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二一章 一个团结的集体

第六二一章 一个团结的集体

不管内阁都有怎样的心思,赵曦目前只想把官制改革完成,把三级决策制推行,在第一次大朝会上,将国朝一定时间内大规划拟定,并付诸行动。

王韶觐见,说那么多的意图,赵曦跟明白,无非是希望朝廷将熙河令设一路……

而赵曦召集内阁议事,就是想借内阁的口,让王韶打消这个念头,还不至于打击他的积极性。

赵曦没有担心王韶叛乱,可内阁大臣们未必没有。

在整个国朝,唯有河湟一带是王韶一人兼任了军政两职……内阁大臣不太喜欢有这样的情形。

更别说令设一路了,就是目前的情况,内阁也想动一动了。只是考虑到河湟开边需要延续性,又正值朝廷官职改革的时候,暂时没有提上议事议程而已。

关键是,内阁都不太敢把希望寄托在新军的忠诚上,也对监察衙门不太相信。

原来的御史台谏不就是让监督君王和臣工的吗?不一样成为朝臣相互攻讦的工具?监察衙门也是臣工,也是人,为什么会例外?

因为内阁大臣们,都没有见识过后世那种洗脑式的灌输方法…~在监察衙门制度中,是有每年一次到讲武堂接受责问考验的。

“彦国,大朝会一旦召开,按照朝廷颁布的议政任期制,王子纯最少还在河湟待五年……”

“如此一来,王子纯对于河湟的掌控时间太长了。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过久的受一任主官领导,对朝廷并非好事!”

议事结束,张方平并没有回自己的办公的屋子,而是随富弼到了他的地方。

还没等富弼招呼他落座,张方平就开始嚷嚷上了。

“安道,为何刚才议事未提?”

“官家召集我等议事,很明显是抬举王子纯,有表彰的意思。那种场合,我又如何能对功臣猜忌?”

张方平一点都没藏着掖着,全是实话。

“安道,官家不止是想抬举王子纯,也不仅仅是为表彰…~官家对我等内阁的心思太了解了……”

富弼说话,眼神却不知道瞟哪儿了。

张方平也被富弼这话搞愣了,他觉得富弼没说完,又不好意思问…~

“安道,官家不会容许王子纯长久的掌控河湟…~”

富弼说完,开始准备茶具了,并让书吏都出去了。

“王韶觐见,应该是有心奏请官家把河湟提一格,让朝廷设一路建制。也是因为如此,官家才会召集议事。”

“安道兄,官家并非不信任王子纯,出于河湟的情况特殊,不会动王子纯。”

“但是,对于河湟的部属而言,在河湟的时间太长了,与三级决策制和官制规定不相符。按照规定,大朝会结束后,国朝州府郡县的文武臣工,凡超过五年任期的臣工,都需要调离的。”

“河湟开边,暂时离不开王子纯,可继续保持河湟的人事结构,又与朝廷要颁布的法令不符。是故,官家才召集我等议事,让王子纯在我等内阁的议事中,感觉到不妥。”

“如此一来,官家若调整河湟的属官,王子纯才不会有抵触心理,反倒会以为官家在保护他,或者迫于内阁压力。”

“毕竟,这次议事,王子纯已经亲身经历了我等对河湟的看法。”

富弼泡好茶,悠悠的跟张方平说着。

按照官家以往的做法,富弼觉得他的推测**不离十,虽不中,也不会差多远。

“河湟的臣工确实应该调换了。我找彦国兄,也是想因此事建议官家。”

“彦国兄,若需要调整,朝廷圣旨调整即可。官家又何必多此一举?”

富弼的分析,张方平一定程度上是相信了。只是对于官家这样拐弯抹角的做法不理解。

“安道兄,你认识官家开始,可曾见管理做事单纯过?今日议事,有抬举王子纯之意,同时也有为下一步朝廷诏令打基础的意图。”

张方平想了想,官家还是少年时,就拐弯抹角的拉拢朝臣了…~

“非堂堂正正之道!”

