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五二章 战争结束之后(上)

第七五二章 战争结束之后(上)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种颚专注,心无旁骛,除了征战,朝堂的其他事都很少琢磨。即便是在讲武堂这些年,他也是更多的去钻研官家的那些战例。

不过,人家种颚的世家,朝堂的种家将帅不止他一人。

“狄帅所言是官家期望的理想状态。就比如老护卫营第一批军卒和校尉,在官家还是东宫时,我等立功的奖赏就有了文官序列的封赏。”

种谊算是跟官家接触最多的种家人,在听了种颚复述狄青的话以后,给了自家兄长一个明确的说法。

“文官封赏?”

“对,官家曾说过,战争其实是属于青壮年的,而征战一生的结果是伤病一生。所以,不管是将帅还是军卒,朝廷都应该为其考虑最后的去向。”

“军备的提高,将帅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治军能力上,而治军与治政相通,能治军者自然能治政,文武相通是可行的。”

“但是,官家也曾说过,这不是想就能做到的,在于观念的改变,不是一两项制度的推行就可以成型的。”

“官家说,他会设定一个方向,慢慢的让文武通途了。就比如现在的军卒退役、士人服役,在安置时,就体现了不区分文武出身的问题。”

“官家曾言,不管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朝廷的内阁、议政,都会关注将帅而忽略校尉一级。官家说一旦基层治政者、科考参与者等慢慢都有了军伍经历,就会改变国朝文武之别的现状。官家说还很远······”

种谊说的是实情。赵曦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硬抗整个士大夫阶层去让文武并轨,不现实。不说国朝以文驭武的国策,就说现在整个国朝州府郡县的治理者,还是以文臣为主。

明君的标志不是独断专行,是合理平衡整个权力阶层,在需要决断时,为大多数臣工支持。

同样,明君的标志是有一个可以处理各项朝政的内阁,而不是靠一个人来支撑一个朝廷。

就比如现在,当西夏因为突围不成,派遣第二波使臣抵达汴梁时,就意味着这次战事要结束了。怎样谈判,如何能达到平灭西夏的目标,如何处置西夏的王室、贵族、军卒、牧民,赵曦就不需要操心了。

这是内阁的事。

“以青塘吐蕃为蓝本,原则是遥领,整个原西夏的辖区内,部落贵族,特别是可以号令一方并成军的贵族,不得继续留在原辖地。”

“党项贵族八姓,也就是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哪怕是原本控制三五百户的首领,也不得常居原籍。”

“西夏的骑兵,本来多数就是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可遴选部分骑兵,不管是做国朝骑兵的教官,还是打散分别隶属于国朝各军,以避免党项人聚集为原则。”

“党项人从军,必须离开西北地,内阁建议以河北道为善,为国朝收复燕云而储备······”

内阁对于西夏的安置是经过商讨后,形成的集体决断。富弼的奏报,也确实让赵曦觉得,内阁在这些事务上用心了。

不过,这是个大原则,或者说是有长远打算的安置原则。下手轻了些,有点彰显圣贤王道的意思。

“注意一下尺度,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党项人的操守品行,内阁要慎重考虑,特别在党项军伍的安置上,尽量还是以避免后患为原则。”

西夏是娃样子,有些事还是需要提醒的。鉴于前朝异族将领的品行,相信朝廷的臣工能把握好。

几千贵族,几十万军卒,要说杀,就是赵曦也做不出这样的决定来。所谓王道还是霸道,重点在本质,而不是表面。对于如何操弄人,赵曦对于内阁还是信任的。

······

战争结束了,这次应该是真的结束了。

兴庆府遣使的频次越来越频繁了,借过前线的西夏官员,品级越来越高了。

但是,大宋的前线各路大军,始终没有松懈,就是朝廷的诏令也是这样要求的:一日党项人不卸甲,就意味着战争随时发生,一日兴庆府未进京,就意味着西夏还存在,战争的目标未达到。

“入京?无条件投降?”

“回官家,确实如此。内阁一直没有对西夏进入实质性谈判,一直是礼部遣馆伴使在试探。内阁一致以为,西夏遣使的行为不对等······”

说白了就是拿捏,只是没想到兴庆府自己熬不住了。内阁诸位在这方面,确实得心应手。

“所谓战争谈判,到了目前前方的实际情况,已经是国朝胜利后如何赏赐党项人的情况。为避免党项人不切实际的幻想,鉴于兴庆、银夏一带的现状,内阁选择了拖延······”

或许这方法在目前是最佳了。

几十万大军,就集中在兴庆、银夏一带,西夏有几个主要产粮区、放牧区,国朝已经彻底拿下。在决定投降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整个西夏的命运······任由大宋揉捏了。

没办法,打不赢不用说,战争到了现在,党项人已经是连糊嘴都成问题了。

西夏的纵深已经被国朝压缩了,几十万将领军卒,加上兴庆府的朝廷组成,原住民,整个兴庆府就是大宋军不进攻,他们都无法维持了。

“着令礼部操持吧。西夏常备军就地解甲,按朝廷的既定原则,分类处理。那些所谓的控弦军卒,以无隐患为原则处理吧。”

赵曦也有些头疼,几十万人呀,安置确实是个大问题。

“官家,由于国朝各地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朝的雇工数量已经不能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了。有臣工建议,是否可以将降兵为奴······”

赵曦一时有些愣。在赵曦的概念似乎没有奴仆这个概念,再加上本朝也没有奴仆的说法。

“可,内阁拟定方案吧。”

大宋没有奴仆,可在西夏却是有奴仆的,或者说,有些军卒本身就是奴仆。赵曦想了想还是恩准了。在某种意义上,被国朝的产业主雇佣,对于党项人,或许比他们原本的生活还优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