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

第七三三章 此事休要再提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果然如赵曦所料。

从各路大军的奏报中,赵曦终于看到了西夏内部变化的痕迹。

比如,狄青部奏报,跟他们对战的西夏骑兵所属部落开始轮换了,证明西夏内部开始有怨言了;比如,种颚部奏报,西夏人不再随意丢弃那些被炸死的战马了,也就是西夏开始缺粮了。

这是好现象。

其实,从战争的烈度上讲,越是外围的,就是对战狄青、种颚和郭逵这些名将时,反而战争的烈度不强。对高遵裕部围歼的战斗反而激烈。

但是,在开始,西夏贵族不会这样想,认为对战名将会损失更大些。所以,西夏人的分配,也就体现了各方在西夏皇室的亲近程度。想打高遵裕部的,建功容易,折损也要相对少,对战狄青等人,部族会损失过大。

可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这半年,战场让这些贵族看出了不同,所以,争端就有了。

有一种观点说,战争是必然的的,但战争的胜负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样也有一种观点,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的结果。

对于赵曦而言,想杜绝这场战争胜负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做法便是,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偶然的必然条件,尽可能的考虑周全。

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从发展的眼光去谋划,就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不确定性,避免偶然导致的结果。

这一场大战,对于赵曦而言,应该是从他来到这个时代,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即便是再普通的人,长期考虑一件事,也可以将一件事策划完美了。

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很多,武器装备、朝廷财力、战场环境、军卒战力以及将领的指挥作战能力等等,可对于赵曦而言,他更看重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

战为何,为何战,这是对于朝堂臣工,国朝士大夫阶层、官员阶层,甚至乡绅阶层需要知晓的。战为谁,为谁战,这是军卒以及普罗大众需要知晓的。

这种知晓,如何变成所有人的渴求,就是这么多年赵曦一直在做的事······无非是利益而已。

不亲临战场,没人能真正感受战争的残酷。对于赵曦也是如此。

他亲率队伍有过征战,可如今如此大规模的战事,给赵曦的印象居然没有当初那样强烈,自己看到的只是些数字。

那一路折损多少,那一路需要多少物资,歼灭地方多少,多少军卒参战等等,只有数字······

所以,不管前线如何,朝廷该怎样还怎样。

一年一度的大朝会又来了,朝廷并没有因为前方的战事而影响朝堂的正常公务,无非是从朝廷到地方,增加了为前线服务的内容。

这一届大朝会,或许是自三级决策制推开以后,最为单纯的大朝会。《内参》没有任何弹章,参政议政的提案议案也很少有脱开战事的议题,这几乎是一个对于战事的专题大朝会。

如此强势的官员和内阁,没有那个官员抽风在这时候相悖于朝廷。别说地方州府也在为战事服务,即便是有些杂事,也不会在这个时段提及。

所有的议题,都是围绕着战事,一切都以纠正在服务战事的流程展开的,都是在规范或者理顺服务战争时,地方和朝廷的协调配合,朝廷各衙门职责分工和明确等等。

值得庆贺的是,如此大的战事,在国朝内部,并没有因为战事而影响民生,所以的公务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官家,这一项议题是被参政议政多次提及的······”

富弼以内阁首相的身份,递交给赵曦一份议案,是关于大谋局在形成后,对西夏发起总攻时,朝廷应该派遣一名内阁去主导战争。

到这程度了,大包围的形势已经形成了,即便是被西夏人获悉,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了。所以,大谋局也就让所有参政议政知晓了。

赵曦觉得,这本来就是一个告知而已,没想到居然有人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考虑。

多动脑子多想国事是好事,可这样的建议······怎么说呢,让赵曦疑惑。

“内阁讨论过?”

赵曦很直白,单独面对富弼,赵曦也习惯了直白。

赵曦考虑过,内阁之所以让富弼单独跟自己汇报,这本身就有一定的意味······恐怕都挺有想法。

“讨论过,普遍认为应该如此。毕竟各路大军的协调作战需要有一个可以掌控大局的角色。”

“你怎么看?”

富弼觉得不太对了,似乎官家对这样的提议不喜,甚至可以说是反感。

恐怕这一次真的是弄巧成拙了。富弼也不清楚是不是有内阁在后面操作了这事······不合适。想立功可以,想摘成熟的桃子就不太好了,关键是这还涉及到朝廷是否对武将彻底信任的问题。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人想的多了。

“老臣也认同。各路大军最终汇合,是需要一个可以统领左右队伍的。一旦汇合后,仍然各自为战,恐怕对最后的收官不利。”

富弼虽然怀疑此事背后的缘由,但还是真实的向官家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背后是否有其他意图,并不影响这是一个负责的议题。

“富相,你觉得除了朕,国朝还有谁有资格统领国朝近九成的军卒?”

这······富弼也有些恍然了。统领国朝九成精锐大军,谁具备这样的资格?反正他富弼是不敢应承。

“官家······”

“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关键是对于武将而言朝廷这样做意味着什么?这是一种让人寒心的行为,说重点,这是一种不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背叛!”

“朕信任他们,不管是狄青还是种颚,亦或是郭逵还是王韶,朕认为他们没有一个人只局限于考虑本路大军的折损和胜负,他们都有一定的大局观!”

“整个战局能进行到目前这种状况,这本身就是各路大军相互配合促成的。否则高遵裕部早就全军覆灭了。富相,此事休要再提!”

“朕允许内阁草诏,对合围之势形成后,强调各路大军的协调配合,措辞朕会审核。就此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