张方平豪迈,喜欢光明正大的做法。虽然官家这不算阴谋,总感觉不太舒服。

“为何不是堂堂正正之道?王韶是否被朝廷礼遇?内阁成员专门为王子纯觐见议事,算不算抬举王子纯?在这点上,官家没有打任何折扣。”

“再说调整属官。如果官家未经内阁议事,也不与王子纯沟通,由朝廷直接诏令调整,王子纯会如何想?他难道不会担心朝廷是对他有猜忌了?一旦王子纯认为朝廷对他有猜忌,别说寒心不寒心,他会不会继续倾心开边?”

“可现在呢?内阁配合着官家把一些猜忌和担忧直接挑明了,随后调整属官也不会引起王子纯多大抵触。”

“王子纯再结合朝廷官制规定对照,岂能不明白官家对他的重用?官家这不是阴谋,是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做法。”

若赵曦听到富弼的这番话,估计会拉住富弼喊一声:知己呀!

赵曦确实有这方面的考虑,只不过他是有意想让内阁背锅的…~过程有出入,但目的基本达到了。

也是因为这一次议事,赵曦突然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就是关于任期制和朝廷重点工作的冲突问题。

就如河湟开边,如果像河湟开边这样的朝廷重事,很可能会因为任期制而影响工作的推进,甚至导致半途而废。

这一晚,赵曦熬夜了。赵曦处理朝政,很少有熬夜加班的时候,即便是雁门关大战时,他也没有这样过。

而现在,他不得不熬夜赶活~~因为,大朝会临近了,他突然的一些想法,想在大朝会上一并推开。

……

《关于实行重大事项内阁大臣统领制》、《关于朝廷年度规划与五年规划法》…~

一晚上,赵曦撰写了几项灵光一闪的措施…~或者说想起了后世的一些做法也无不可。

后世有一种说法叫五年计划,赵曦所撰写的《朝廷年度规划与五年规划法》就是想推行地方州府郡县和朝廷做五年计划……正好是一个任期。

而对于王韶这样的情况,赵曦将他单列出来,作为朝廷重大事项来做,也就可以避开任期制,也可以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重大事项内阁统领制,就是朝廷有诸如河湟开边这样的事项,指定一名内阁或者议政统领,全面负责重大事项。

在不调动属官的情况下,始终由一名主官负责,直到项目结束。

这样的体制,首先保证了倡议项目主官的延续性,也同样给主官以责任和权利。

重大事项,统领事项的臣工最低是议政,而此议政在接手项目以后,将不再担任原衙门职务,全面负责项目事宜。

河湟开边,本来就是朝廷项目。

“还是无法真正窥见官家的意图呀!”当富弼见到官家撰写的文案时,不由的感慨了。

有了这样的法令,不仅仅是解决了河湟开边,让朝廷将来有法可依,关键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王韶目前的境况,还不让王韶有任何情绪。

“官家,河湟开边是由王韶统领,还是另外确定一名内阁统领?按照职位定内阁,河湟是没有内阁席位的。”

陈升之说的是事实。

河湟不是一路,也暂时不属于国朝政权体制的某一级。王韶入议政,是官家钦点的,或者说是列席也无不可。

按照议政席位产生的过程和办法,王韶在议政中是派末尾的。但是,如果按照官家这重大事项议政负责制,很明显就把王韶的地位提升到了议政的前几位。

议政前几位…~那是有被官家提名内阁资格的。

三级决策制有条款规定,内阁成员的提名必须有议政排位前二十的经历。

比如这第一届的议政排名,欧阳修因为辞了内阁提名,当仁不让的为议政第一位。

然后讲武堂、工坊城、六部九卿、国营寺、市易寺等,依次往下派。

如今,一个重大事项统领负责制,就直接把王韶提升到了议政第一位…~毕竟,官家的文案里所述,重大事项统领是内阁或议政。

已经跟内阁勾连了,自然该派第一位。

“诸位,朕今日召集议事,首先是要内阁议定,这两项法令是否可推行?其次,就是议一议,是否需要在内阁中商定一位统领河湟开边事务者?”

