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七七章 决议通过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六七七章 决议通过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六七七章 决议通过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说是恍然大悟,可能最符合诸位臣工的心境。

从王安石的转折,到章惇和苏辙的参言,终于让诸位臣工从自己的圈子里出来了。

确实,若不是有意探路,官家又何必拿西番的货品说事?若不是有意向导引路,这样的兵事议题,又何必召集市易寺介入?

最后悔莫过于吕惠卿了。官家让他自责的前提,导致他后面失去了理性考虑的基础。

算是这样吧!他们嘉佑二年,没一个等闲之辈。

“官家曾跟老臣说过,如今因滑州溃坝灾情,朝廷的储备略有减少,对西夏的谋划,非一两年之内的事。倒是老臣南辕北辙了。”

富弼这话,像是在自嘲,却变了态…~他赞同官家另辟蹊径的提法。

年岁大的人偏向于保守,有这个基础,在考虑问题时,很容易把危险无限放大,甚至堵塞他全盘考虑的思路。

富弼很坦率的承认,倒是没折一点他作为首相的名望。

“确实如此!朕对于这条通道,处于猜测的阶段,这需要验证。这也是朕召集市易寺参与议事的原因。”

“另外还有一点,朕考虑,即便这条通道存在,很有可能有很远的距离是荒无人烟的,甚至存在山岭沟壑。”

“很可能不仅仅需要战马,还需要骆驼,这也需要市易寺主导。为保障军伍行军的粮草,直至后期到达古玉门关作战的弹药,包括抵抗气疫的问题,必须配备大量的战车,还是改装后的战车!”

赵曦不准备把所有事都讲清楚了,既然是召集议事,就需要臣工们各抒起见,慢慢完善计划。

从青塘西行,过荒原,对西夏形成包夹,形成真正的包围之势,都应该做哪些准备?需要臣工们集体商议。赵曦不能把所有事都做了。

“官家,这一偏师的将士以多少为好,这需要商榷。人数少了,很难起到对西夏夹击的态势,甚至连沙洲、瓜州都无法打下来,无法最终与主力会师兴庆府。”

“人数多了,即便是探知到可以运兵运物质的通道,也很难保证军备运送到位。毕竟那是一片无人区,没有可以补给的地方,全靠河湟,乃至秦州供应。过长的补给线,方向都难以确定,后勤保障难度太大。”

文彦博的考虑切中了要害。

“其实,还要一点需要注意。国朝谋划西夏,形成东西夹击的目标,肯定是在发起战争之前,不被西夏知晓行动为好。可是,大规模的军伍行动,如何潜行,这是个难题。”

“既然朝廷已经决定,河湟就需要承担一个后方的责任,河湟新收复,异族内附众多,对于内附的部落,真正归顺的有几何?怀有异心的有几何?有没有还与西夏勾连者?是否存在细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条理,需要整饬。”

“未来在行动时,是将青塘城作为物质补给点,还是将邈川城作为补给点,这需要斟酌。”

好像没人担心青塘城是否能打下来。这样的信心就是最大的变化。议事越来越有点味道了,赵曦可以说声自己很欣慰。

务实的治政习惯,基本上在朝堂形成了,最起码这些重臣已经开始适应这样的议事方式,也都开始注重于实际工作。

“所有的一切可能,都需要在探知新的路径成立,现在谈这些还早。”

“此言差矣。既然存在西番商贾通行,路径是肯定存在的,无非是通行的难度大小而已,也就是说能怎样通行。是战车可以,还是战马可以,亦或是军卒必须自行携带足够的物质。这些因素都是左右偏师数量的原因。”

“这一点我们市易寺可以完成评估。商贾运送货品,没钱赚谁也不可能远涉万里之遥。可以从商队的人数,携带货品量,所使用的牲畜数量等等,对新路有个前期的判断。”

“吉甫所说的这是一点,还有一点。建议市易寺统计所有西番商贾,皇城司或者朝廷相关衙门遣人与其接触,争取能取得信任,加入商队,或者是将收买商贾,让我们的人进行一次运行,真实了解新路径的实际情况。”

“确实,必须是忠诚之勇士,真正经历一次新路径,才能为我所用,避免道听途说的差错。不过,跟从向导探路者,最好是军卒,还是悍卒,成建制出行。运行商队中途出意外的可能太多了,更何况难免有盗贼马匪出没。”

“只有探明具体路况,才能决定偏师的数量。我以为,探路最好是收买向导,由朝廷组织远行队伍,以商队形式也可以。这样能保证探路的保密性。”

“附议,建议在朝廷准备发兵之前,遇到商队必须歼灭,以免泄露风声。”

“若由国朝军卒组队,可携带一定量的火药,并搭配一定数量的工程兵,即便是不适合战车我的地方,也炸出一条可以让战车通行的通道来。”

“在朝廷打通新路径后,建议朝廷要全面接管通道,不管是歼灭还是看管,所有通道上的商队,一律必须待大战结束。”

“在完成路径畅通之后,还需要将这条通道上出没的马贼全歼,必须是全歼。无法肯定他们的出身,以及关联的势力。唯有全歼才能确保通道为国朝的唯一性。”

······

这大概是群策群力的好处吧。有些赵曦都没有考虑过的,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逐渐完善了。

这样的议事,经过秘书处的记录,最后在整理,完全就是后世所说的攻略。

可还是有一点,比较重要的一点,所有的臣工够没有考虑到。

“诸位臣工,如此远距离的路程,应该有水源处,也必须有水源处。大家有没有想过,既然要控制这条路,为什么不在水源处建立一座兵站?可以说是军城,叫中转站也可以,甚至可以承担物质储备点。”

“还有一点,为避免行动被西夏知晓,完全可以分批次,以商贾的身份,零散西行。用三两年的时间,即便一次三五十人,完全可以完成十万雄师的隐蔽转移。”

赵曦算是总结性陈词吧,把他想到的关键点提出来了。

这一次议事还算成功,讨论的结论基本上全面了,在经过秘书处整理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后,在逐步完善。

这个谋划西夏的战略,基本上算是通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