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三九章 唯变化永恒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三九章 唯变化永恒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三九章 唯变化永恒

这时候离大航海时代还有几百年,赵曦不确定现在的航海技术,能不能有像哥伦布那样的惊艳之才,惊艳之事。

赵曦不会好高骛远,在出现海盗事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护航······这是由他原本身份决定的。

所以,所有的布置,还是有局限性。不过,赵曦是有念头打造一支大宋的海军了。可惜,他虽航海是真的不太熟悉,很难做出合理的指导。

国朝的航海,起因应该是西域商路断绝,也就是说,国朝的航海,更多的是因为商贸,而不是大航海时代的冒险。

在没有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下,赵曦也很难引导着当今的航海向发现新大陆方向发展。

想多了,人的一生有穷尽,而赵曦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过多的去改变该有的历史进程,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这片土地的王朝强盛。

而这个力所能及,在赵曦的心里,是符合这个时代。

借这个契机,或许能向前走一步……

“中正,遴选皇城司探知,重点探查沿海各个士族家族参与海运的程度……”

“同时,尝试着看能不能对琉求一片海岛侦查一番,看看都是那些势力,实在不行就从外围入手,重点是要消息。”

琉求,前隋才发现,也就几百年的光景,赵曦不认为那里有什么本土的势力。

琉球从发现到最终以一个王朝存在,也就不足千年的时间,赵曦可以肯定,琉球的发展应该和后世的某个国家相同。

一些在大陆失势的势力,亡命之徒,以及冒险家聚集,最终形成不同的势力,再经过相互倾轧、剿灭等过程,最终形成所谓的一统。

这时候大宋介入,或许对于后世有所不同。

朝臣们可能会以为自己是为谋划北辽做准备……其实,对于北辽,现在只需要有一个契机,没必要花费太多心思。

早年,国朝羸弱,禁军厢军尚且是一塌糊涂,肯定没心思也没势力去考虑海军的问题。

如今,或许时机合适了……

朝廷一旦有了针对某事的决断,以现在的朝廷制定,会很快动起来。

兵部、枢密院开始筹建海军,这几乎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任何参照,章惇只能将南方那些出海的水手跟新军训练模式相结合······

“子容,此事你得帮我。在战船没有定型以前,我根本就无从下手。按原本老护卫营新军军卒的训练方式不合适,按照水手训练也不合适。只有战船的形制定下了,这边才能有针对性的训练。”

章惇实在是没法了。官家早年在护卫营的记录,很少有涉及海战的内容,针对海军的训练更是无从说起。

“工坊城这边也着急。单纯说在战船上的射击,这点子厚应该可以先做训练,工坊城现在需要解决火药避水的问题。”

“你也知道,现在的火药弹,即便是铁壳式的火药弹,发射距离的计算都是根据引线长短的,而引线如何避水是很大的难题。不用说火枪的问题,隧发枪在遭遇水浸后,同样无法引燃······”

“不过,子厚,以苏颂来看,兵部可以先尝试训练陆战队。”

“陆战队?”

“嗯,记得早年时,还是官家率军南征时,在搅乱安南北部作战中,曾经闲聊过一个话题,就是说国朝如果攻打安南,是否自北向南进攻即可。”

苏颂仿佛回忆曾经的战况,那是官家第一次显露在谋略和战术上的惊人。

“当时论战,狄帅以为,只要有十万大军,就能像马援那般,直捣升龙府。官家并不这样认为。官家说,此时不比往日,马援征伐安南时,安南不算有一统的王朝。”

“官家认为,已经是一统的安南李氏王朝,只要还不是民心,就能组织起抵抗来。而安南的地形多山,军卒习惯在山岭作战,我朝军卒痴迷于骑兵和大军团作战,未必能一举成事。”

当时第一次南征,护卫营是第一次出战,也是特种作战的第一次亮相。那时候,作战主力还是以西军为主,西军因为长期与西夏作战,对骑兵的依赖很高。

苏颂很清楚的记得当初那次论战,对他的触动很大。

“官家当时说,要想轻取安南,军备发展是第一需要,特种作战为辅,而遣一海军偏师,携万人的海军陆战队,自海上登陆作战,才是最小代价拿下安南的最佳方式。”

“狄帅当时就问官家,何为海军陆战队,官家说,就是海战陆战都具备像护卫营这样的素质,或者是水手具备护卫营军卒的军事素养和作战能力。”

“子厚也知道,老护卫营的军卒,不仅仅是射击方面,不管是潜伏、袭击、单兵作战等等,在整个国朝新军中,至今难以超越。若水手能具备护卫营军卒的单兵作战能力,是何种景象?”

章惇有所明悟,虽不能完全明了,似乎也触摸到什么了。再深的,他也知道,苏颂不会懂······苏颂本来就不侧重于军伍。

“子厚,其实你执拗了。拓海队溃败于何人?海盗,也就是说海盗在海上的作战素养要高于国朝新军军卒,也高于海运的水手。”

“你只需要将海盗的作战方式提炼,结合新军军卒的训练和新式装备,融合成型一种新的训练体系,那就是海军陆战队的训练课题。”

苏颂跟章惇不同的是,他这些年一直就在做变通的事,不管是民用的还是军用的,任何现有装备的改进,都需要时时保持一个变通的思维。

官家说过,唯变化永恒······

这时候对章惇已经不再是点拨了,而是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

作为士人,没有谁不想千古留名。而苏颂这番话,几乎给章惇指明了方向······一个训练体系,完善的海军陆战队训练体系,这对章惇的诱惑不再局限于这一次海军的遴选和组建,一旦成型,他章惇将会是国朝海军的奠基人,甚至可以是后世海军的鼻祖。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的?

章惇躬身施礼,是诚心诚意的向苏颂致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