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五零章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五零章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五零章

章惇表达的意思,在场的人都明白,只是赵曦没想到的是,在章惇说完以后,诸位臣工居然没有任何人反驳。

养了多少年的朝廷野望,或许真的奏效了。

从大家对章惇这说辞的认可程度上,最起码内阁是对扩张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

“王相以为如何?”

赵曦还是要尊重王安石,也需要给首相面子。

“老臣认同章阁老所言。火油弹首先战海战中使用,而国朝海运波斯大食者海商众多,估计即便是海盗,也会是以这些势力为m.主。”

“四皇子东出拓海,也必将遭遇北辽势力。一旦火油弹之法传至北辽,对国朝收复燕云会增加难度。朝廷能做的唯有先下手。”

“正如官家所言,史料记载,石酯产出多在西北之地,火油弹威力之大,都已经见识了,臣以为,朝廷有必要掌控所知道的油脂产地。”

这一届内阁确实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内阁,即便是王安石······也不能说王安石安分,在上一届内阁中,对于疆域野望最大的也就数他了,包括王韶经略河湟,都是王安石但是力主推动的。

“既然内阁有统一认识,那就着手筹备吧。”

这一次赵曦带着内阁到工坊城,真的无意引导内阁向准备收复燕云的思路上领。

这几年朝廷的内外事务繁多,一直没有让赵曦感觉到那种特别稳定发展的感觉。北辽不是西夏,不仅仅是地域广阔,兵员和兵力也应该不是西夏可比的。

跟北辽开战,很难做到像收复西夏那样的大谋局,只能是正面战争,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钢枪。

赵曦倒不存在什么恐辽,但是赵曦知道,在国朝的主流,还是适应了跟北辽所谓的和平共处。

收复燕云,对于国朝而言,确实是个大课题。

这样一个大课题,当然不是在工坊城公廨里这样随便就能谋定周详的,只是确定了大方向。这需要一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部署。

当初对西夏,朝廷也是从经略河湟开始,前后两三年,才正式进入平灭西夏的战争。

这一次工坊城议事,一切都处于机密之中······工坊城的防御是国朝最严密的,人员的忠心也是国朝最忠诚的,倒不用担心有什么泄露。

这不是说工坊城的人跟其他地方有区别,而是整个共防城,哪怕是一般的工匠,所领的俸禄都高于国朝官吏的平均水平。

在这一点上,赵曦是独断专行的。而工坊城这些年,不管是在军备还是民用上的表现,也让朝堂上没有了任何杂音。

谁也不想惹工坊城,谁家都有工坊城衍生出来的产业收益。

关于备战收复燕云,朝堂上没有任何消息,只是工坊城又进入了一种紧急的状态,而枢密院和兵部,在招募兵员上却是循序渐进。

至于边境驻军军备更换······这本来就是常例了,甚至军备物质的增减,对于边境驻军也都习以为常。

“官家,煤油的制作转运,内阁已经完成了方略的制定。只是,在煤油出售问题上,争议较大。”

王安石和吕惠卿奏对,就煤油出售的问题向官家问计。

王安石好像也在改变,最起码在煤油此事上,没有再把内阁的争端引到官家跟前,没有期望官家当着所有内阁的面给与他无原则的支持。

“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回官家,争议集中在发售代理的问题上,道、府、州以及到郡县里一级,如何确定出售商贾,指定的标准如何等等,内阁皆有争议。”

说白了,还是个利益问题,王安石对于内阁这种为利益而争辩到不可开交的现象很反感。但是,他确实没有妥善解决争议。

工坊城在官家试验煤油后,已经开始在汴梁推行了。王安石虽然有些恼怒工坊城这种不经过内阁首肯的做法,倒也没对工坊城指手画脚,谁都知道,工坊城是官家的领地。

也是因为煤油在汴梁的推广,让朝臣们都知道了煤油这回事,也导致了内阁的争论有些难以协调。

内阁并不能独立存在,王安石也不例外,都有自己的门生故旧,也有相对亲近的朝臣和势力,包括乡党之类,总是有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

王安石虽然对因为利益争辩不以为然,可从他早年提携的官员来看,他同样有亲疏之别,王安石也是个以亲近论能力的内阁。

所以,当朝臣、地方乡绅、商贾各方力量影响内阁的情况下,就很难达成一致了。

也考虑过扑卖,毕竟工坊城的产品和工艺扑卖过很多次了,甚至也考虑过像酒监和茶监一样推动。

可国朝现在对于官员的使用,在三级决策制推行时,就已经有了相关法令,就连茶酒盐铁都已经缩减了官员编制,统一归市易管理了,又怎能另设衙门?

至于扑卖······

“那就采用扑卖的方式吧!”

赵曦觉得这不该是事,因为利益相关,争论肯定会有的。简单的处置就是了。

“官家,煤油源自火油,应该受朝廷管制。再之,煤油习性不确定,按苏阁老的说法,稍微不慎,便是走水的祸事。”

“商贾和百姓,不能奢望其能如工坊城那般严格执行规范的流程。而煤油的转运和储存,又将有工坊城和轨道指导。扑卖恐怕难以推行。”

对于王安石所说的理由,赵曦有点无奈。想了想也是,不清楚以前,好像自己见到的,国朝的扑卖还没有针对这种抽象意义的扑卖,也就是只针对销售权的扑卖······这是个名头的扑卖。

当然,内阁也是纠结在转运和朝廷有限管理的问题上了。

“单纯扑卖销售权,同时将轨道转运以及工坊城储存指导的价格添加进去,为方便管理,可以尝试以道、府、州以及郡县一地一家的形式扑卖。”

“煤油的售价由朝廷统一制定,国朝所有州府一个售价。又是朝廷半管制物事,不需要竞争。至于说怎样制定煤油价格,达到平衡工坊城、朝廷、地方商贾以及百姓等各方诉求,这是市易方面的事。”

站在朝廷的立场,有争议是好事。

该不是吕惠卿这边定价和工坊城的售价腾出太大的利润空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