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四九章 入夏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四九章 入夏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四九章 入夏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官家对于税制改革,只是框架式、指导性的意见,真正形成税制的诏令,还需要内阁会同相关衙门完成。

赵曦现在越来越不再关注具体事务了。执政理念的影响,均衡的内阁和议政,让赵曦有条件做一个轻松的君王了。

这算得上是时间紧任务重了,富弼主导了这次税制和提留方案事务,在第一时间,召集了相关衙门,将二者合并拟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富弼在这方面领会的相当透出。

这是一个复杂的核算过程,却又有一定的普遍性,便可以简单化处理。

怎么说呢,按复杂的方式,应该必须先对国朝的州府郡县的吏员和三班衙役等流外官有个统计,再对照各地税入的情况,然后两项结合,核算出具体提留的标准和比例,以确保流外官的俸禄标准。

所谓普遍性,一般而言,经济情况良好,产业发展不错的州府郡县,雇佣的流外官就要多一些,而那些苦寒之地,衙门事务相对要少,流外官的数量也自然就少。

所以,内阁和议政在具体商定时,直接采取了简单的方式,按照地方州府郡县的税入,核定一定的比例提留即可。并且,将郡县的流外官实行了州府一级备案制。

考虑到核算标准是以以往的税制计算,内阁和议政在议定时,同样采用了暂行的方式,将根据新税制实行后的情况,对提留方案调整。

当赵曦看到内阁和议政的议事记录后,真正的放心了,没有任何更改,直接签发了。

不管是否真的适用,一年的时间,即便是朝廷亏损,赵曦也担负得起。关键是,他的那套施政理念,算是彻底在朝臣脑子里扎根了。

朝廷的诏令,从来都是即发即执行,这一次,赵曦让朝廷的诏令明确了具体的执行时间。这是为按季度统计税入和支出方便一些。

同时,在朝廷诏令颁布实施之时,要求各地方州府郡县的监察衙门,全程监督取消各类苛捐杂税的过程。

这一次从税制改革,到推行地方提留,应该是满国朝的各个阶层均有获得感的。当然,商贾除外。但是,对于商贾而言,习惯了过税,到轨道使过税形同虚设,再到如今的流通税,基本上是接受的。

赵曦一直在担心朝廷税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可能······

薛向这段时间也专门盯着皇家银行这块,几乎实行了旬报制,以便官家能随时掌握税制改革的运行情况。

“还算不出意外。”

已经入夏了,新税制实行三四个月了,从初步运行的情况,赵曦还是很满意的。

“从税制改革方面,应该是朝廷大幅增加税入的,再加上国朝产业递增的收入,这是一大笔钱粮。却因为地方提留和供养吏员,才导致了如今收支持平的情况。实际上还是朝廷亏损了。”

内阁都在关注着税制改革,韩琦所说的确实是事实。

“韩阁老此言差矣。朝廷度支持平,吏员的收入并无增加,这部分朝廷亏损的,实际上转化成了子民的收益······不再缴纳名目繁多的杂税,其实就是收益增加的体现。”

韩琦懒得跟王安石争辩。主要也是觉得他说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这样的争辩无伤大雅,不管是赵曦还是富弼,都没有制止。今日议事,本来就不是针对税制改革的成效和提留问题的,国营寺薛向那里,每月都有详尽的奏报,供内阁大臣审阅。

新税制的运行,诸位内阁大臣都了解,也都基本上认同了新税制。至于是不是承认这是由王安石倡导的,那就另说了。

今日的内阁议事,是赵曦针对入夏后连续几次的大雨而召集内阁议事的。

黄河,一直是国朝的大患,入夏后的几次暴雨,黄河水位几乎是以肉眼看得见的速度在上涨。防洪,是当前国朝最为紧要的政务。

庆历八年六月,黄河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此为“北流”。一十二年后,嘉佑五年,黄河在商胡埽下游决口,分流经今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此为“东流”。

自嘉佑五年后,黄河虽然没有出现改道的大泛滥,但是,年年防洪,年年有灾情。

看今年连续大雨的情形,防洪形势相当严峻。而黄河在汴梁的这一段,完全就是悬河,黄河大堤的高度已经远远高过了汴梁城。

“官家,自水泥产出以来,每年的旱季,朝廷都在修缮堤坝,不仅仅是加高了堤坝,甚至对薄弱环节,直接重修了堤坝。以水泥的牢固性,汴梁堤坝万无一失。”

“去岁,在北流之滑州以东,东流之东明以东,地方州府均对河滩进行了疏浚。虽然今年雨情严峻,臣以为有水泥的牢固,应该不会有什么险情。”

水泥?别说是这个时代这种没标号的水泥,即便是后世,真正的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堤坝,也有溃坝的情形。臣工们相信水泥,赵曦可不敢对水泥放心。

“司天监怎么说?麟府与河东的降水量如何?”

接下来的天气情况,以及上游降水量,才是决定黄河是否在下游出现险情的主要原因。这一点赵曦必须得清楚。

“司天监认为,雨情短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从河东路和麟府二州传来的奏报,河东路和麟府也是连降大雨!”

这不是好消息。气氛有点沉重了。虽然现在的司天监比后世的气象预报更没谱,但是,事实上防汛防洪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了。

“官家,通知下游州府的诏令已于前日下达,相信下游地方州府会有相应的应对。每年防汛,地方州府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话虽这样说,富弼心里也很忐忑,应该说内阁大臣都有些忐忑。

无法知晓再往上游的情况,从河东和麟府的情况看,这几乎是整个黄河的流域普降大雨了。

接下来,不仅仅是下游的问题,就是汴梁也处于险情中了。

再说了,最早用水泥修缮的堤坝,距今已经十多年了,没人知道这水泥的坚固能持续多久。

“明日巡坝!”

赵曦还是决定亲自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