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

大宋是宽容的,中原文化是兼容的,但是,对于那些顺应现实而不得不成为大宋人的党项人而言,对这些了解的并不多。

在原本的西夏,唯有战功才是进入社会主流的途径。

西夏覆灭,贵族内迁,对于西夏贵族而言,改变的只有失去权力。原本的领地还是自己的,只不过自己不再能奴役领地的族群;收益还是自己的,只不过需要借大宋朝廷的手,才能得到收益。

若是从生活层面比较,这时候生活绝不是早先在西北之地可比的。早年一直念念不忘,并拼命想进入中原享受的想法,原来如此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

得到的和失去的,真的无法权衡,有一种感觉却一直让他们无法释怀······在大宋,在繁华的中原,他们总是边缘者。

当大宋筹建番骑队时,就萌生了一些想法,可大宋朝廷只在党项、吐蕃等平民中招募。

当大宋再一次筹建辅助番骑时,开始放宽到了原本的西夏常规的骑兵。这让西夏贵族群体想走进权利阶层的想法越来越浓了。

至于生死,即便曾经的大夏,他们之所以能成为贵族,也是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在战场上博回来的荣耀。

对于大宋朝廷而言······

“一旦对辽开战,确实需要骑兵的策应,甚至在特定战局中,骑兵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国朝的骑兵,从这次番骑筹建的情况便知,即便是老西军的骑兵,也无法在番骑中立足。”

“第一批番骑可以放心使用,同时,在第一批番骑队伍中,国朝军制的文佐官、监察官都是完整配备的,将领也是经过朝廷各相关衙门遴选确定的。”

“后面的辅助番骑,以及官家同意将外族的贵族子弟纳入番骑招募的范围,这需要斟酌······”

不是王韶胆小,王韶久在西北,算是对党项、吐蕃、回鹘等族群人最为了解的内阁。

“前朝灭亡的原因,过度使用番将,过分看重番将,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朝廷在制定使用番将的问题上,应该着重考虑如何限制番将的权利。”

“还有,对番骑,朝廷该如何防备在军伍中形成势力······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历史,内阁没有不熟悉的,国朝的以文御武的国策,也是对前朝矫枉过正导致的。

这些年,管家一直致力于文武均衡,这一届内阁还是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是否可以尝试国朝原本以文御武的办法?”

“谈何容易?国朝用番骑作战,本意并不是阵战,而是作为新军阵战的补充,用于弥补战车的缺陷。说白了,就是要跟北辽骑兵在运动中对攻。文臣,那个能做到跟随?”

“将番骑归于国朝将帅统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

“骑兵作战在于机动性,也在于灵活性,尽管是归于国朝将帅,对于番骑队伍的控制力,仍然无法与新军相比……”

难呀!内阁商量半天,还是觉得有点难。

用肯定是得用了,不仅仅是官家恩准了,就是朝臣的倾向,也应该会同意用。

毕竟,现在的西北,对于朝廷而言,相对还是稳定了,就是西北的外族平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认同了自己是大宋人的事实。

多数臣工,还是认可原西夏贵族融入大宋这个集体的。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年汴梁的酒宴,经常见西夏老贵族宴请朝臣的事实。

“平灭西夏,朝廷令西夏贵族卸甲。北上征伐,朝廷却不得不让西夏的所谓勇士再次披甲。这一上一下,如何掌控,确实很难。”

“但是,这是内阁从官家处讨要的政策,不管是为大宋未来征战计,还是为这一次大朝会统一思想计,这事内阁必须拿出定论来!”

不管怎样,内阁都必须有个定论。否则,在官家那里,还是在大朝会,他们内阁都不好交代。

“或许诸位都想的太远了……”

“吉甫,说来看看……”

不得不说,吕惠卿有时候是真能揣摩透官家的意图……或者说吕惠卿能在某些方面明白官家的用意。

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虽然官家没有明白的说过,可有几次官家交于内阁议定的事务,在官家那里很快的通过,很大程度上是吕惠卿揣摩的结果。

见吕惠卿出声,王安石就借坡了。

“诸位,如今出现收复燕云的千载难逢之良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耶律乙辛的叛乱!”

“而朝廷,未动一兵一卒,让整个北辽陷入混乱而不止,并非国朝战力,而是国朝有效的借用了耶律乙辛的叛军。”

“同样的道理,所谓的番骑队,在惠卿看来,无非还是一个朝廷借力的事。”

“官家的旨意,提到过北辽疆域收复后的分区,也一再提到燕山阴山以北,这跟借用番骑作战并以军功爵赏赐是相辅相成的。”

吕惠卿提到了借用……

“吉甫之意……正面战场,或者说收复燕云的大阵战,依然是要依靠国朝的战兵,而番骑……管家也提到是作为国朝收复燕云的补充。”

“而在收复燕云以后,国朝疆域扩张至燕山阴山以北,那才是番骑的用武之地。”

话应该是说明白了,诸位内阁也都陷入了沉思。

国朝的目的是收复燕云,或者有将疆域扩张到燕山阴山以北的想法。

但是,燕山阴山以北,那是大漠,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在那样的地形下,战车的优势将失去十之**,唯有骑兵才适合草原作战。

待那时,不管是北辽的残余,还是国朝的番骑,只要将本该属于草原的战兵,放在草原地即可。

谁死谁活,朝廷可以坐山观虎斗,或者说,谁能得到国朝的补给,便有了胜利的希望。

而国朝,拥有火器和战车的优势,只需要在特定的关隘布防…~

番骑队是朝廷派出去的,而番骑队的家眷还在大宋,那里又将是番骑的战功赏赐之处…~

更何况,朝廷还有羊毛纺织这个利益的大杀器!

到时候,番骑队跟如今的耶律乙辛叛军,又有何不同?

到时候,即便是有尾大不掉又怎样?大宋已经拥有了防守的屏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