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四八章 提留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四八章 提留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四八章 提留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听官家说了那么多,也看了官家的税制改革文本,可内阁诸位还是晕晕乎乎的。

不是说看不明白怎样操作,而是不清楚相对于原本的税率,官家这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好像对地方州府郡县有好处?不确定。虽然明面上,耕田补偿费和生产税,地方都有提溜,可官家一直以来的做法,从来没有单纯过。

这一次单纯吗?一样不单纯。

赵曦仔细以祥符县为例核算过,这样调整税制后,税额在整体上是有所增长的,但应该在商贾的承受范围。

这个承受增长和承受范围,是针对现在的情况,相对于轨道贯通之前,处有过税的情况,商贾还是有便宜可占的。

再说了,朝廷什么时候在乎过商贾?

至于产业这块,生产税的分成、耕田补偿费、地方税收增加、产业发展政绩,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这需要地方官自行考量。

而赵曦之所以给了地方州府郡县钱粮的自主权,赵曦是想让地方供养吏员和衙役…~

“官家为何再次让地方有钱粮的自主权?”

韩琦很疑惑。自从皇家银行开办,并遍布国朝各州府郡县后,再配合一条鞭法的实行,朝廷基本上统管了国朝的钱粮。

连日常政务的用度,也由三司使厘定,交于皇家银行执行。

这是大宋开朝时,赵相公制定朝廷节制地方财权政策的进一步加强。

而现在,官家居然要对地方财政放权?

富弼也在疑惑。

“富相,若是地方官的俸禄移交于地方自足呢?”

韩琦倒是没想过官家会容许地方供养军伍,在军伍这一点上,绝不容许地方插手,这是国朝的共识。

“不可!万万不可!”

富弼急了,官家或许真的有这样的考虑。

富弼连招呼都没跟韩琦打,直接转身又回勤政殿了。

一旦官员由地方供养,那怕是朝廷有对官员的任免权,官员对朝廷的认同也会逐渐淡化。

这将是灾难!有奶便是娘,谁供养认谁,这是至理!一旦真的由地方供养了官员,官员会逐渐淡化对朝廷的归属感。

虽然有皇家银行的节制,当地方官知道自己的俸禄与朝廷关联不大时,就是地方官与朝廷离心之时。

势必会造成在乡党基础上,形成朋党,最终搅乱朝廷。

“官家,地方提留是否有意让地方供养朝臣?”

富弼着急,没有任何前缀,直接进入主题。

“富相以为不妥?”

“不妥!前朝衰败自地方自主起!官家,国朝初期,太宗与赵老相公,吸取前朝教训,方有国朝叠床架屋的官制。官家的官制改革,本没有从本质上朝廷供养朝臣的基础。”

“而一旦地方提留税入,并供养朝臣,势必造成只知税入而不闻朝廷的结果。老臣恳请官家三思。早年钱粮转移,耗费无数,但朝廷始终未做调整,实不能也。如今有皇家银行汇通天下,官家切不可如此放任地方主导权。”

“富相,朕允许地方提留,确实有让地方供养官吏的想法。并不是供养朝臣,是供养流外官。”

“富相,如今的国朝,即便是最小的下县,想一个县衙正常运行,最少不会少于百人。从吏员到三班衙役,无一人受朝廷俸禄。而知县的俸禄又有多少?”

“为供养诸多的吏员,郡县不得不巧立名目,增加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虽然不至于民不聊生,事实确实让子民苦不堪言。”

“富相,朕反复提过,所谓君王,所谓臣工,没有了子民,一切都不存在。如今国朝富裕了,臣工们享受了国朝富裕的红利,而子民呢?允许地方提留税入,将郡县的流外官纳入朝廷供养的范畴,是可以有效减低子民税赋的手段。”

“况且,任由地方另立名目供养吏员,才是真正的只知县尊而不闻朝廷。朝廷供养流外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流外官的归属感。”

“朝廷在颁布税制改革方案时,应该一并颁布取消国朝所有地方的非朝廷制定税赋。此事既然富相已经明白了,具体诏令由内阁起草吧。”

这是儿子主宜州后提出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赵曦本来还考虑另行处理,没想到占地增税法最终会演变到这般情形,倒是让他可以借机了。

地方郡县的情况,富弼要比官家更熟悉。他也曾主政过地方,岂能不了解地方真实的治政。

“官家,臣建议地方提留税入统一由州府一级统筹,并由户部对州府提留节制,一律以朝廷名义。也就是说,地方提留只在朝廷内部运转,由朝廷统一安排。”

对于官家一系列措施,富弼真切的感受到了朝廷集权的进步,也对所谓的集权有了一番感悟。许以利,不一定要授予权。

对此建议,赵曦不可置否。把矛盾集中在朝臣之间,朝廷却占了名头,这对于君王更有利,他自然不会反对。

富弼组织内阁,以及三使司、户部等相关衙门,包括工坊城和讲武堂精于数术的臣工,开始拟定地方与朝廷税入提留和使用的方案。

这样的方案,在内阁和议政中通过的很顺利。从某种意义上,这是加重了内阁和议政的权利。

不管是分管地域的内阁,还是实际在地方治政的议政,原本是没有财政权的,朝廷制定权衡地方提留税入时,自然产生了地方议政主官在财证方面的权利······提留统筹,将有路一级会同州府一级协调执行。

做官,一个是名,一个是权,一个是钱,归根结底是影响力的问题。而对于朝廷,则是一个控制力的问题。分管内阁、路一级主官、州府主官、户部、三使司等诸多衙门的参与,越发能体现朝廷的总领职能。

各有所得,只不过是牺牲了原本郡县主官没有的权利而已,在事实上却解决了郡县一级主官的负担。有点皆大欢喜的意思。

相应着,因为税入提留方案的实行,倒是促成了赵曦税制改革的顺利通过。也正是因为税入提留方案,很可能在参政中,也不会有多少反对意见。

不知道这算不算官家的又一次不单纯的做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