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八三章 普查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八三章 普查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八三章 普查

这不是纯粹的议事,更像是一次闲聊,是针对河北道工匠出逃事件的总结性朝廷商讨。

赵曦,以及整个内阁都有这方面的想法······在发现出逃者中掺和了大宋户籍工匠后,虽然考虑了受到蛊惑的原因,也考虑了是否是整个国朝工坊的共性问题。

朝廷需要未雨绸缪,需要防患于未然,毕竟,现在国朝逐年递增的税入,工坊这方面占了很大的权重,不可轻视。

“官家,倘若真如吕阁老所言,朝廷或许真的该重视了。这一次河北道出现工匠出逃,又如何确定其他州府不会有这般事件?”

“这一次河北道事件,河北道的作坊主损失每家都不少于万贯,而朝廷税入也深受影响……”

赵曦又很清楚,这种事总是会发生的,只是没想到来的如此快。

在这个时代叫雇佣关系,在后世就是所谓的颚劳资关系,也叫劳动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即便是到了后世那种社会秩序相当规范的年代,也一样存在着纠纷,还是属于那种永远无法调和的矛盾。

况且,赵曦对这玩意儿实在算不上精通,不是说不知道理论,也不是不了解原理,而是那中形而上的理论对现在的现实不契合。

赵曦更不会想当然的按照后世的三观去调整现在的劳资关系,那更不现实。

不管是什么金字塔的社会形态,还是什么椭圆的贫富形态,都很抽象。在赵曦看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大宋这个时代,社会结构就应该符合现在这个社会的现实。

制人和制于人,社会阶层等等,都是由当时的社会生态决定的。

如今的社会结构,就适合少数牧多数,或者说就是少数牧多数,试图改变这种结构,结果只能是毁坏,将原本稳定的社会状态毁掉,却难以建立新的社会结构。

赵曦深知在这个时代统治的基础是什么。文彦博所说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实是没错的。如今这个时代,君王统治王朝的基础确实就是贵族阶层,具体来说就是士大夫阶层。

历史上有意改变这个结构,或者说有意脱离这个阶层甚至背叛这个阶层的君王,最终的结果不仅仅是身败名裂,国破家亡、祸国殃民都会是事实。

王莽有过这样的做法,那个新朝仅仅是昙花一现;杨广背叛了他的阶层,把大隋的基业拱手相送了。

别说什么武后开创了新时代,那无非是借另一个阶层做了替换而已,那个阶层也构成了如今国朝的统治阶层。

虽然赵曦也知道难以改变,可他的三观是坚固的,面对这样的情景做不到无动于衷······他毕竟是手后世影响多一些,后世的教化也根深蒂固。

没法大范围改变,做一些小调整总是可以的。还好,国朝有一个真正为生民立命的王安石。

“诸位阁老,河北道工匠事件,虽不可掉以轻心,但也没必要小题大做草木皆兵。朕相信国朝臣工和乡绅还是体恤雇工的,也有为生民立命的情操,不会对不起先圣的教化。”

王安石似乎有反驳的意思,赵曦压了压手。这些话必须说,先把自己的期望说到,把帽子戴起来,然后才有其他操作的余地。

一个先圣,一个士大夫的使命,这是根本。

“毕竟能在地方州府承办各类作坊者,还是以乡绅为多,都是深受先圣之言教化过的,自然不会违背先圣的宗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赵曦说这些话,王安石可能会当真了,可吕惠卿不会,至于那些跟随官家多年的更不会当真。接下来才是重要的。

果然······

“当然,既然河北道出现了本朝丁口工匠也出逃的事件,这就说明,在国朝还是存在一些受先圣教化而不履行的害群之马。”

“朕倒不是说这样做得有多恶劣。但最起码得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利益基础吧?朕所谓的君王,不仅仅是臣子的君王,也是商贾的君王,更是黎民百姓的君王。”

“没了士农工商四民,朕的君王也就没了根基。同样的道理,没了工匠,作坊主也就没了基础。所以,有些事朝廷还是需要引导的。”

“不过,朕以为,如今倒不必出台什么限制法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此事内阁来议定吧。最好是组织一次全国朝的调查,不分南北,不论富庶与否,不管任何举办体制,即便是国营的、公私合营的,一律纳入调查范围。”

“最终的调查结果,朝廷做个对比,然后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有一个相对合理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一定要全国朝统一,比如广南西路,就无法跟江南道相提并论,兰州同样也不能与汴梁相比。”

“具体是依照当地的富裕水平来确定标准,还是依照不同行业和不同作坊来确定标准,或者是以作坊主的利润比例来确定。这需要朝廷做大量的工作,要多方采纳意见。”

“这一点朝廷也要充分借鉴牙行的经验,同时也要一定程度上考虑工匠的诉求、作坊主的实际情况。”

这应该是一个相当繁琐相当庞大的工程。

在赵曦的心里,其实早就想做一次这样的普查了,借河北道工匠出逃事件,倒是能提上议程了。

国朝现在到底有多大的家业,单纯从税入上仅仅是个模糊的推断,哪怕是皇家银行,也不能完全的真实的反应出国朝的产业到底现在有多大。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经济普查。

“朕也知道,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很大的工作量。所以,朕准备从内务调拨一定数额的钱粮,用于这次调查的补贴。”

“调查毕竟需要大量的官吏、士子参与,虽然这是公务,但朕不希望耽误正常的政务处置。所以,应该给与些许补贴。”

“有点是必须严格要求的,也就是真实!这不仅仅涉及到朝廷制定相关标准,更是国朝一次全方位的普查。”

事实上,赵曦就是借后世那种经济普查的形式,对现今的大宋进行经济普查的。至于说工匠,似乎只是一个由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