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一零章 故意为之

正如苏颂所预料的,在扑卖结束后,农具一项占了这次扑卖收益的近六成······所谓的耕读传家的士族,没有谁不知道农具市场的广大。

也是在各种庆功宴席的时候,《时论》所刊登的消息,也在朝臣中传开了。

“这次扑卖的农具,一旦投向市场,恐怕谁家的客户也需要减少三成吧?这部分客户如何安置,朝廷又要犯难了。”

“犯什么难?如今那个州府的雇工不缺?外族的奴仆始终还是不够用呀。”

“朝廷不会禁止奴仆买卖吧?”

“不好说······这可是麻烦。一旦禁用外族奴仆·······”

“用客户不就行了?”

“这能比吗?客户是大宋子民,是在府衙登记造册的良民,是受大宋律条保护的,外族奴仆可没这说法。再说了,客户使用的俸禄岂是外族奴仆可比的?”

各类宴席上的议论或许有所不同,可基本上就集中在客户,也就是佃户减少的问题上,也集中在朝廷是否会禁止外族奴仆买卖的问题上。

诸位阁老,也同样看到了《时论》所刊登的内容。

“富相是否知晓这次扑卖那些农具的效用?”

韩琦登门了,在看到《时论》刊登的内容后,顾不得跟自家的掌柜的庆贺,急匆匆的到富弼家咨询。

“老夫确实知道。”

“官家何意?”

“老夫已经说过,官家有意禁止丁口买卖,这站得住脚,臣工没有反对的理由。”

韩琦明白了,不仅仅明白了减免农税跟外族奴仆买卖的问题,更是明白了官家让工坊城扑卖农具的目的······官家这是留了面了。

“彦国兄,韩琦认为减免农税有利于国朝久安长治,是大宋千秋功业之基石,需要我等内阁议定完善的方案······”

就是这样,若没有今日革新农具的扑卖,恐怕韩雉圭······算了,他富弼不也是知道农具革新吗?他富弼不也让官家延缓了彻底无农税吗?

人不都是圣贤,都存在私心。

“相公,张阁老求见······”

家里的管事传话,张方平也登门了······

富弼自放衙,一直到入睡,内阁的阁老除了王安石和吕公著,他都接见了。这样的情景,让富弼只有一个感觉:内阁确实该替换了。

次日,谁也没想到减免农税的文章会有如此大的反响,《时论》不得不增刊来刊登太多的署名评论文章。

在阁老们迷糊着向富弼征询时,那些青壮的重臣,无一不开始发声,以署名文章的方式,来支持朝廷实行减免农税。

而所谓的朝廷禁止外族奴仆买卖的事宜,仿佛没人注意到,一点声响都没有······

都是高人呀!就连赵曦也不得不感慨。

这一番操作,只要不是被利益迷了眼的,都看明白了他赵曦的目的。农税、佃户、耕田、雇工、外族奴仆、农具扑卖,所有的事务联系起来,不难清楚真正的目的。

“无耻之尤!”

韩琦说的。一届内阁,结果在临近谢幕时,被这样捅一刀,这滋味不好,很不好。

可又能怪谁呢?这是富弼的感慨。若议事开始,都不那么纠结草民跟士族的地位区别,不那么在意利益纠葛,又怎样会有这样的结果?

本来可以完美的谢幕的。

这一届内阁,战河东、平西夏、收大理,将大宋疆域外扩数千里。内政就更不用说了,到政和二十一年,朝廷税入比政和元年翻了三番。

军力强盛声名远播,商贸交易贯通东西,市面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相当富足。真正的有了中兴之势,真正的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本来,他们这一届可以就此完美收关,然而,却因为一个惠及大宋千万子民的减免农税,导致了整一届内阁的晚节不保。

别指望没人知晓,在《时论》刊登的那一刻,就意味着朝廷没有将此事作为机密,也就给了臣工乃至黎民议论的权利。

“咱们的时代该结束了,也就应该有给人做人梯的觉悟。”

韩绛也不痛快,可已经这样了,待在勤政殿骂娘又能有什么用?还不如坦然接受。

“不介意做人梯,可做人也不能这般无耻吧?”

就连老好人王珪,也破天荒的有牢骚了。也是,作为一个特在惜名声和官家看法的内阁,实在不想在最后给官家和子民留一个这样的名声。

“诸位,莫要多想。有一件事诸位切莫忽略,减免农税到何种程度,朝廷如何运作此事,终将还是在我等这一个内阁中产生。”

“多说无用,做出来才让人信服。不管是《时论》文章,还是市井议论,都没有朝廷的惠民政策更有说服力。”

“所有的埋怨,到来自于对《时论》文章的预判,而不是事实。能改变事实的方法,就是我等这一届内阁制定出怎样的减免农税政策,惠及大宋子民的程度。”

在富弼说完这些话,王安石知道,自己所设想的结果没有出现。终归还是要在这一届内阁完成了,而这一届内阁的首相是富弼富彦国,不是他王安石王介甫。

官家终归还是要给这一届内阁一个完美的谢幕······

赵曦真没有坑这一届内阁的意思,要说想不到吕惠卿之流会撰文,也是假的。对于赵曦而言,促成此事是目的。

至于这一届阁老在最后的声望受损,在赵曦看来,也是好事,有利于下一届内阁顺利接手政务。

“可能看明白?”

赵曦又教子了。

“爹爹,孩儿以为,农税减免的政策应该在大朝会,也就是内阁、议政、参政换届之时,交予朝会议定推行······”

孺子可教。太子不仅仅是看明白了,而且想到了最合适的处理方式。赵曦很欣慰。

“在内阁交替之时,这样的争端是必须的。一般情况,下一届内阁跟这一届内阁都是有关联的,门生、故旧、师承、乡党,都可能。”

“为父设置阁老院,也是为最终的平衡做准备。唯有两届内阁不完全融洽,君王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这一次换届不存在某种隐患,因为潜邸旧臣入阁者多,到了你执政,换届时这般操作是必须的。”

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次农税的争端,是赵曦故意做给儿子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