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八章 换个说法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八章 换个说法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八八章 换个说法

赵祯错误的判断了相公们的耐心。这连续几日,整个朝堂见天的有人递折子,陈述恢复六率的弊端,一点利都没有,只有弊端。

赵祯也错误的判断了靠嘴皮子吃饭的这群人的无赖,那怕你一直留中不发,第二天照样往上递……反正用的是公家的笔墨纸砚。

本来还只是御史台的事儿,结果到后来整个朝堂几乎所有的臣工,全部递折子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能恢复太子六率。

什么事都不干了,就揪着这个不放?

赵祯怀疑是相公们纵容的,甚至还撺掇着。这都几天了,东西两府,御史中丞,他们居然没一个吭气的,就这样看笑话。

那怕是赵祯逐个留下奏对,还是一同唤来奏对,只要提及六率之事,全部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给个准话。

支持和反对都没有,就是不提这事。

赵祯无奈了,多少次都是这样把自己磨的没办法了,然后不了了之。这次恐怕最终还是个这结果。

他最大的失误是,他忘记了他自己不能跟相公们讨价还价,甚至都不能说张微的事。

那不仅是丢士林的脸,甚至连国朝的脸也丢了……

因为这事闹大了。

就是那个厢军的都虞候,就带着那一两千在驿站作乱的厢军,也可以说是弥勒教反贼。如今几经辗转,过黄河,走潞安,越过太行山。一直到了河北贝州,开始明目张胆的扯起了造反大旗。

赵祯都不知道自己这国朝,怎样就成了筛子?这不是一两个,是一两千,就这么从京西路,到河东路,再到京东路,居然一路安然无恙。

要说没有地方官吏的放水,连鬼都不信!

不是说弥勒教只在蜀中成了气候吗?不是说河北也只是有那么一小戳吗?现在……整个所谓的一小戳,已经汇聚了几万人,并且直接把贝州占据了。

可朝堂上,不管反贼,反倒是揪着一个六率的事没完!

这群误国的书生可以这样,而他不行,他是国朝的主人,无法撇开这事。

尽管富弼富彦国任河北,也多次递折子,让他安心。可就这样,他如何能安心?

难道六率的事就这么算了?赵祯不甘心,他自己也给自己打气,等吧,等到贝州乱局定下来,自己还是要提的。

就这么一个儿,还是有千古帝王之资的儿子,他的安危真的关乎国朝。

贝州反贼一事,来的确实是个时候。若不是这事发生,全朝堂连同陛下,要真就因为六率的事较劲了,还真让他们难处。

这样好!若不是需要身份问题,他们都想感激这拨反贼,乱的太是时候了。

至于反贼,疥疮之疾,没人当回事。

韩稚圭河北练兵,整饬军伍,已初有成效,如今富彦国于河北,又有文宽夫临场,自不会让贝州之乱扩大。

“王爷,听说在虎牢关驿站被咱们打跑的那群匪人,在河北贝州兴风作浪了。”

呃……王中正这话让赵曦愣了。怎么可能?

京西路到河北贝州,得多远的距离,一两千怎么过去的?

“哪来的闲言碎语?”

“王爷,中正所言属实。小的曾自请外出,监军河北的。而举旗的人是王则,正好是皇城司查到的那晚冲击驿站的厢军都虞侯。”

李宪自祭祖回来,就被官家发配给赵曦了。可他一直想建功立业,便一直跟皇城司勾连者。

唉……老爹,你就是这样点背。这下顾不得什么太子六率了吧?甚至连立储都得延后了。

至于兴风作浪的事,赵曦好像不记得大宋有过什么造反成事的。

那个水泊梁山,据听说还是杜撰的,还有个方腊,也是在后面了。

王则……哦,对了。赵曦突然脑子里闪过历史课本的内容。很清晰的记得,最后是一个叫文彦博的大臣,挖地道破城的……

“子范,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如今国朝四周环敌,自有你建功立业的机会。莫急!”

赵曦跟这俩人说话时,很多时候不会顾及,时不时会蹦几句后世的话。

“王爷,小的也想外出。”

虽然跟着王爷很好,可要是到外面混几场战事,最后封个押班节度使光宗耀祖……他也想。

是啊!都想建功立业自己是不是也该着一展身手了?

老爹又来娘娘这寻安慰了。

赵曦有时候特想损老爹几句,心情好了,就找那个张氏,或者其他年轻的。有烦恼了,就来娘娘这儿倒垃圾。

“曦儿,六率之事恐不能成行。”

哦,原来是给自己致歉的。就这事呀……是不是自己该出了主意?

“爹爹,六率自古与宫廷之乱有关。有父子相残者,也有兄弟阋墙的,兵戈相见乃常事。”

“其中有帝王与太子的本身问题,也有潜邸旧臣与朝堂诸公矛盾积累的因素,以及各门阀子弟与潜邸亲疏远近的原因。”

“说白了,就是一个利益闹的。国朝废弃潜邸属官与六率旧制,也是出于这般考虑,避免内讧。”

“太子六率,两三万的规模,于京师,确实是很大的隐患。这样会让士林滋生更多的念想,这才是朝堂诸公反对的根本所在。”

顿一顿,让爹娘消化一下自己第一次对政事的发言,也让爹娘品味一下自己所说的话。

不算太惊人,这样的结论典籍里没有,可赵曦读来,整个历史就一个词:利益!

“曦儿,可有良策?”

好像爹娘对自己这般叙述并不惊讶。

“爹爹,娘娘,孩儿几日来也有过思谋。孩儿以为,没必要恢复六率旧制,或者说换一个说法。”

“第一,可缩减所谓六率兵员,孩儿以为有一成即可。第二,孩儿认为,在筹建东宫护卫军府时,可于军伍中设佐官为文职,并且实行轮换制,每三年已更换。”

“至于品级,可以不涉及具体品级,只作为差遣任用。名字吗……孩儿以为可称为教导。”

“如此以来,士林中自会将心思用于如何可得到教导职位,不会一致针对恢复六率的旧制之议。”

“另,爹爹,若此议能成,孩儿欲亲自选军卒……”

大体意思就这样,未尽之事……

“曦儿,汝可条陈此议?”

老爹毕竟是帝王,老爹毕竟有些事想不通。挺好,自己这样就可以陈述清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