“另外,如果推行五年规划法,各州府郡县六部九卿衙门,是否在大朝会前,做出各自衙门和地区的五年规划?朝廷是否需要拟定五年计划?”

赵曦并没有直接回答陈升之的提问,而是把自己召集议事的意图说明了。

也算是回答的陈升之。

“官家,法令是好法令。议定一位内阁与王子纯共同负责也很好,能直接解决王子纯提升过快的不便。”

“但是,大朝会将于七日后召开,朝廷没时间来撰写五年规划,六部九卿衙门,地方州府郡县也没有时间做出各自的五年规划。时间太仓促了。”

张方平入内阁后很活跃,陈升之也有点。

只是,他俩的活跃是因为对官家不熟悉,官家即位后,他俩没在政事堂待。

否则,绝不会这样仓促发问,而是认真去理解法令的内容,为官家查缺补漏。

“张阁老,大朝会本来就有分组讨论的议程。一天开幕并公布提案议案答复情况,三天分组讨论,一天总结。”

“对于地方州府郡县而言,参政基本上包括了衙门各项事务的官员。”

“三天时间,对于一个熟悉自己职责的官员而言,撰写一篇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五年发展纲要应该没问题。除非他压根就不理政。”

赵曦还没有解释,王安石就接话了。

他的心思恐怕在场的都能想明白。河湟开边是他极力推动的,议定内阁负责,应该是他。

而若是直接由王韶统领,提升王韶在议政的排位,他也乐见其成…~话说,他现在的那个团队已经散了,特别需要有那么一件事,能再一次凝聚起来。

由他王安石主导开边,能避免王韶老是被弹劾,不能沉心做事。同时,在属官使用上,他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

“五年规划的内容朝廷应该有指导性意见。”

富弼担心陈升之跟王安石再犟起来,赶紧把话题引到这两个法令上。

没时间了,时间太紧了,朝廷必须尽快定下来,然后提前跟州府郡县的官员通告一声,避免大朝会出现乱局。

说实话,富弼再一次呗官家震了…~这两个法令若能实行,对国朝意义重大。

“科根据吏部考评的内容来设置五年规划的标准……”

“由六部九卿确定国朝的五年规划,然后再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给州府郡县…~”

“从下而上,朝廷可以有效的对比各地的不同,而从上而下,却容易形成任务摊牌的结局…~”

“应该将役兵法的兵源,工坊城的产业,市易寺的易货以及贡院的士子推荐一并列入规划…~”

“既然是五年规划,就应该提及若实现不了规划目标,如何惩戒主官和责任人的条例条令……”

“第一次大朝会,三级决策制刚刚推行,又是第一次要求五年规划。我以为应该给朝臣们适应的时间…~”

有富弼的引导,内阁成员已经忽略了是否可以推行的讨论,而是直接进入了如何做规划的问题。甚至连那个重大事项统领制都丢一边去了。

因为,重大事项统领制,或者说责任制…~很显然是官家针对河湟开边的法令,是必须要通过的。

关键是,是不是内阁统领,也只与王安石相关。所以,大家直接忽略了。

前几天刚刚抬举的王子纯,抬举了河湟开边,也都明白了官家的意图,就没必要再商讨了。

五年规划这个说法,这是涉及全朝堂臣工的,甚至对各位内阁分管朝廷的工作也有益。

赵曦很欣慰,从现在讨论的热情来看,他提名的这一届内阁,还是相当有责任心的,也都是有意做事,有意改变大宋现状,有意留名千古的能臣。

对了,忘了,还有一个司马光,因为《资治通鉴》的编撰到了紧要关头,没来掺合议事。

不管怎样,赵曦还是挺欣慰的…~这是一个相对团结的集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