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一一章 新旧内阁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一一章 新旧内阁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一一章 新旧内阁

谁也不傻。就在《时论》刊登署名文章之后的几天,那些在位的阁老,也开始署名赞颂官家减免农税的英明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道高一丈。不予争论,直接将问题的指向,转移到了官家的名头上。

说白了,就是告诉黎民,内阁如何,臣工如何,都是官家的。

而做这事的第一人,是富弼,内阁首相。

富弼明白了,真正揣摩透官家心思了。他怀疑,这一次农税之争,就是官家精心设计的,然后由自己一步步的把臣工带进去。

这出戏,是基于官家对所有朝廷重臣熟悉的基础上,官家导演的。把此事看做一副汤药,他富弼就是那一味药引······

果然,就在内阁大臣准备集中火力在舆论上争取高点时,官家提名了新一届内阁成员。

王安石、吕公著留任,新提名入阁的臣工有:苏颂、薛向、韩缜、吕惠卿、章惇、苏辙、王韶。

同时提名李诫入主工部,贾宪任户部侍郎,苏子元主工坊城,苏轼辅助司马光管理贡院。

同时,官家建议,皇家银行从国营寺分离,暂由薛向兼任。

市易寺拆分,分为工业寺、农贸寺、外贸寺……

范纯仁留任监察衙门,曾布主内参兼任副总监察官。

在官家的提议末尾,有一句话,责令内阁大臣与提名入阁臣工,共同协商重要职位议政人员,务必在大朝会前俩月,提交官家审定。

届时,朝廷会要求各地方州府郡县,奏报这一届参政名录,以备朝廷审议。

自此,国朝的新一届权利机构开始酝酿了……

官家此举,看似在调停新旧内阁在舆论上的争端,其实,却是把双方的怨气积压了。

而且,让新旧内阁大臣商议议政人选,又给他们之间多了一次对撞……

太子是看着老爹这样运作的,一步步,一环环,从微服私访开始,就已经谋划现在的朝廷现状了。

太子有种感觉,似乎他爹爹即便是不出宫私访,对于国朝的现状也清楚。

好像微服私访的目的,就是让富老相公自然的进入一个引发事件的角色…~

尽管阁老致仕入阁老院已经是说定了的,可真正这个时候到来,人的心里还是有些留恋。

这不是早年,早年所谓的出外,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这一届内阁,哪一个不是几起几落?哪一个不是地方和朝堂转任的?

可现在,一旦离开了内阁,就意味着是终生了。

国朝除了个别特有个性的,多数臣工都是在任到死……

不管是富弼,还是文彦博、韩琦,虽然七八十岁了,从身体状况而言,还真有些不服老。

张方平认老,陈升之认老,就是王珪也认老。

至于韩绛,人家无所谓,他韩家又有一个韩稹入阁了。别说还有个阁老院可去,即便是真的致仕回乡,他韩绛也无所谓。

不得不说,官家做事地道。老六家,文武臣工,每每重要职位,都会有老六家的人。

可以说是信任,也可以说这是官家对他们老六家一如既往支持的一种汇报。

想当年,虽然官家是先帝的独苗,在明面上确实是大统的唯一继承人。

可事实上呢?汝南王两代备胎,几十年经营,几乎整个大宋的朝廷,除了先帝不死心,几乎所有的臣工都认可了汝南王世子继承人的身份。

即便是官家都已经代父祭祖了,朝臣中一样有汝南王世子的拥趸者……

当时的皇宫内,怪事连连,即便是心知肚明的臣工,也都睁眼闭眼的看热闹。

唯有老六家,一心一意的尊官家,为官家。

最后再说司马光,自从朝廷新政实行,他就仅仅是挂名头了。

或许,若没有阁老院,官家还会继续让他挂名头吧?

甚至怀疑这阁老院的说法,就是为司马光而专门设定的……这个不对了。

赵曦之所以设立阁老院,确实是从安置这些老臣。不仅仅是内阁大臣,还有那些声名远播的武将。

狄青、郭逵、种鄂、熊本,包括高遵裕,向太尉,折继闵,种诊等等。

倒不是赵曦要提防老将,不是担心他们因为长久领军树立的威信,而导致国朝大的动荡。

不是这样,都不是。

赵曦这样做,更多的是对武将的一种保护。

说真的,国朝南征北战,这些年打下偌大的疆域,这对于这些领军的老将而言,如何赏赐,加官进爵都不为过。

但不能那样做!

国朝以文御武,并不是赵曦这十几年就能让整个风气改变的……如今的朝堂,从内阁到议政参政,还都是在文武差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而文臣,乃至整个士族阶层对于武将的提防,越是功高,越是会被关注。

别以为取消了御史台谏就没有弹劾了。

若不是每到战事结束,赵曦便把诸位老将收归到讲武堂,他敢肯定,到时候内参的弹章,能把诸位老将参加饮宴的仪态都撰文了……

或许,从这一届内阁开始,国朝该有些改变了。

赵曦认为,这一届内阁是一个军事、经济和科技合力的内阁。用后世的话,这是一届强势的鹰派内阁。

可未必都这样看。

“王介甫无祖宗,吕吉甫无底线,章子厚无规矩,薛师正有钱眼,苏子容钻技巧……彦国兄,官家这是组什么样的内阁呀?”

韩琦眼里,王安石不尊祖宗,吕惠卿小人一个,薛向顶大了做个掌柜,而苏颂,韩琦看来就会点奇淫巧术。

他实在不理解官家如此提名的目的,真不知道这样的内阁将把大宋带到怎样的境地。

多好的中兴之相呀!难不成就这样昙花一现的结束吗?

“不是还有我等阁老院吗?”

富弼真不知道怎样跟韩琦说。

说实话,大宋中兴,更多的是源自官家。而说到内阁,在富弼看来,大宋之所以能有中兴之相,新内阁所起到的作用,要比他们更重。

王介甫的新法,是大宋改变的基础,苏子容的奇淫巧术,让大宋军备飙升,薛师正的揽财之道,让朝廷无钱粮之忧,而吕吉甫则规范了大宋的易货之道。

而章子厚、王子纯都是率军大胜过,并有灭国之功。

而吕诲叔、韩玉汝分别执掌讲武堂和工坊城,于大宋之功也非他们这些老臣可比。

又有何资格论新内阁的是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