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

第七八七章 微服私访(一)

治理黄河,从苏颂等人回朝后,就准备提上议事日程了。

半月的休整,没能让苏颂等人的面色恢复到从前,精神头倒是将养好了。赵曦便召集了内阁议事。

“官家,非老臣等人要推辞。黄河治理,非一时之事务,仅仅是完成前期勘查,不过是整个治理水患的十一。正值朝廷换届前期······”

“老臣以为,朝廷议事,官家应将换届后备选的内阁臣工,一并召集商谈此事······官家,老臣,乃至这届部分内阁,来年致仕的意愿,还望官家恩准。”

“官家,国朝之变,有太多前所未见之事务,臣等年迈,确实深感吃力。朝堂也确实需要年富力强之臣工承担了······”

议事刚开始,苏颂只是简单的做了陈述,富弼就这样说了。

富弼陈述的确实是一个事实,内阁的事务确实相当的繁杂,也确实是出现了诸多前所未见的事务。

富弼、文彦博、张方平、韩绛、陈升之等人都是近八十的人了,几何时赵曦都见到过他们在挑灯之时,仍然于勤政殿伏案劳作。

并不是他们能力差,而是国朝的新事物太多了,让他们有些应接不暇。

稍微年轻些的王安石、司马光、王珪,还有后来入阁的吕公著,也就王安石和吕公著还能做事。

司马光早早就脱离了政务,而王珪治政之能,在现在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赵曦忽略了,总是忘记他们的年纪······

即便就是赵曦,久处宫内,都能明显感觉到国朝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向上的、良性的、变化多端的发展期。

这不仅仅是苏颂、沈括他们勘查回来的奏报造成的印象,而是整个朝堂,整个市井,整个国朝都让他有了这种感觉······这才是中兴的真正表现。

市易寺需要许可的科目越来越多了,虽然不能说是物质大丰富,但产业多样化应初现端倪。原本新品必出工坊城的惯例已经有所变化了,各地州府呈报的审批项目,越来越繁杂了,即便聪慧如吕惠卿,都有点力不从心了。

确实难为这些老臣了。都是贤能,赵曦也不能这样无限的使用下去······

“富相,是朕疏忽了!治理黄河水患,不在一朝一夕,倒是朕着急了。”

“这样吧,子容与存中,继续做前期的工作,需要的人、财、物尽管向朝廷提,满足一切要求,先把架子搭起来。”

“正如富相所说,正值朝廷大换届,今年后半段,非紧急事务,朝廷就不再商议重大事项了。”

或许自己也该捋捋思路了。如今的国朝发展,都有点倒逼朝廷的趋势了。

社会的治理,会随着发展的程度,让治理者分工越来越细······这个道理赵曦是清楚的。只是没想到会来的如此快。

从每日的奏章内容,赵曦也感觉到内阁大臣被案牍所累的情形。而他自己,需要定夺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了,很多新生的事务,内阁、太子都有点无所适从了。

确实如富弼所言,国朝或许真该停一停、稳一稳,不再专注于大事,而是应该条理一下、规整一下。

朝堂平静了,最起码在表面上趋于一种平静状态,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赵曦出宫了,轻车从简,就三五个随从。不管是老护卫营还是近卫,都已经是军中大将,做不了他的亲身护卫了,也是赵曦没这个意思,若是漏点口风,近身伺候官家的荣耀绝对是所有武将的荣耀。

赵曦之所以出宫,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大宋,只是奏章上的大宋,想亲身体会一直被臣工标榜日新月异的大宋。

“客官,喝点热饮子?要甜品还是茶品?”

赵曦不是一直在深宫的帝王,可他这样出宫还是在近二十年前,他西征之前有过这种形式的出宫。

即位后,赵曦有出宫的时候,可都是君王仪仗下的出宫。这算是所谓的白龙鱼服、微服私访吧。

汴梁随处有这样的摊铺,赵曦没有刻意,就这样随意的坐下了。是一个卖饮子的摊铺。

“店家还有茶饮子?”

“客官第一次来汴梁?可叫客官知道,我的小店的茶品可不是老式的煮茶,是道地的炒茶······”

“还是官家第一次南征时改良的饮茶法子,如今在汴梁若不知道泡茶的人不多了。就说茶铺,没几个煮茶的了,都是泡茶。”

“如此茶品,饮之如君子,清淡中带着优雅,可平静心气,洗涤心灵······咳···咳这不是小可的话,这是宜州茶商的说辞。”

茶铺的店主倒是个妙人,话也多,正合赵曦的意图。

“店家,这茶铺多吗?这营生如何?朝廷又如何管理?”

“莫非客官有意做这营生?”

店主还有竞争意识,说话间就警觉上了。

“那倒没有。不瞒店主,某来自江南,要说营生,不是做茶品营生,是炒茶营生。”

“哈···哈···哈······客官一看就不是商贾,或者说没摸着边想做生意。好叫你知道,做炒茶营生,不管是来汴梁,还是在地方,都首先的向市易寺报备。怎么说吧,只要你报备了,市易寺会给你茶营生相关的告知,哪有像你这样莽撞的。”

估计赵曦被店主当做二傻子或者二世祖了,眼里全是鄙夷。

王中正好像不服气,想要发怒。赵曦可没怨人家鄙视自己,市易寺的职能是自己定的,自己居然犯这样的错误,也不怪人家鄙视。

“店家,市易寺是怎样回事?”

“市易寺好啊。就说这茶铺,市易寺按照汴梁的里坊进行了分区,规定间隔多远有一间茶铺。虽然报备审批每年需要五个钱,小可还是乐意的。”

“剩下的就是小可到固定的官营里趸茶了,童叟无欺,还不限量,朝廷只监管过程,收税,不参与买卖,全靠商家随行就市,价格公道。”

“客官不知道吧,这叫规划!主官说的,做什么事都得规划,得有规矩。就是因为这规矩,小可这茶铺,一年盈利得有二三十贯······”

赵曦知道吕惠卿用心,甚至把自己留在讲武堂的那些记录全看了,没想到他居然能把规划用在茶铺的设置上。

“店家,来壶上好的江南茶······”

一个茶铺不可能看全面国朝的治理,但确实能反应出治政的内容。最起码,赵曦了解到了吕惠卿之于市易寺的做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