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七八章 人选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七八章 人选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七八章 人选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标注为绝密的诏令,很快就下发了,一定范围内的下发。

朝堂上多数是不知道的,朝政一如既往的运行着。市易寺的那点事,没人在意,即便是有人知道市易寺在甄别胡商,也不会在意。西番商贾赚大宋的钱,市易寺早该介入了。

就是市易寺的官吏,也不知道为什么上官让甄别胡商······或许是哪个胡商招惹了上官吧。这事并不难,就是甄别是海运还是陆运就好,并不需要做其他事。

剩下的不是市易寺的事,是需要皇城司接手了。

这些事,赵曦不需要操心了,就是内阁大臣也没必要操心了。皇城司可以做好。赵曦和内阁大臣,需要考虑河湟的接任者和新路径的探路者。

“河湟接任者,欧阳公举荐章惇和苏辙,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章惇激进,苏辙持重。在接任河湟的职衔上,赵曦中意苏辙,不过对于章惇,赵曦觉得他更适合王韶的职责,适合开拓。

并且,章惇相对来说要果决,甚至可以说心狠手辣。

现在,对于已经知道朝廷谋划的臣工,都知道这是立功的时机。章惇和苏辙二人,从青苗法开始,就被赵曦雪藏了,相比同期的王韶和吕惠卿,他俩缺少具体的政绩和功劳。想来欧阳修的举荐,也是看到了他俩人的情况。

或许也该着让他俩建功立业了。人可以适当压,却不能压的过了,过分的压制会导致弹性失去,而不是理性反弹。

这时候,将章惇和苏辙二人,派遣到河湟一线,或许是最合适的做法。

“官家,既然朝廷的谋划还有时间,不如将此二人一并遣河湟,在王子纯暂未西行之前,考验他二人在处置河湟烦乱局面的能力······”

富弼的建议稳妥,也算是给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

“也对,同为嘉佑二年及第,作为同期,三人可形成合力。”

同年及第吗?赵曦能明白韩琦此话背后的意思。赵曦还真不在乎。

现在国朝的统治模式,与以往的王朝完全不同。不提王韶,就是章惇和苏辙,在讲武堂这些年,在承担教授学员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灌输式教化和心里暗示?不存在翻天的可能,

即便是有个例外,新军呢?军备物质呢?在现在的大宋,没有一点可以自立的条件。

将章惇和苏辙同时放在河湟,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建议。政策需要持续,对内附部落的持续性政策,是树立国朝信誉最好尔等办法。

而在王韶未西进的时间段,可以协调政务的处理,不至于让原本的方向偏离了。不可能没有调整,人与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理解朝廷相关法令也不同,处置问题的措施就有不同。只要是大方向不偏移,有些改变倒是能让内附部落更加认同国朝的政策。

“还需要议一下第一批探路者的人员,初步不少于五十人的建制编队,配备一定具有商贸经验者,再与向导合作。”

市易寺的进展很顺利,不断有奏报递上来,甄别出来的胡商,皇城司也已经采取行动了。

探路行为,不是简单的行军,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途径,还需要对整个路径周边的环境做调查。非三两月能成事。赵曦预定的时间是一年。

一年时间探路,再用一年时间,分次分批的派遣军伍,建立中转兵站,然后形成作战编队······整个过程运作下来,足足需要三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第一批探路者将在章惇和苏辙就职差不多的时间出发。人选也需要尽快定下来。

“官家,探路者编队,老臣以为唯有老护卫营军卒可担任。”

对于老护卫营的那批军卒,算是最被朝廷认同,也是所谓的军功显著。其实现在他们全部都是将领了。只是富弼想不出比他们更强,更适合探路的人选了。

“不妥,官家,富阁老,谁都知道,如今的役兵法的选兵全靠老护卫营在做,甚至不同军卒的甄别和训练规划都是老护卫营的军卒在执行。”

“国朝谋划西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征战上。如今的新招募的军卒,最终能不能上阵杀敌,全靠老护卫营的训练和指挥。”

“况且,老护卫营的军卒,现在说他们是备受关注也无不可。老臣以为,不管是西夏还是北辽,绝对对他们重点关注着。因此,他们并不适合担任探路者的任务,甚至将来作战,他们也不适合编队偏师。”

文彦博不涉及兵事不参言,但是他确实在役兵法和新军上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不仅仅是对官家所独创的训练之法熟悉,甚至连招募新军卒的事务,也深入的了解了。

他陈述的是事实。谋划战略包围,最终是为了夹击征伐,决定胜负的还是军伍的战力。

战略包围的谋划,是为了对西夏作战的必胜,而军卒的战力才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倘若军力上有绝对的优势,直接正面进攻,碾压式推进,灭掉西夏也完全可以。所以,探路、夹击不是必要条件,军卒的战力才是。

目前,朝廷之所以要用包围夹击的战略,一是因为军力尚达不到完全的碾压,二是还需要考虑北辽的反应。

赵曦在谋划包围的初衷,是想在对夏作战时,两面夹击,全力推进,以闪电战的方式,快速灭掉西夏,在北辽尚未反应之前,直接形成灭掉西夏的事实。最起码达到西夏不再有让北辽拉拢联盟的实力。

“官家,不知近卫可否担任此职责?”

韩琦所说的近卫,是国朝对一直在讲武堂的第二批精选军卒。

这些军卒自挑选上来,基本上是跟随官家的,朝堂都称呼为近卫。不管从忠诚度还是战力,不比老护卫营一批的差。

这批近卫,跟老护卫营编制数量相同,都是两千人。本以为他们是承担太子六率的职能,结果,因为官家将皇子外放,只是挑选部分护卫力量。这部分精兵就继续为官家服务了。

“准了!”

本来赵曦也准备派遣这部分人的。他们也算是赵曦的储备,正是需要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探路和偏师,留给他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