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八二章 贪欲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八二章 贪欲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八二章 贪欲

“大王,宋国使团已然接近南京道,是否需要······”

属官还用手比划了几下脖颈。

就是这样,大辽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根深蒂固,可如今大辽的武力真的对宋国还有用吗?

早年,有五千骑兵陈兵边境,宋国的整个边防线都会紧张起来,说是草木皆兵也无不可。可如今呢,就连雄州的驻军,也仅仅是列出了战车对峙。

听闻宋国安肃军的主帅,居然还在忙乎着清查出逃的工匠!

“你觉得杀了宋国的使团,就能改变陛下的决断吗?重点还在我大辽陛下呀!算了······回来几个?”

“回大王,截止昨日,回到王府的工匠十七人。只是···只是······下官问过了,无一人知晓各产业的秘法。”

“宋国的作坊,非大匠不得接触秘法。再一个,宋国的作坊说是什么流水线作业,不同的工匠只熟悉他操作的部分,很难熟悉制作全程。”

三年前就开始运作了,派遣了大几百人,结果就回来怎么几个。

耶律乙辛很郁闷。

吴执中很愉悦。

使团考虑过将会被半路截杀,国书早已通过皇城司的渠道传向国内了,而他们使团,现在是没有任何包袱,只是单纯的一路返回。

“边境开了?”

使团到了边境,已经跟出使时完全不同了,恢复到了仅仅有市易稽查驻守的情形,国朝的军卒已经撤离了边境。

“正使,边境确实开了。”

“好···好!”

边境放开了,也就预示着朝廷已经接到了国书,也说明朝廷认可了他们使团的作为。吴执中都有点喜形于色了。

已经不需要继续关闭边境了。

这时候,兵部、枢密院、户部、工坊城以及监察衙门、市易衙门,组成了规模庞大的督查团正在河北道。

不仅仅在评估河北道作坊的开工事宜,也在监督着河北的州府郡县缉拿出逃工匠事宜。当然,朝廷并不单纯的是监督,同时有提刑司、刑部衙门的好手分别在各州府支援。

甚至枢密院还从军伍中调集了擅于跟踪的军将抵达了河北。

只是三五天的时间,就将出逃的工匠找回了近九成。用工坊城的断语,出逃的那些人,即便是全部回到北辽,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该怎样说这回事呢。这一次所谓的工匠出逃事件,参杂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事。出逃的不仅仅是北辽逃民,甚至还有国朝户籍的人······这也是河北道的各工坊城如临大敌的原因。

这世间的各色人种千万,也就上演了各色的故事。究竟其原因,无非是作坊主与雇工利益的问题。

雇佣关系发生甚早,史料记载,春秋晚期已个别地出现。国朝在雇佣关系上,赵曦看来还是比较先进的,大多数是一种和雇的形式,也就是在雇佣关系上,有一定程度的平等。

当然,在这个时代讲究平等不可能,也没有那个环境。

所以,从国朝推动产业发展,赵曦并没有在雇佣关系上做过任何添加和限制,完全是任由自有发展的。

赵曦考虑的首先是发展,也就是在整个国朝推动产业发展,以此启发民间智慧,以工坊产业促进工艺或者科技的发展。

这是赵曦起始的目的,是建立在国朝常规的雇佣关系基础上的想法。

可真正产业在国朝发展开以后,事情就有了不同。

雇主和雇工的关系,虽不是完全对立,可在诉求上也是各有所需的。雇主,也就是工坊主,追求利益,而雇工的诉求时待遇。在这点上,双方便有了冲突。

产业的大范围推开,导致了国朝同类产品竞争剧烈,使那些无法在工艺上提高的工坊,不得不以压榨雇工劳动,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大宋,其实不是一个勤奋的时代,懒惰和享乐似乎占据着主流,从朝堂诸公,到贩夫走卒,都有一种悠闲的追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雇主和雇工的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看着多部门督查河北道工匠出逃事件的奏报,赵曦也脑子发毛。

北辽的逃民好处理,无非是延长奴仆时间,或者说继续那些逃民被奴役的身份。这无所谓,所有人都赞同,就是赵曦也接受。

可大宋的百姓呢?如何处理?虽然在本质上因为出逃造成了河北道,乃至整个国朝的紧张,甚至还涉及到了与北辽的关系。

本意上,这些雇工也仅仅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在表达自己的诉求······想法是借机,却踩错了点。

“饱暖生贪欲!”

章惇的断语对,也不对。看从哪个角度来解读。

站在作坊主的立场上,工坊给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有了出土地以外的其他收入,使那些雇工的生活得以改善。从这点上评价,确实这些雇工不知好歹。

站在雇工的角度,从开始解决温饱,改善生活的目的得到解决后,就觉得自己的劳作繁重了,也就有了其他的想法。

赵曦的立场,应该是最纠结的。

从阶层来说,赵曦也应该是站在牧民的角度,但是从职责而言,君王反倒是这个时代唯一考虑百姓的角色。

后世形成的三观,也让赵曦无法完全的站在士大夫阶层去考虑问题,偏偏理智告诉赵曦,他不能撇开士大夫阶层······这是现实。

“从事实上看,河北道的作坊也确实有些过分了······”

王安石是一个从来不曾丢掉本心的官员。

“恐怕此类事件不止是河北道有,国朝的其他州府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无非是河北道因为与北辽接壤,又有了这次工匠出逃的事件,工匠被蛊惑,从而暴露了而已。”

这方面吕惠卿有判断。从市易这边各州府易货情况,他大体能看出来是创新了工艺,还是继续着原本从工坊城扑买的工艺。

不同的工坊,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出货量和交易量,就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同样的一种产品,在雇工人数和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出货量的多寡,能说明作坊在创新上的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