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执拗

第八四一章 王安石的执拗

当所有的,各方面的信息汇总后,赵曦发现,国朝的整个沿海,没有一家乡绅士族可以脱开海运,也没有一家海运商贾可以完全撇开海盗。

海盗几乎就是沿海航运业供养着成长起来的。

“触目惊心呀!”

王安石能看明白这弯弯绕绕的奏报,这段时间他用心钻研了官家的一些针对市易的理论性记录。

章惇和吕惠卿都没出声,问题同样发生在他们自己的家族。

北方的土地南方的海运,这本来就是国朝士族阶层的根本。当然,对于象王安石、王韶这样的抚州、江州人,就另说了。苏颂一家若不是迁徙,估计也脱不开海运行当。

至于吕公著、韩缜,都是北方人,跟着连不上。苏辙蜀中人,更是无关。

赵曦这时候才发现,自己这内阁还真是南人多······

“官家,朝廷岂能容这般情形?”

王安石到底是羡慕嫉妒恨,还是说出于为朝廷考虑,不想去纠结。

“王相,朝廷诏令是三月之限,官家也曾言既往不咎。朝廷是否容忍,是看将来,而不是以前。”

若不是官家有个既往不咎的话,章惇觉得吕惠卿未必如此彻底。他不知道的是,吕惠卿是因为知道瞒不过去,才不得不清查的彻底。

还有一点,如今国朝所有的臣工都参与到了国朝各类产业之中,这部分受益并不比海运的收益少。关键是,海运是家族的,而且风险大。

官家在专注海运时,并且筹建海军,这就意味着,朝廷很可能会针对海事有所作为。

以他们对官家的了解,一旦发动,就不会半途而废,海运必将改变现状,进入一个相对规范的状况。

至于那些海盗,不会有人以为在大宋的武力下可以继续逍遥。

现在的朝臣,对于大宋的武力是绝对的信任,甚至到了盲目的地步。

当然,海战还有待于验证,可只要工坊城和枢密院以及兵部用心,这不会是什么难事。

基于这些原因,在海运方面有牵扯的,跟家族沟通后,都没有在这件事上阻拦。

也知道拦不住。

这段时间,不管是泉州还是明州,很明显,监察衙门和皇城司在通力合作,就连驻军,也似乎有参与。

这时候若还存有侥幸,真的就是螳臂当车了。

王安石不想既往不咎。

因为,他从吕惠卿负责的奏报中看到,海运往来,不仅仅是勾结海盗供养海盗的问题,偷税漏税的额度也相当严重。

所以他说…~

“官家所谓既往不咎,只是针对勾结或者供养海盗的问题,而不是指不按规定缴纳税负!朝廷对此必须有所表示……”

“王相,奏报中很明确表明了,没有缴纳税负的部分,基本上都是需要交给海盗以确保航运安全的部分。”

“自从皇家产业纳税后,作为士族,也懂得责任,不会为微末小利而逃避税负。”

吕惠卿辩驳了,说是辩驳,但吕惠卿的语气和情绪保持的很好,像在陈述。

没有像王安石那样激动。

王安石跟富弼最大的区别是,王安石没有富弼圆润,或者说耿直一些,眼里揉不下沙子。

在某种程度上,王安石要比富弼秉公,同样,在某种程度上,王安石没有富弼的政治智慧高。

在上一届的内阁,富弼可以做到整个内阁在明面上是一团和气,很多争端都会在内阁之间先协调好,而不是这样在官家面前争吵。

在一定意义上讲,内阁首辅在跟内阁大臣争辩是,就表示已经落了下乘。

原本的历史,王安石新政最终人离政息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王安石能力很强,治政一道,在整个国朝,纵观历代相公,他也是相当靠前的。

可王安石在为人处事方面,确实不算高明。

想来原本的王安石,不说他使用的那些人,就说他的亲近。

司马光反目成仇,吕惠卿背叛,就连他的扶养成人的兄弟,也对他的变革不予支持,更别提什么儿女亲家,所有的资源,因为他的个性,被他一个个的惹光了。

后世评论,王安石是触犯了士族或者地主阶层的利益……

事实上,王安石确实做事或许严苛,手段过于激烈。原本历史上王安石的变法的结果,不仅仅只是一个侵犯某个阶层利益那么简单。

或许,他身的性格,也应该是原因之一。

赵曦来到这个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取了历史上各种变法的教训。

变革,应该慎重考虑的便是人亡政息的问题。

赵曦的变革是采用了一种先给予的方法,并且在站队立场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缓缓改变。

王安石…~唉!

“以应该缴纳于朝廷的税负供养海盗,不仅仅使朝廷税负减少,还滋长了海盗的气焰,甚至助长了海盗的发展。”

“朝廷若对此类情况熟视无睹,既往不咎,如何正朝纲?”

赵曦愣神的这一阵,王安石还在跟章惇、吕惠卿激辩。

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海运,还是因为被原本自己提携的人剥了面子。

“王相留对,其余人散了……”

这还是陈习,总喜欢在人前争辩以显示自己的见解和能力。

就不能底下沟通好吗?就不能在台面上表现的和光同尘吗?

“王相,是否觉得朕应该支持你的建议,毕竟王相是出于公心,是为了朝廷。”

留下王安石奏对,赵曦并没有当众表态支持他的观点,这让王安石脸色不太好看。

赵曦这样说了,但王安石仍然没有缓解心中的不满。

“王相,可曾详细分析过这份奏报?”

“臣看过了。”

“不是看过,而是要详细分析。朕告诉你,若是以王相建议,整个国朝从事海运者,将无一遗漏,全部都要受到惩罚。”

“官家,既然有违朝廷法令,就该受到惩罚!”

还真是个拗相公。

“王相,朕不说朕已经说过既往不咎的话,也不说法不责众。就说这些海运商贾这样做的原因。”

“商贾纳税,是因为朝廷维护着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秩序,而朝廷收了税负,就有维护公平的义务。”

“这些海商呢?朝廷做了什么?朝廷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又如何能要求商贾尽纳税的义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