,就这样一个个的离心了。

章惇,本来就和新法的团队若即若离,如今更是只忠于官家。

吕惠卿,若不是因为自己入阁后还分管市易寺,估计很难说他会不会来。

至于蔡确,反倒是正常的做法。

王安石一直想把吕嘉问推上去,并不是说吕嘉问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需要用吕嘉问来维持这个团队的向心力。

可惜,吕家人对于家贼根本不开原谅的口子。

“三司使为朝廷重臣,是议政之位,岂容我等内阁私相授受?吕嘉问如何,与我何干?与我吕家何干?介甫问我又为何意?”

这就是吕公弼的原话。王安石知道,在吕家没有原谅吕嘉问之前,官家是绝不会对吕嘉问委以重任的,那怕吕嘉问才华出众。

官家不是先帝,不会因他人的言辞而改变看法。

这一点王安石猜对了,恐怕即便是吕家不在意吕嘉问的行为,赵曦也不会委以重任。

朝堂不可能全是君子,也不可能全是诤臣,可像吕嘉问这样的,赵曦真心不会去用。

吕惠卿是小人,蔡确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那怕是内阁的文彦博、韩琦也谈不上君子。但都在可用之列。

从某种意义上讲,吕嘉问的秉性堪比刑恕,或者说更甚于刑恕。

最后,王安石不得不将吕嘉问的名字替换成曾布,以确保三司使不至于旁落。

参知政事的称呼没有了,而议政席位的确定和内阁的相互制衡关系,导致内阁对于议政的节制权并没有多大。

或者说,不管是议政还是内阁,权利都来源于官家。

王安石不希望自己这个内阁被分管的议政架空……这也是内阁心知肚明的,即便官家,应该也默认内阁推荐议政的模式。

“王相,几个同年拜访,下官方才脱身……”

蔡确最终还是来了,很客气的致歉,甚至连王雱的白眼也没在乎,跟在座的各位寒暄着。

原本尴尬的气氛,因为蔡确的来临,让气氛更加尴尬了。

现在的监察衙门,在臣工们眼里,那就是晓不得惹不得的存在。更何况蔡确还是内参那个炮点的总编撰。

就连王安石,也不再说朝堂的事,也在回避着蔡确……

蔡确无所谓,之所以过来,只是不想落人口实,他虽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也在意背主忘恩的名声。

尴尬的气氛不可能让叙话的时间久了,没一阵就散了。好像蔡确是专门过来搅和场子的……

“持正兄,你这一步算是走对了。副总监察主内参编撰,已非一般议政可比了……”

“为大宋尽力,为陛下尽忠,本就是我等臣工职责,不存在相比不相比的。”

离开王府时,吕嘉问客气,蔡确也不得不陪着客气。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曾布拱手直接离开了,即便是吕惠卿也跟躲着一样离开了。

“听闻内参编撰很忙,每日甄别弹劾文稿繁多。甚至各种匿名弹劾文稿更是数不胜数……”

啥意思?难不成这吕嘉问有意进监察衙门?还是说有意做内参编撰?

蔡确不确定。再说了,不管是监察官还是内参编撰,可不是他一个副总监察内参总编撰就可以定下的。这是陛下的事。

吕嘉问有这样的念头也说的过去,三司使虽然还存在,但在新官制下,三司使将划归户部。虽然仍然是王介甫分管,可毕竟跟王介甫就隔着阶了。

他吕嘉问若拿不到三司使主官,往后的日子不一定能爽快了。

薛向主国营寺、皇家银行,同时会兼任户部侍郎,绝对是排名第一的侍郎。而薛向跟吕公著的关系……

蔡确很快就明白了。

“望之兄可能有些误解。首先,自朝廷监察衙门开衙办公,今上又诏令既往不咎,如今的朝堂基本上算是波浪不惊海晏河清。”

“要说内参编撰的繁忙,有点不符实了!吏部考功的变化,内参编撰想要评上等以上越发难了!我等现在不是愁被叨扰,而是愁弹劾文稿太少了。”

“因为这样的境况,我都几次跟总监察提了,实在不行就从内参编撰往地方监察衙门分流一些,以确保内参不至于人浮于事。”

“内参本就是承担国朝风闻奏事的职能,又遇到当今这百年不遇的吏治清明,那还管是不是匿名文稿呢?”

“望之兄,我们内参可不敢担这个名声。别说不忙,就是忙的停不下脚,那也是朝廷赋予我们的重任。”

蔡确转念之间就把吕嘉问的请求堵回去了。

别说他做不了主,就是能做主,他也不会招惹吕嘉问这个麻烦。

吕公弼是内阁,吕公著是议政,还是枢密使议政,吕家更是官家的亲近。

把吕嘉问弄到内参?就是王介甫提出来,他蔡确也会顶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