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三九章 因无知而无畏

第七三九章 因无知而无畏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兴庆府现在挺混乱的。

大宋对兴庆府的包围之势,在西夏整个朝廷基本上是共识了,只不过如何应对这局面上有分歧。

比如,跟大宋邻近的一些部族以为,应该趁大夏还有可战之力时,与宋国谈判,以确保贵族的利益不受损。

因为他们这些年财富的增长,越来越依赖与宋国的易货。

比如,那些常居西北者,就建议死战到底,同时实行全民皆兵,招募大夏十五岁以上所有男丁……不相信宋国这软骨头能有多硬!

因为,他们的收益来源于丝绸之路这条商贸通道。

而在兴庆、银夏、西平一带的贵族以为,应该组织兵力突围,不管是北上大漠,还是西进回纥,党项人的悍勇不愁打下一片天地。

这是期望于东山再起者。

这样的分歧,让兴庆府一时没有定论。

没办法,西北势力不希望皇族迁移,担心利益受损…~应该还不清楚整个河西已经被大宋拿下了。

而东南向的贵族,从不认为跟大宋暂时妥协有什么不妥的。早年的李继捧也是接受大宋封赏的。

而这时候,种鄂遣人来兴庆府招降了……

同时,不管是狄青部,还是种鄂部,乃至熊本和郭逵部,都不约而同的开始有所回缩。

不得不如此呀!

至于说诚信,所有在西北跟西夏人打交道的文臣武将,跟西夏玩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好像就没停止过。

信不信吧?反正都心里清楚。

再说了,官家也说过,都打生打死了,再谈诚信有些奢侈。

包围圈形成和总攻令发起的标准,是各路大军的衔接。这时候,除了王韶部和李宪部,其他各路大军已经完全勾连起来了。

在各路将帅接到朝廷关于同意黑山威福军司战场稳步推进战术时,将帅们沟通的结果,便是如此……

缓一下,扯扯淡,估计西夏也正盼着这样呢。

“这样很容易让西夏筹措到更多的兵源。西夏的所谓百万控弦勇士,也并非虚言,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虽不足百万也相差不大。倘若兴庆府一旦做出如此决断······将会是惨剧呀!”

文人就是这样,总是有些悲天悯人的觉悟。王安石也只是感慨而已,并非对前方将帅们的做法非议。从某种程度上讲,西夏越聚集所谓的控弦之士,越能达到国朝平灭党项人有生力量的最终目标。

“恐怕前方各位主帅的目的,就是为这一目标吧?杀平民和杀骑兵,在将士们情绪上是不同的。上马骑兵,下马牧民,这本就是党项一族的传统。被兴庆府组织起来战斗,将士们冲杀起来心里容易过得去。”

现在的内阁是不是也不会单纯的思考问题了?连一贯实诚的吕公弼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见现在朝堂已经习惯了透过现象看本质。

表面上看,前方的将帅是为了配合李宪和王韶部对黑山威福军司的歼灭战,可臣工们看到的却是,前方将帅给了西夏人筹集兵员的时间,以便能更多的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

好像没人担心国朝在这场大战中会出现意外······

“作战交给前方吧,朝廷无须过多的参与,静待佳音!”

不得不佩服党项人的倔强,大战的态势已经到了这般程度,可当种颚的遣使到达后,他们还是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

宋国撤军,各方恢复到战前状态,也就是,大宋需要将已经打下的疆域全数还给西夏。并且,兴庆府还学着大宋提出了战争赔偿的说法,要求大宋对这场战争负责,给与西夏一定的补偿。

要求宋夏双方,参照大宋跟北辽边境谈判的方式,以战前的分界线为基础,重新划定边界线,双方签订互不侵犯的协议······

作为条件,西夏放开了高遵裕部后撤的路线,说是为表示诚意,同意让高遵裕部撤出包围圈。

“是什么让兴庆府这样异想天开了?”

西夏在这时候提这样的要求,富弼真有点哭笑不得。

现在前方给朝廷已经能顺畅沟通了,为确保前方奏报的及时性,朝廷增加了驿站的站点,同时也充实了驿站的战马品质,实行不间断不分昼夜的传送方式。

前方的情况,很快就抵达朝廷了。不过,西夏这样的要求,确实让内阁大臣有些无语。见过因为无知而无畏者,可还真没见过因为无知而无畏到这种程度的。

“沙州、肃州、甘州、凉州已经被我大军攻陷的消息是否传到了兴庆府?另外,黑水镇燕军司,黑山威福军司的境况,兴庆府是否知情?倘若这些兴庆府都不知情,有这样的判断和要求倒也不奇怪了。”

韩琦毕竟属于经历过战事的,这些年也窥明白了情报的重要性。

王韶部从当金山袭击沙州后,狄青和折继闵就切断了整个河西走廊跟兴庆府的往来。同样,偏师转战黑水镇燕军司,以及李宪部攻击黑山威福军司,郭逵部同样切断了北线跟兴庆府的信息传递渠道。

在这一点上,从开战之初,赵曦就交代过,必须做到连只鸟都不能飞过的程度。这一点执行也是最严格的,只要有试图通过的,不论身份、来历、族群,一律处死,不接受解释。

所以,这些在兴庆府一带困战的西夏人,只以为是大宋的队伍全数集中在兴庆、银夏、西平一带,这才是阻断信息的原因。

想想也是,从狄青、种颚,到郭逵、熊本,再到折继闵、种诊,所有跟西夏征战往来的将领,现在都在这一带。

种颚遣使谈判,并没有让西夏人警觉这是缓兵之计,大宋确实也不需要什么缓兵之计。在西夏人的考虑中,这是因为西部、北部勤王之师从外围进攻宋军,导致宋军不得不停战谈判······

换个角度想,也不是不可能。如果这次谋划不是从外围开始,而是直接攻击兴庆府一带,未必不会出现像兴庆府所想的那样。

到时候,真说不准是谁包围谁,谁能做成四面围困,中心开花的战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