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四章 尝试性作战的结果

第**四章 尝试性作战的结果

番骑确实现在确实国朝的宝贝。

首先是番骑遴选的标准严苛,连出身都要往上查三代的,只要是三代之内曾经是党项、吐蕃、回鹘以及契丹贵族者,一律不予招募。

其次还要看是否曾残杀过汉人,或者家里有被国朝军伍杀害过······生死大仇是很难化解的,朝廷不会培养一些对汉人、对朝廷有仇的精锐骑兵。

最后才看骑射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党项、吐蕃等一些人倒是不难,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以前不管是吐蕃还是西夏,只要到了十五岁,统一称为控弦勇士。

也正是因为如此严苛的条件,都已经三年多了,国朝满打满算也就不到五万番骑队。当然,番骑队是下面的叫法,朝廷称之为骑兵。

这时候国朝戎边的将领,基本都是老护卫营和近卫出身的这几人,朝廷也有戏称八大金刚的。原本是九人,高敬亭现在主导西南军务,就剩下他们八人守卫国朝的北疆。

所以,除了还在讲武堂受训的番骑,王舜臣也只能分到三千骑。

相对于安肃军、信义军战事的五万军卒而言,三千真的不怎么够用,连基本的协同作战单元都很难筹齐。还真的只能是尝试性作战。

国朝与北辽的边境线几近万里,王舜臣能分到这三千骑,已经很不容易了。

一开始,王舜臣并没有暴露骑兵队,还是以原本的作战方式与北辽对战······相信他们这些老护卫营和近卫出身的都会这样做。

战车本来就是遏制骑兵最合适的方式,再配合火器的犀利,本以为应该足够让北辽喝一壶了。

可惜,初次接触,发现北辽也不再是原来的北辽骑兵了,不但是战马适应了火炮,就连骑兵也懂得了如何躲避火炮,并以散兵线对战。

这时候不得不尝试步骑炮的协同作战了,也就不得不暴露轻甲骑兵这个大杀器了。

······

“战损三比八······”

“还算不错。早年原来西夏和北辽的对战,战损也是相当,西夏跟吐蕃,同样是不分彼此。”

“王舜臣倒是有些请罪的意思,觉得愧对朝廷了;种建中的奏报倒是实事求是,很清晰的分析了双方骑兵对战的优劣。”

“折损比最大的反倒是周侗的那一支,虽然歼敌数最多,折损的新骑兵也是最多了。”

“周侗善攻,倒也能理解。不知这次遭遇的是皮室军还是宫卫,亦或是斡鲁多、林牙还是汉军?”

“据奏报的情形判断,应该是皮室军的多,有部分斡鲁多以及汉军的参与。北辽的汉骑试训火器的不一定多,不管怎么说都不是核心军伍。”

河北道尝试性作战的奏报逐渐都到了朝廷,对于内阁而言,这样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国朝的新骑兵折损了七百余骑,而斩杀北辽骑兵五千余。这个数据是没有将战车、步卒、火炮的杀伤计算在内的,单单说骑兵的直接接触对战。

对于国朝这种原本几乎没有骑兵的状况,这样的奏报确实能让人多少欣喜了。

“国朝的一个骑兵,足可以装备北辽三五个轻骑了。咱们是轻甲骑,北辽是纯粹的轻骑,咱们装备了强弩、手雷、短火枪,而北辽是箭矢和马刀、这样说起来,真不能说是大胜。”

“有点求全责备了。新骑兵初战,还是有提高的可能的。该宣扬宣扬,该嘉奖嘉奖······这些事朝廷要做到位。”

赵曦没有掺和内阁的讨论,他还在详细的琢磨前方送来的奏报。

轻甲骑,到底还是给战马着甲了,在冲锋的冲击力上比不上重甲骑兵,机动性又比轻骑略差。

虽然轻甲骑避免了重甲骑兵的笨重,可以像轻骑那样飘忽,速度还是受影响了。

步卒、战车、火炮、轻甲骑协同作战,在协同这一点上,倒还算过得去······

先是战车列阵,然后缓步推进,同时步卒开始试探性发起攻击,火炮火枪接连攻击。

这时候,北辽的骑兵变散兵线,埋伏于战车之后的轻甲骑,便从左右两翼出击,快速切入对方骑兵队伍中······

这样的战术,在小范围内便可以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这也是战损比这般大的原因。

事实上,真正骑兵的接触性战斗,火器的作用并不大。因为步卒的火炮火枪已经将北辽的骑兵打散了,而手雷的杀伤是以集中杀伤为主。

真正厮杀开始,强弩、马槊甚至短枪,都要比手雷的效果好。

再一个就是说速度了,披甲的战马跟不披甲的战马,在灵活性上还是有区别的,不管是折转、跳跃、躲避,在一定程度上轻甲骑都不如纯粹的轻骑。

也就是国朝的盔甲优势明显,否则,即便是胜利,也会是惨胜。

“诸公,朕在想,是否可以适当的接纳原西夏铁鹞子?”

由于接受西北之地的时间尚短,原来党项的贵族,朝廷基本是往混吃等死的地步去引导。国朝现在的骑兵,基本上是基于原本族群的性质,结合西军骑兵技术在训练。

骑兵就是骑兵,不是懂得骑马就可以,也不是懂得作战就行。相比北辽和原西夏,国朝的骑兵技能,实在是拿不出手。

这一次尝试性的对战,就完全能看出问题了。在装备绝对优势下,胜负却不是绝对的优势。甚至在折克行、种建中以及王舜臣的奏报里,都提到了国朝轻甲骑兵的技能差距。

“官家,铁鹞子是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选拔方式是世袭。老臣担心······”

“王相,朕不怀疑铁鹞子的传承是对党项族群的忠诚,不过,毕竟平灭西夏已经多年,如今党项人的生活不能说日新月异吧,相比曾经西夏的统治,肯定是要好无数倍的。”

“国朝之遴选教官,在诸多的铁鹞子家族中,应该能选出三五个对国朝认同的人才来。试试吧,做好监督······”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这是普遍认同的道理。万事总是有意外的,任何时代都有。

当初雄州工匠出逃,同样也有对主家忠诚的北辽逃民大匠。

为国朝骑兵计,赵曦想放开口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