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一一章 闲话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一一章 闲话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一一章 闲话

韩琦说的这些话,让富弼都想醉过去了。

可惜他也一样,越听越清醒。

这不是先帝,倘若真的先帝朝,别说这种暗室之言,那怕是朝会上有臣子这样说,先帝也不会做什么。

可现在的官家……韩琦说他恐惧,谁又不是呢?

恐惧的根源并不是官家要做什么,而是什么都不做,偏偏让人感觉官家什么都明白。

“彦国,还记得庆历年范公的新政吗?如今再看,几乎所有范公的期望的都实现了。这就是官家让人恐惧之处,这也是我认为庆历年官家就开始谋划的原因。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就完成了!”

“因为庆历新政,我等被冠以朋党,接连出外。同样是推动新政,官家的新政却是众望所归!”

“官家从来没表现着要针对某个特定势力,总是从让人想象不到的角度切入,然后完成变革。”

“从代父祭祖而有了东宫六率之议,也就有了后来护卫营的组建,有了率军南征,有了安南米粮之源,有了大理铜铁之城,也就开始了朝臣融入皇家体系的开端。”

“然后,轨道、马车、水泥、石炭、羊毛等等,一点点一项项,整个国朝的朝臣被网络一清。从而完成了我等庆历年用均公田防止贪渎的目的。我们是以耕田入手,官家是以产业入手。我们是对现有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官家是创造新生利益。”

“再看看结果,从地方吏员到朝堂相公,在官家的新创利益中,无一人幸免,都尽数进了官家画的圈里。”

韩琦越说越精神,思路越清晰,脑子里似乎对官家的路径越来越条理了。

富弼已经无言以对了,不是不想配合韩琦聊天,是他自己也陷入了沉思。

“富相,我等庆历年,提出了明黜陟以正政风,提出了抑侥幸以解冗官。可再看看如今,就一个监察衙门,借官宦之矛攻官宦之盾。可曾像我等撞的头破血流?”

“以一个三级决策制,便一劳永逸的达到了庆历年范公提出的择长官的变革,以一个护卫营入手,就完成了修武备结果。”

“官家做这一切,没有一件是亲身冲锋陷阵的,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做一个朝堂的调停者裁决者,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

“这大布局完成了。一个监察衙门亲军,让官家掌控赏罚官员的原点。一纸产业协议,让官家有了拿捏朝臣收益的由头。”

“负责忠诚教化的讲武堂,负责创新产业的工坊城,只忠于陛下的新军,只受皇家节制的矿城,贯穿整个国朝的轨道,还有无孔不入的皇城司……”

“富相,这一切才是官家统治大宋的核心!一切都明白了,才发现没有谁可以脱开。”

“是,确实是,三级决策制叫停了吵闹的议事模式,监察衙门也杜绝了臣工们相互攀咬。可同样让整个弹劾途径开放化了,那内参与武后的铜匦又有何异?”

“欧阳永叔,放弃内阁之位,甘愿在讲武堂教化。范尧夫,耿直不阿,却心甘情愿的做官家的一把刀。”

“王介甫,何等执拗之人,几次新法被官家玩于股掌,一样孜孜不倦为国朝新政献言献策。文宽夫,又把谁放在眼里了?一次万尹山演习,一次禁军裁撤,彻底让官家锤地上了!”

韩琦突然就闭口不说了。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废物禁军的安置,自己刚刚铺开谋局,就被内参的几篇文稿打回了原型。

人是自己惹了,事是自己做了……

有一阵,富弼一动不动,韩琦也没有再端酒盏,唯有摇曳的烛光在反应着他俩的心思……

“稚圭,我承认你说的都对。可你想过没,官家这样谋划的结果是什么?”

“从未曾损害过朝臣的利益,也从不曾针对过文官团体,便让整个大宋进入一个正轨,有了蓬勃发展的气象。为何纠结于此?”

“你所说的皇家拿捏着臣工,本该如此!你所说的世家与皇家融为一体,也本该如此!”

“世家也好,勋贵也罢,没有谁就该着享受国朝的利益而不顾国祚久存。”

“官家曾有言,朝廷是什么?朝廷就是我们,就是皇家和臣工,就是大宋万民。融为一体,方是真正的朝廷。”

“你说的拿捏也好,还是控制也罢。可多年来,官家可曾借用这些手段针对过一人吗?”

箭,一旦射出去,就没有了威力。富弼也明白这点,只拿捏不使用,才是掌控的最佳方式。

韩琦暼了一眼富弼,他不信富弼不清楚。

富弼突然笑了。他韩稚圭说这些干嘛?无非是发牢骚而已,自己一个倾听者,反倒走心了。

正如韩琦所说的,没人是被强迫的,都是心甘情愿的。

自家有了收益,有了祖业,有了确保家族传承的基础。而这些得到的利益,已经足可以让人不去贪渎。关键是,官家同时为臣工们营造了一个可以实现抱负的大环境。

“稚圭,如果你抛却所有与皇家勾连的产业,回归农桑,做一个不被官家拿捏的孤臣……我想,不管是官家,还是朝臣,肯定都很乐意看到……”

“彦国兄,何出此言?你我二人,今日是为闲话,不欺暗室,不传六耳。同为大宋朝臣,韩琦为何要独立于朝廷之外?”

“韩琦今日之所以说这么多,是针对即将来临的大宋境况,想从彦国兄处讨教一二:这样的大宋,会走向何方?”

富弼已经习惯韩稚圭这样的转换了。倘若自己跟他感同身受的感慨,或许韩稚圭还会继续那种情绪。一旦自己没有被代入,而是保持着清醒,韩稚圭就是当下这般……

醉话?闲话?狂话?都在一念之间。

大宋会走向何方?富弼觉得韩琦不该有这样的疑问。

如今,官制改革推开了,三级决策制实行了,朝堂即将形成一个各司其职还都尽心尽力的局面。

然后,议定役兵法,在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国朝的军伍会快速成长起来。

待那时,国于内患,必将将重心转移到开疆扩土上来。

大宋会走向何方?富弼希望他致仕以前,大宋能直追汉唐……因为,官家用近三十年的谋划,即位十年的夯实基础,让大宋有了金瓯无缺的实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