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六五章 北辽来使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六五章 北辽来使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六五章 北辽来使

要说这几天朝堂那个话题最热,毫无疑问,那就是官家关于将来出海的话题。

似乎官家的这个出海,并不是说海上贸易,更像是说海上掠夺。

火器、有海战经历的人手……这本就不是说海上贸易。

当然,这个话题讨论的范围,还是仅限于朝臣之间,并没有无限制的放大。

毕竟,推动此事的前提是收复燕云,这在朝堂也还是处于谋划阶段……

至于在四皇子队伍中有人手者,如何跟他们自己安排的人交代,这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朝廷的保密法令不是虚设的,监察衙门也总是想找事。

监察衙门终归不能像后世那样去监督官员,国朝不限制官员经商,更不限制后世那种不正当关系,甚至连官员留恋勾栏酒肆都是美谈。

赵曦无意过于超前,体制应该以适合为标准,而不是死搬硬套。所以,现在的监察衙门相对要清闲,这也预示着国朝在某种程度上算政治清明吧…~

社会的正常状态是阶层分明,特别是处于如今的这个时代。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赋税,而并没有影响到朝廷和特定阶层的收益,这是降低矛盾冲突的最佳办法。

也就是在这个时代,赵曦多了千年的见识,能做到无限制的开源,借此能很好的延迟矛盾冲突发生。

所有的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纳到利益上,这一点赵曦是坚信的。

不同层次的人需求不同,想要稳定,无非就是尽可能的满足各个阶层的需求。

士族和官宦阶层的诉求,是权利、影响力以及更多更大的利益,赵曦便制定权利获得的规则,引导他们追求利益的方向。

黎民百姓的诉求是吃饱穿暖,治政清明,赵曦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当科技和工艺有止步不前预兆时,赵曦便引导着向外扩张,并给朝堂灌输这样的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过分对子民的压榨,缓解,或者说避免内部矛盾。

赵曦很庆幸,这个时代不算差,从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借用后世的部分观念的,这也让赵曦可以相对轻松的去改变。

这个时代有很好经济模式基础,有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氛围,有开明宽容的民众认知,有诸多有担当的名臣名将,还有强烈需要改变的执念。

因为这些,赵曦才逐步,渐渐的带着国朝走到了强盛。

现在是盛世,不管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公认的。

有些自恋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当一个君王有闲暇时间,当朝廷事务没有太多需要君王决断时,就说明这个王朝正处于良性发展。

赵曦现在就有很多闲暇时间。

“官家可在?”

赵曦正利用闲暇时间发呆,近来他越来越习惯发呆了。因为,原本的那些记忆,总是时不时的钻出来……

发呆时被人打断很不爽,王安石就是这样,觐见时不太习惯对内监轻言轻语。

“何事?进来吧。”

这么大的声音,不用内监禀报也听的见。

好像内监通报一声就要怠慢一样,每一次王安石要求觐见都是这样的方式。

“官家,河北道奏报,辽使入境了……”

所有内阁都来了,人还没完全进殿门,王安石的奏报先传进来了。

对北辽,国朝终归还是存在恐惧的。

嗯?辽使……宋辽两国的关系,不管有多少猫腻,在表面上还是一副和平共处的景象。

用后世的话,相互往来基本维持在红白喜事上。双方遣使,也基本在这些礼节上。

当然,这是从河东战役之后才这样的。

国朝不想打草惊蛇,而北辽似乎对国朝有一点忌讳,也不想招惹大宋…~主要是北辽正好有一个特别习惯醉酒的君王。

这时候北辽遣使…~

“可知四皇子那支队伍的具体位置?”

赵曦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是四皇子的那支队伍做了什么让北辽警觉的事。

若是以前,国朝招惹了北辽,恐怕不会有遣使这道程序,直接会发兵。

即便是遣使,也是来要好处的。

现在嘛,即便是四皇子做了什么,也是来诉苦的。

“回官家,臣已经遣人赶往登州,以便最快获得信息。官家,可需要备战?”

章惇也是考虑这点了。

“没必要,暂时没必要。令河北道驻军严密关注边境军伍即可。”

没有大军调动,不可能存在双方开战的可能。

倒是内阁有些惊弓之鸟的意思了。这还没怎么呢,全体内阁都急匆匆的觐见议事了。

“北辽遣使,说明事态没多严重,也就是有协商解决的可能。”

“朝廷如今要做的,第一,先搞清楚四皇子队伍的具体位置,了解是否跟北辽有冲突。”

“第二,按常规程序,朝廷派出接伴使,指定馆伴使。并提升河北道、河东道驻军的警戒级别。”

“第三,在不确定四皇子队伍具体位置之前,或者确定跟四皇子队伍无关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一切手段,查清北辽遣使的目的。”

“另外,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朝廷的接伴使、馆伴使,一定要遵照原本的方式接待辽使。比如,避开军事要塞;比如,多绕些弯路,以混淆视听…~”

前面的几条都好理解,内阁在接到北辽遣使的奏报时,也大体拟定了这前面的三点措施。

只是这最后一点,继续以早年接待辽使的方式…~那是因为国朝对北辽恐惧,河北道又没有任何天险防御,不得不做出那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如今国朝的实力,又何必这样呢?

“官家,有必要如此?”

章惇的性子到底还是着急。

“如今国朝与北辽,在明面算是势均力敌,这也是朝廷一直想营造的现象。”

“也只有保持原本的接待方式,才能让北辽减少警觉,特别是在不清楚北辽遣使目的之前,朝廷有必要继续给北辽留一个相互警惕的错觉。”

有这个必要吗?或许没有。而赵曦这样说,不过是想告诉各位内阁大臣,现在不应该国朝恐惧北辽,应该是北辽恐惧国朝。

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诸位内阁,今时不同往日,不该因为北辽遣使就这般慌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