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七四章 扯皮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七四章 扯皮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七四章 扯皮

“官家,雄州急报!”

整个内阁,包括太子,一起急匆匆的闯进了勤政殿,内监连通报的空档都没有。

这情形,就连赵曦也有点惊。难不成北辽突然发动了?赵曦看了看王中正,看他也是一脸迷糊。

这些年因为宋辽两国的贸易越来越繁荣,皇城司安插在北辽的探知很多,或者说皇城司的重点就是北辽。

若是北辽发动战争,皇城司不至于一点信息没有。

“何事?”

“回官家,前日雄州府衙的大牢被不明人士攻击,造成雄州府衙的官员衙役死伤近百人。陆家那位被羁押的大匠被救走······”

这······赵曦一时间也没有反应过来。大牢被攻击?劫狱了?一个工匠,下这么大的血本?

“到底死伤情况如何?怎么又是近百人的含糊说辞?”

“回官家,是老臣没说明。贼子五六十人,导致雄州死亡十七人,七十六人受伤。死亡者多为雄州大牢的狱卒,受伤的有雄州判官、六房官吏衙役,以及雄州无辜百姓。”

王安石一着急,忘记了官家对实数实报的要求。

“驻军呢?没通知驻军?王舜臣在干什么?”

劫狱,闯入大牢,将当值的狱卒全部残杀。赵曦明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政务了,这已经是战事。

不管北辽人是不是还如早年那样野蛮、善战,冲开大牢,非军阵很难做到。如果是雄州府衙还想隐瞒,或者是王舜臣推诿,他不介意砍几颗人头。

“回官家,王将军率亲卫追击,暂时尚无结果。”

章惇虽然也想到这不是简单的劫狱,但他不认为五六十人能冲破边境的防线。对于王舜臣,章惇还是信任的。

“舜臣还是轻敌了······”

赵曦有些感慨。早年的武将对北辽任何动向都过分看重,就如现在王安石的表现。这些年国朝对外作战,几乎没有败绩,国朝的将领似乎有些骄傲了。

“官家,现在······”

赵曦没有回应王安石的话,只是走到了一旁,看着沙盘。

“若北辽劫狱者是北辽精锐的宫卫军,王舜臣这一次要吃大亏呀!”

只看了沙盘一眼,再想想王舜臣的性格,赵曦就大概明白雄州的实际情况了。

如果一开始都以为是贵族部曲入境劫狱,吃亏是肯定的。

依章惇的话,王舜臣率亲卫追击。骑射对战是一方面,王舜臣的错误判断也是一方面。这倒不是说王舜臣不对,这种情况,王舜臣能率亲卫追击,已经看出他重视了,只不过重视的程度不够。

“雄州以北,放眼全是平原。若北辽入境者一人三骑,以北辽在骑射方面的能力,想要将这部分劫匪拿下,唯有围追堵截方能成事。”

“舜臣还是不想兴师动众呀!”

“若是在案发当时,整个雄州驻军就全员发动,完全可以将贼人堵死在雄州周边。当然,朕这也算是事后分析,也存在雄州府衙在通知驻军时,时机已经失去。”

“朕不是要追什么责,事发突然······”

赵曦嘴里碎碎念,连头也没抬,一直盯着河北道的沙盘。

“官家,如今该如何?”

官家一直是雷厉风行的,王安石不明便这时候官家怎么慢吞吞的。

“等!要相信王舜臣。从案发到奏报于朝廷,时间差不多三天了。以事情发生来推断,雄州衙门通晓驻军,王舜臣来不及召集议事发令,便率亲卫追击······”

“到时候,若王舜臣不能追击到,势必会在追击过程中下达围堵的命令······要相信王舜臣有这个觉悟。”

“现在就看时间了。若王舜臣布置围堵的命令延迟,说不定贼人已经逃脱。若布置围堵时机合适,几十人终还是逃不出。”

事态应该就是这样。

雄州的地形如此,想必王舜臣的本意也是如此。倘若在接到雄州衙门求援后,便直接追击了,这也是只带着亲卫的原因。当然,还有一点,这种追击战,国朝面对北辽有很大的劣势。

王舜臣精于骑射,他在挑选亲卫时也有所侧重。这时候也就他的亲卫在追击时有与北辽军卒对战的能力。

若是真的排兵布阵的追击,恐怕只会徒增伤亡。

看过地形之后,赵曦倒是理解王舜臣的做法了。

等······对于朝廷而言,现在是唯一能做的。

“官家,此事会不会引起大一些的动荡?”

王安石不安心,鉴于对北辽的了解,既然敢于费这么大的代价劫狱,恐怕北辽朝廷也是有所准备的······

“这倒是个问题。这决定于这个大匠的真实身份。是官方指派,还是北辽的某个贵族?此人是汉人,还是契丹人?”

“这样吧。朝廷遣个使臣,到北辽去问问北辽的朝廷。是责问,不是解释,是要让北辽对劫狱之事予以解释和赔偿······”

“既然国朝觉得战争还没有准备妥当,那就扯扯皮吧······”

皇城司派到北辽的探知,始终还是没有真正接触到北辽朝廷的决策层,都是在外围,根本无从知晓北辽朝廷现在是怎样一种倾向。

皇城司的那些信息,看起来更像是提早知道些传闻。比如,北辽赐死了皇后,废掉了太子;北辽皇帝宠信了耶律乙辛等等。

历史多好改变了,大事件还是遵循着本来的规律。

比如,国朝的这些老臣,按说这几年该离世一茬了,可不管是韩琦还是富弼,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坚强的活着。就是狄青,虽不敢说还能上马征战,可依然生龙活虎的。

北辽的情形也是如此,耶律洪基还是那样,除了耶律重元执掌朝政期间,被西夏挑唆发动过河东之战,整几十年跟国朝的关系还算平和。

也可能是因为国朝崛起的问题,耶律重元的谋反延迟了,最终还是发生了。耶律乙辛照样受了重用,赐死皇后的事一样发生了,太子也一样废掉了。

也是鉴于这样的现状,赵曦觉得这一次的争端最终扯皮的可能比较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