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一八章 变化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九一八章 变化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九一八章 变化

五万叛军的家眷,低于车轮高的男童,加上妇人,总计也差不多五万人呢。朝廷算是大出血了,几乎全部安置在京畿道,并且还是以汴梁为主。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有很大的风险,甚至在内阁也有这样的说法。赵曦把这事给定了,要求全部安置在京畿道。

没有谁比赵曦更了解中原文化的同化力,即便是成种族的族群来到中原,最终也是中原人,更何况还是妇孺?

契丹人对待亲人的离去,更中原完全是两回事。对他们而言,生存才是第一需求。

况且,北辽叛军就是娃样子,也不对,应该说北辽叛军的家眷就是娃样子,是做给那些吐蕃、党项、回鹘等辅助番骑看的。

唯有杀敌建功,才能获得幸福生活。

平灭西夏时,西夏可没有叛军,收复整个西夏后,原西夏的降兵,是纯粹的降兵,纳入国朝之治理后,虽然生活有所改观,可终归还是有对比的。

凡事就怕对比。

“番骑有点争先恐后了,就连原本西夏的那些所谓贵族,都在找朝臣请托,希望自家的子侄也有做番骑的机会······”

“西夏收复后,朝廷给的是赏爵,没有世袭的说法。也就是说,这一代去世后,他们只是平民。至于科考,谁相信西夏人能通过国朝的科考?一个落第的士子,在西夏都能做到执宰,西夏人又能有什么文华?”

“为长远计,西夏人也知道国朝最终要收复燕云,在战场上搏赏爵,是这些想继续享受贵族待遇的唯一方法。”

“耶律乙辛的叛军所为,倒是为国朝番骑的招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官家所虑深远啊!”

在大宋的内阁这样随意的谈论原本心头大患那些人的命运,这感觉还真的不错。诸位内阁心里的那种畅快,真的是难以形容。

都是整个过程的经历者,也就都有了这样的感悟······真的不同了。

“国朝番骑,都是以那些平民为主,贵族番骑······朝廷还真没考虑过。招募原来的西夏贵族,对于国朝番骑的管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麻烦。”

“国朝番骑,唯能力论,不论出身,以能力定职衔。若招募西夏贵族,在尊卑问题上,很可能出现混乱的局面。”

韩缜有些担忧,毕竟,不管是西夏还是国朝,贵族还是平民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

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应该维护的界限。

“这是大宋朝堂!大宋武将的擢升体系,难不成会因为西夏那些所谓的落魄贵族而改变?”

章惇这话也对也不对。国朝武将也有世袭的,高家、曹家、市家,包括折家、种家,甚至狄青的儿子也都是世袭的武将勋爵。

即便在新军中,也不是完全靠能力的,只不过,世袭的武将,会因为能力问题,担任一些非战斗序列,或者辅助性队伍的职衔。

至于番骑队,倒是完全执行了唯能力者居上的原则。毕竟,国朝选择番骑勇士,首先是会在那些外族平民中遴选。

这些人对大宋,相对而言是没有仇恨的,也容易被教化。

奴仆、工匠,甚至牧民,从待遇上,肯定无法与骑兵相比。

从新军开始,国朝在武备上,是很重视军卒待遇的……现在的朝廷不缺钱。

“官家当初定下的原则,是以党项、土蕃等平民为番骑兵源。可如今西夏那些遗老遗少的理由也很充分。”

“看看这些折子……朝廷应该一视同仁,乃是王道的基础和表现……”

这都是参政议政向朝廷递交的奏折,是准备交于今年大朝会商议的。

内阁是没办法避开的。

“好了伤疤忘了疼!为了些蝇头小利,就忘记自己立场了!”

“议案在大朝会上提到,会不会通过很难确定…~”

有几年了,被降伏的西夏贵族似乎很熟悉了国朝的制度,也懂得如何借用制度。

不说西北那些原本就跟党项人有勾连的参政议政,就是如今汴梁的朝官,立场都不好确定。

就是荆湖、西南的大理道,为地方安靖计,也会在这个议题上有所表达。

“国朝兼容已经成为大势,这不是内阁可以阻碍的。现在是西北、西南以及荆湖,等将来收复燕云,以及进一步扩张疆域,朝廷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北辽的部落贵族,可不仅仅是契丹族,奚、室韦,以及原来渤海国等,都将会有诉求。或许,朝廷该对此类情况拿一个章程了。”

这样的章程不是内阁可以决定的。

内阁做事,是官家授权的,三级决策制如此规定了。内阁的权限仅限于在官家授权的范围内,处理日常朝政。遇到特殊时期,官家需要再次授权。

况且,所有的奏章以及内阁议定的事项,都需要呈报官家批阅。

而外族如何安置的问题,是官家早期拟定的,现在内阁要想为将来拿章程,自然需要向官家奏明。

“有大宋户籍,为大宋纳税,那就是大宋人。既然有心为大宋开疆拓土,朝廷不应该拒绝。至于功爵的问题······朕前段时间提过军功爵的想法,内阁可以尝试着完善一下。”

“北辽地域之广,是众所周知的,而燕山阴山以北还是适合放牧。内阁可以尝试将北辽的辖地分类划分,将耕田和牧区划分了,制定一定的标准,对建功者予以赏赐。”

“至于番骑,国朝对辽作战,骑兵总是不够的,战车在平原上作战的缺陷,必须用骑兵作为补充。如此,才能避免国朝北上后,陷入骑兵的避重就轻的作战方式。”

“对于国朝而言,收复燕云,甚至进一步扩大大宋的疆域,这将是接下来朝廷的重心所在。钱粮和那些挂名的勋爵、贵族的名分,朕以为朝廷可以做些让步······”

这么多年的耳濡目染,赵曦觉得内阁应该能明白他说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别把那些虚名太当回事······大战是需要炮灰的。

如今在大宋,那些所谓的贵族名分,真的还不如一个里长参政有价值。一些遥领的名头,跟早年羁縻州的封赏有何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