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四零章 吕惠卿的才华

第八四零章 吕惠卿的才华

相对于章惇和苏颂的难题,吕惠卿就要轻松很多。

吕惠卿原本就主管市易,而官家在革新朝廷体制时,已经将市舶司也让市易司统管了。所以,吕惠卿对于市舶司的业务不算陌生。

熟悉市舶司的业务,自然就熟悉从事海运的诸多商家。他吕惠卿也是福建人······

“吉甫,朝廷诏令必要不折不扣执行。对于三月限期后,依然与海盗勾连者,必须严惩不怠!”

让吕惠卿唯一不爽的就是,王安石盯这边很紧······不是说王安石精于市易,这时候吕惠卿在易货之道的造诣,除了薛向不敢轻视,整个国朝他不认为还有比他更强者。

曾经王安石一起提携的吕嘉问,已经被他远远的甩在身后了。

也是有曾经被王安石提携的原因,让吕惠卿不便把王安石顶回去······大家都是内阁,不存在谁高谁低。

“首辅,惠卿自知使命,万不敢懈怠。如今,市舶司已经将涉足海运事务的商贾名录一并整理成册。随后惠卿将着人清理对比历年海运易货的数据,并与薛师正沟通,查对资金往来,以明晰各大海商出入,甄别与海盗勾连的可能······”

“同时,市易寺已经遣人前往国朝各沿海州府,配合皇家银行方面,调查流入市场的番货和资金往来,以查对海运逃税事务。”

“监察衙门、皇城司均有参与。届时,惠卿将整理奏报,以备内阁审议······”

既然王安石盯着,吕惠卿不介意将行动说明白。至于王大首辅是不是懂其中道理,那就不是他吕惠卿该管的了。

吕惠卿不认为王安石能懂这些,现在国朝的市易,与早年的国朝的市易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吕惠卿不得不佩服官家的大谋略格局,就说这皇家银行,虽然对商贾交易提供了方便,可商贾们永远不清楚,在方便商贾交易的同时,更有利于朝廷对市易事务的监管。

没有那个商社乐意转运大量的铜钱,而规模以上的交易,借助皇家银行就成为必然,在于市易寺沟通,使国朝的规模交易的税入,几乎无处遁形。

或许在官家推动这两项革新时,就已经将国朝的商贾都装进了笼子里。

所以,吕惠卿在针对海商的事情上,不敢有任何隐瞒,他知道,即便是薛向和他,都比不上官家对市易方面的精通。

至于王安石······

果然,王安石带着一脸疑惑走了。

“官家,吕吉甫在整理海商名录,对比历年海商易货数据,并协同薛师正的皇家银行清查流入市场的货品。恕臣愚钝,老臣不知此为何意?”

王安石不好意思请教吕惠卿,可并没有不好意思请教官家。

“哦,吕吕吉甫倒是费心了······”

见王安石一脸的迷糊,赵曦就接着说道:“整理海商名录,这算是基础性工作,知道了海商都有哪家,就将范围缩小了。”

“进一步查对番货,对比数据,并与皇家银行的资金流动对比,以此就能清楚海商将番货贩卖进国朝的数量和收益。”

“王相也知道,不管是番商,还是海盗,对于国朝货品的喜好都是那些,其中铜钱便是最受欢迎的货品之一。”

“暂不说铜钱的交易。以货品、收益以及皇家银行的资金往来,包括番货进入国朝的交易等等,就能查对出海商应该得到的收益,应该获得的财富,应该贩运的货物总量等等数据。”

“海商供养海盗,不会是次次都需要缴纳过路费用,货品不管是不是定数,在繁杂的数据中,总是有迹可寻的,也就能从诸多数据中知道哪家海商与海盗有勾连。”

赵曦感觉自己说清楚了,可看王安石的样子还糊涂着。

唉······

“王相,比如王家是海商,这一次从国朝带出的海的货品价值百万贯。海运有风险,有路途遥远,海商在西番采购或者交换货品时,肯定是尽可能足量采购。”

“而番货的利润这些年在海商圈子里几乎是明事。那么,这一次你们王家带回来的货品,并不足百万贯再加利润的番货,这就说明,王家的这次出海有额外的支出。”

“以多次数据对比,就可以看出各家海商额外支出的大概情况,以此来推断是否存在与海盗勾连。”

“当然,这只是一种模糊的推断方式,具体甄别需要结合皇家银行、皇城司探知的情报等等,各方面综合以后来判断。”

这时候王安石是真明白了。到这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吕惠卿之于易货,确实可以算登峰造极了。

“官家,能窥透其中道理者,国朝有几人?”

王安石心里有点模糊的担心。如果说海商有这样的觉悟,那朝廷清查就没有了意义。

“薛师正应该清楚,贾宪也该懂得。至于说其他人······太子是否明白?”

赵曦转头问了一句。

“回爹爹,孩儿晓得。爹爹曾跟孩儿讲授过相互道理······”

太子是不是真懂,这时候都需要说懂。就像赵曦,有很懂事务,是他引导的,但并不是完全明白,但是臣工都会以为他精通,自然就不敢欺瞒。

知识在于积累,太子即便现在不懂,朝政接触多了,也会慢慢清楚的。赵曦并不在意太子是不是原本就懂,最起码现在懂了。

以这样的方式让王安石明白,并传播出去,对于太子也是有好处的。

赵曦明白王安石的担忧,不是赵曦贬低这个时代的学识,而是侧重点的区别。

记得有句话,汉文化有逻辑思想,但是没有逻辑学。

这个时代的学问,多是一种模糊的,广泛的,提纲掣领的学问,像吕惠卿这样针对性的推理,是一种逻辑学,或者推理学的范畴。

这是因为这些年吕惠卿真正的吃透了赵曦讲武堂的那些记录,并且有针对性的学习了,也延伸并懂得运用了。

精英就是精英,只需要指出方向,他们就能促进发展。

赵曦对国朝的发展又有了一种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