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四七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 感谢盟主财叔宁

第七四七章 战争之外的小事件(感谢盟主财叔宁打赏,今日第四更)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使臣被遣返了,还是没有任何回复的遣返了。

随着使臣遣返再一次借过前线,前方将领接到了朝廷的诏令······区别性的开展作战。

这一下把西夏人打懵了,是真的有点懵。

本来,在兴庆府提出议和时,大宋的进攻和推进就停止了,基本上是进入了停战商谈的阶段。不管是不是谈妥,这都是应该有往来的,谁知道大宋突然又开打了。

关键是,大宋的进攻居然有所区别。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幻想都会破灭的。

因为黑山威福军司的意外,白马强镇军司和右厢乾顺军司都保存了一定的实力,除了兴庆府,应该是目前实力最强的两支队伍。

然而,在王韶和李宪两路大军的猛烈攻击下,整个西夏的北线,节节败退。所谓保存的实力,在大宋气势如虹的进攻下,真的是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要不说党项人悍勇呢。可能是因为己方提出议和后,大宋置之不理的做法让兴庆府觉得受辱了,也可能是西夏主战一派在议事中占据了上风,反正在北线大举推进之时,整个西夏的防线又一次展开了反攻。

唉······

这时候真的没法说清策略的对错,整个内阁大臣都挺无语的。停战议和,按照惯例从一方提出议和起,就意味着战争到一段落了。

偏偏这一次太不一样,议和一开始,还没进入商谈阶段,就直接崩了。

“《时论》还有战事评论的文章吧?”

“回官家,还有。不过市井妄言,当不得真。”

朝廷没有提出任何意见,直接遣返西夏使臣的做法,确实很解气。然而,这样的结果会让北辽警觉,这是富弼担心的。

这不,党项人的抵抗越来越坚决了。

平灭西夏和收复燕云,收复燕云对于大宋而言更为重要。如果是因为西夏战事的各种变故,导致增大将来与北辽战事的困难度,真说不好孰轻孰重。

“富相,着人将西夏遣使所提的要求流露出去吧。”

市井妄言,当不得真。可赵曦却深知舆论的重要性。

“具体怎样流露,违犯保密法令的责罚这些问题,内阁拿个章程。另外,在泄露时,最好能适当做些夸大······”

周边邻国关注这场战事是肯定的。但是,由于国朝保密法令的执行,即便汴梁流荡着诸多的细作,真正能打探到朝廷消息的,几近于无。也就是说,西夏遣使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汴梁城里有诸多揣测。

“臣遵旨!”

富弼很郑重的用了臣遵旨的回复。

这是一个背锅的立功机会,如何选择人,富弼很慎重。内阁诸位都议了,手边都没可推荐的人选。

怎么说呢,谁也知道这是机会,可谁也知道这个机会首先受到的责罚,是用保密法令惩戒的。亲近之人,作为内阁有大把的举荐机会,完全没必要背一个泄露朝廷机密的骂名。不相干的,又不想将这样的机会丢出去······

说白了,都挺作难的。

陈襄公正廉明,识人善荐,朝廷的内阁与多数参政,都曾与其有交往,陈襄举荐之人,往往名副其实。

不得已,富弼拜访了陈襄。

不几日,市井突然有了传言,是关于西夏遣使议和的内容。整个传言右鼻有眼的,据传,是朝廷进奏院知事郑侠的酒后之言。

诸州各置进奏官,专达京师,由朝官兼领,隶属于给事中,掌传递公文。政和改革后,因撤销了给事中,设置了监察衙门,进奏院便单独列班,直接隶属内阁,不再单纯承担诸州进奏事宜,而是承担国朝所有奏报奏本的传递事务。

所以,传言从开始,便被当真了。甚至《时论》开设了专刊,专门针对兴庆府遣使的原因、目的、意义以及朝廷应对展开了打讨论。

战局的进展,汴梁的各类抵报本来就有相关的讨论,因为这个传言,也有了有识之士对于前方大军指责的文章······认为是因为前方消极作战的原因,而导致了西夏的嚣张。

一个传言,有些愈演愈烈的意味了。

同时,前方捷报又一次频繁的传递来了,再一次出现了各路大军推进和歼敌飙升的大好形势,似乎是在佐证这个传言的真实性。

只要联系起来想,都能想明白。由于前方的消极作战,西夏人有了想法,才有了遣使提出无理要求的发生。如今的战局,西夏人所提的,确实是无理。

正是这样的无理要求,让朝廷下决心不妥协,才有了现在前线战争烈度的提高。

而这时候,内参出现了关于郑侠泄露朝廷机密,违犯保密法令的弹章。

很快,监察衙门就介入了,并且迅速的调查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郑侠与友人在樊楼饮宴,酒至浓兴时,各自针砭时政,讨论战局,郑侠在醉酒情况下,泄露了西夏使臣提交国书的内容,并因此传至市井······

根据保密法令,郑侠所为并非主观意愿,乃是酒后无意泄露,并依据泄露内容所造成的结果。经监察衙门奏请内阁,撤销郑侠进奏院知事和参政之职,远窜边州······

这完全是依据保密法令的条款惩戒的,没一点徇私的成分。这更加证实了市井流言的真实性。

多久了,除了朝廷公布于众的信息,很少有这种朝廷重事的小道消息了,所以,郑侠被弹劾、惩戒一事,成为了汴梁茶余饭后谈兴最浓的事。

“会相信吗?”

舆论的大风刮起来了,流荡在汴梁的那些细作,不知是否会相信。

“这本身就是事实,信与不信又怎样?”

“郑介夫受累了!”

内阁的大臣都在议论郑侠的事了,可想这一事件的影响力有多大。

“介夫现在在汴梁快没法存身了,倒不是说有多大的罪孽,而是被骚扰的不胜其烦······朝廷还是尽快拟定郑侠出外的议题吧。”

富弼也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影响,会造成这么大的风潮。都有点不好意思见陈襄了。

不过,富弼真正不敢相信的是,这个战争之外小事件所发挥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