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一章 出兵方略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一章 出兵方略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一章 出兵方略

敢于对北辽言战,对于国朝的朝廷而言,这绝对是一次进步。

赵曦不能凉了诸臣的心,尽管知道结果会怎样,这时候也不能真的当头给内阁们泼凉水。

“调兵吧。不过朕以为可以先行试探,是情况再做下一步决断。”

国朝能探知到耶律乙辛已经与女真勾结,相信北辽朝廷也会知晓。这时候国朝再增兵河北,整个北辽朝廷都会以为,耶律乙辛跟大宋也是有勾连的。

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北辽所有贵族的同仇敌忾······

再说了,国朝一直以正统王朝自居,跟一个逆臣勾结,在士林是会被唾弃的。

赵曦倒不是真的担心士林隐士的废话,他觉得建立王朝一百多年的北辽朝廷,不至于那么浅薄,不懂得一致对外。

国朝毕竟还没有做好对辽开战的准备,不管是兵员尔等储备,还是战争物资的筹备,都在逐渐的谋划中,甚至步调很小,以避免被细作窥探。

这一次,就当是一次试探吧。

据皇城司的奏报,北辽也在针对骑兵做遭遇火器的训练,见识一番也好。希望不至于将国朝的信心打掉······

内阁诸臣并没有想太多,虽然觉得官家的决断有些慎重了,也没在意。官家随着年龄增长,也确实少了年轻时的冲劲······

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涉及到对辽作战,如此绵长的边境线,战争发动需要考虑的更多。

西北一直到西州回鹘的接壤处,东北临海,万里之遥的连线,全部是国朝与北辽的边境线。战争如何发动,从哪里发动,调集多少兵力在何处,轻重缓急的排兵布阵等等,都需要详细思量。

“耶律乙辛谋反,带并从南京道北上,也就预示着北辽南京道也就是燕州一带布防空虚。国朝还是从河北道进军为善。”

“西北多为荒漠,对我方防御不利。一旦开战,北辽若遣一偏师从西北之地反击,很容易冲击西北州府。加上西北疆域新归,党项人、吐蕃人以及回鹘人,甚至还要部分契丹人,归心难测。一旦开战,西北之地难以预料。”

“以河东为策应,河东向东可越过太行山,配合河北道的心动,还可以渡过黄河西行,支援西北各新建州府的军情、是故,将重兵置于河北道可兼顾。”

“云应四州收复后,河东更适合防御,不适合出击。战场若设定在河北道,虽然河东支援有力,可毕竟需要浪费一部分兵力在河东。”

“以收复燕云为首要任务,河北道肯定是主战场,不管是河东还是西北,都应该以防御为主。况且,如今北辽朝廷的乱局,还是以南京与中京为主,上京和西北招讨司并无异常,甚至兵员尚未调动······”

“诸位,官家将此次出兵定义为试探······还是以河北道为主吧。”

王安石对于官家定义为试探的说法,多少有些感觉到不安。不得不承认,国朝所有得胜仗,都是自官家开始的。对于兵事,官家应该是绝对的权威。

赵曦并没有参与内阁的议事。作为一次试探也好,还是真的会开战也罢,赵曦直接交给了太子和内阁来议定。

事实上,在赵曦看来,这时候或许真的不适合出兵。倒不是要做什么仁义之师,或者认为乘人之危不合适,担心什么士林闲嘴。都不是。

在赵曦看来,他宁愿选择暗中支持北辽内乱相对弱势的一方,让北辽将这场战事持续上个三五年。真要到了那时,或许过国朝真的可以所向披靡了。

现在的北辽,实力没有任何减弱,国朝对战恐怕势均力敌的可能要大一些。

战争,真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随意就可以开战的。哪怕是战车的出现,火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骑兵有遏制作用,赵曦也始终没有敢看轻骑兵的作用。

广阔的平原地,队伍的机动性终归还是决定战事的关键。

在西北归化骑兵不能上场之前,国朝就没有可以牵制机动性的力量······这是最大的问题。

这些年所谓的筹划,其实一直就是对归化骑兵的演变。从思想到信念的灌输,再到火器的适应性训练。

让党项、回鹘、吐蕃等各族群的骑兵,对国朝有认同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政策是有了,还需要些时间······

所以,赵曦不太看好这次战事。我方未就绪,敌方未削弱,势均力敌那是持久战,赵曦一直没想过打持久战,消耗太大了。

赵曦之所以能把主导的战事都打赢,是他从来不打没准备的战争。这也是基于国朝战败的次数太多了,维护这份信心更需要时间和全胜的战例。

当内阁议定的方略呈上来后,赵曦详细看了,并没有多做调整。

章惇、王韶,甚至吕公著,都是作为主帅参过战的,整个方略也算中规中矩。可能是受自己态度的影响,内阁在冷静后的做法并不激进,做出了相对稳妥的部署。

西北、河东不增兵,却派发了军备的数量,以战备状态对北辽保持防御的态势。

将京东路、京西路、江南道、荆湖道等各抽调三成兵员北上河北道。

而正在西北等地进行火器适应性训练的归化骑兵,将分别部署在西北、河北和河东······骑兵还是感觉到捉襟见肘了。

至于在京畿道各军营里,以及在讲武堂受训的归化将领,内阁终归还是没有动。

整体来说,这是一份周全的方略,进可攻退可守,不伤筋动骨,完全的体现了试探性进攻的意图。

而这时候,北辽关于耶律乙辛谋反的详细情报也传到了朝廷。

原来,在北辽皇帝准备再一次开始他的捺钵旅程时,耶律乙辛上奏要皇孙留在中京,却被同知点检萧兀纳给道破了。

从皇后到太子,这一次又到了皇孙身上,北辽皇帝就是再傻,也多心了。所以,便贬谪耶律乙辛为知南院大王事,削掉了其一字王爵,以郡王等同。

自此,耶律乙辛才起事了。

若此奏报属实,赵曦就更有些不看好这次出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