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四六章 区别对待 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

第七四六章 区别对待(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三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这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人总是有些幻想的,赵曦也没指望就现在的形势,兴庆府就能彻底的趴下了。

事实上,战争到了现在,西夏的实力并没有多大损失,或者说仅仅是伤筋动骨,还不至于到垂死挣扎的程度。

大宋的战略意图,四面包剿,中心开花的布局,在事实上,国朝大军真正歼灭的也只有河西走廊的西夏驻军和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在战损上,不足西夏的三成。

这也是西夏人敢于妄想的基础······还是心不狠呀!

若不是兴庆府内部不靖,恐怕兴庆府现在都不会提出议和。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赵曦突然想起这首诗,还郑重其事的在案桌上书写起来了······

“官家·····”

内阁到勤政殿议事,是准备讨论一下最终如何处置西夏的事。王室、贵族、骑兵、牧民,如何区分对待。

一进门,各位内阁就看到了官家在案桌上写的字。

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官家这是要改变初衷呀。

若是单纯的平灭西夏,以国朝现在的战力,真的没必要费这么大的周章。之所以这般谋划,说白了,目的是彻底的灭掉西夏,不再犯先帝时的错误,让党项人北窜大漠以图后市。

若仅仅是收复兴庆、银夏,只需要遣一路大军,完全可以一路碾压,所向披靡。

另外,毕竟都是圣贤门徒,不可能做出残杀党项百万众的决断,也做不出直接灭掉整个党项族群的决策。

所以,朝廷才有了让偏师西进,派五路大军对兴庆府一带形成包围之势的大谋局。

原本议定的是,以势压人,迫使西夏王室贵族无条件投降,由国朝安置整个党项族群,不是要杀灭。

在赵曦的概念里,并没有什么党项人还是汉人的区别,或者说他对国家的认识比对种族的认知更甚。

后世讲究人道主义,国朝讲究王道,从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致的,也就是不能做灭族的行为。

战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真要是双方谈判了,还真的把人道主义当回事。

另外,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宋夏的这次大战,相信不管是北辽还是大理、安南,包括黄头回纥、西州回鹘,都盯着。怎样处理西夏王室和贵族,对于将来九州一统、金瓯无缺有很大的影响。

国朝有能力做到对党项的灭族,在现在这样大包围的态势下,国朝大军完全可以轻松的碾压过去。可是,将来如何?北辽、回纥、回鹘,知晓了与国朝没有妥协的余地,会做怎样的选择?

国朝战力,是有军卒训练有素的原因,可真正的优势却是战车。而战车最大的劣势是速度······驮马拉战车,始终还是没法跟骑兵的速度相比。

说白了,如何处置党项人,也就是个样子货,是要做给人看的。

所以,当初内阁提出王道的策略时,赵曦也是恩准了的。可这两句诗句······这是要灭绝吗?

“哦,各位相公来了······”

“官家又有佳作了?此诗句气势磅礴······”

谁也能体会官家诗句里的杀意。王安石赞叹诗句,希望这仅仅是诗句而已,不是官家的真实心态。

“兴庆府认不清形势,不理解朝廷苦心,朕有感而发而已······既然是定下的决议,朕不会去推翻。不过,终归还是没打疼,没打怕,还没打到让兴庆府清醒的程度。”

事实上,赵曦确实是有感而发,是因为西夏兴庆府在这种情况下,居然仍然抱有幻想的感触······有时候真的不能仁慈了。

“官家,关于党项王室、贵族、军卒以及牧民的安置原则,内阁议定,初步有了意向······”

富弼从看到官家的诗句,就一直没说话。本来应该是他向官家奏请内阁议定安置原则的,可富弼没开口。他已经感觉到了官家的不满,当然,这不是对内阁的不满,而是对党项人的不满。

所以,恐怕官家现在没心思讨论党项人的安置问题了。

王安石也能感觉到官家的杀意,但他是相信官家是真的金口玉言,不会更改前令。又有因为对西夏安置的诸多想法,多是他王安石的建言。所以,见富弼不开声,他就奏请了。

“暂且搁置吧······”

“官家······”

“王阁老,稍安勿躁。朕并非要改变初衷,让前方大军做杀戮之事。只是,朝廷还是想当然了,以为有青塘吐蕃的前事,兴庆府会借鉴,在大局势下,会选择妥协。”

“事实上,这两者是不同的。青塘吐蕃,虽然是一方势力,不如说是一个部落,他们不存在分歧,或者是分歧很小。整个吐蕃的高层,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他们部落所有子民死活的。”

“而西夏不同。西夏的体制决定了他们高层之间存在纠葛,这就导致即便是妥协,也存在各方势力追求利益大小的问题。”

“由于前期各路大军的攻势不同,战斗烈度不同,也就造成了西夏各方势力损失的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诉求。”

“实力决定话语权。从兴庆府遣使的情况看,估计是那些损失不太大的势力占据了兴庆府的话语权,也就有了幻想。”

赵曦觉得这应该差不多就是兴庆府内部的现状。战力受损严重的部落,希望战争到此为止,否则,不管是西夏留存还是投降大宋,利益将会进一步被压缩。

而那些战力损失不大的,自认为还有战力······也是,毕竟兴庆、银夏一带的纵深还够西夏人腾挪,加上近段时间前方降低了战斗的烈度,也就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官家旨意是······?”

“区别对待吧。让前方统计前期对战时,西夏各军司战损情况。凡是前期战损严重的西夏军司,战斗烈度降低,大军在推进时,要节制;而遭遇前期战损不严重的军司或者势力,令前方将士,不得有侥幸心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