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八九章 庞太师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八九章 庞太师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章 庞太师

条陈,对于赵曦来说他觉得应该叫:关于筹建东宫护卫队伍的实施方案。

然后从指导思想,总体原则,再到具体措施以及推进步骤,最后是具体要求。

另外加一个附件,就是自己选兵的细则。

这些对他来说很熟悉,随便都能写个万儿八千字。

可这年月,就得叫:论东宫护卫队伍疏……

“曦儿,贝州之乱如何?”

赵曦正琢磨着这古今之别,考虑如何把两者合理的结合,从而给这时代的疏奏引个路。没想到老爹居然连贝州之乱的事也问他了。

这个……

“爹爹,孩儿对贝州之乱并不知晓。”

总不能说王中正如何打听了吧?更不能说自己就知道结果。

“贝州此事乃弥勒教作乱,裹挟着军卒与农民,以释迦衰落,弥勒持世为教义。”

“冲击汝等驿站之贼也于今日与之汇合。如今匪众已达数万,并盘居贝州,与禁军对峙,已坚持数十日。”

“禁军数次攻城,均无功而退。”

数十日?数万人?厢军与农民?赵曦把这几个因素往一起凑了凑……玩家家吗?

“爹爹,贝州日常驻军几何?常平仓存粮几许?城内住户多少?存粮又有多少?”

赵曦问的问题把赵祯问愣了。这是说平灭反贼一事,怎么曦儿所问却是官员吏治?

赵祯愣了愣,疑惑的看了看赵曦,又看看皇后。不解,好像皇后也不解。

“爹爹,治理一个国家,治理一个城市,并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贝州王则,究其源也只是厢军都虞候,以国朝之体制,自不会埋没人才。”

这话不确定,但老爹肯定喜欢听。

“如此,此人绝不是出类拔萃之人。如此仓促间,收拢一群乌合之众。要组织没组织,要纪律没纪律。”

“说白了,就是凑热闹起哄。所谓什么教义,那玩意儿当不了饭吃。几万人,都聚集在一座城里,吃喝拉撒都是事儿,不是说喊几声口号就能填饱肚子。”

“如其说是与禁军对峙,不如说他们是坐困愁城,或者说待一座孤城里等死。”

“孩儿之所以关心常平仓的存粮,也就可以断定他们还能维持多久。一旦官粮消耗完毕,势必与百姓冲突……到那时,即便禁军不攻城,城也会自溃!疥疮之疾,不足挂怀。”

疥疮之疾,不足挂怀。曦儿这结论与朝堂相公宽慰自己的话一样。自己一直以为是宽慰自己的,听曦儿如此说来……或许还真不是事儿。

可……毕竟这是自己当朝时有人造反,赵祯做不到若无其事。他甚至责问整个朝堂:大臣无一人为国了事者,日日上殿何益?

如此说来,相公们是胸有成竹?

“曦儿,若朝廷攻之,可有良策?”

“爹爹,攻城容易攻心难。孩儿以为,此贼徒王则起事,并占据贝州,自会许些小恩小惠于贝州百姓,如此,其方能据贝州如此之久。”

“主事臣工并非无攻城之策,怕是虑及百姓心之所向,而故意延迟,致其乌合之众与贝州百姓冲突频发时,便是朝廷攻城日。”

“孩儿考虑,朝廷所派之臣工,业已有了破城良策,是为等待时机而已。”

不知道这时代的百姓怎样,但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很难脱开利益去做事。

“曦儿,汝觉得该是何种计策?”

唉……老爹还真能打破沙锅问到底,本不想夺人之功,毕竟人家建功立业的人就活着,还真在前线指挥着……

“遁地!爹爹,孩儿以为此事莫指教。远隔千里,前线千变万化,自不是坐朝堂可知晓的,应由前线主官临机决断。”

遁地?这词……好像明白了。

相公们很奇怪,今日奏对居然没看到官家有愁容。

自太子六率之议开始,到贝州乱事,官家除当天得意外,几十天一直是愁容满面,甚至难得的对着朝堂发火。今日这是怎么了?

相公们与赵祯说了些日常,然后就开始谈论贝州之乱了。

那怕情形并不容乐观,可官家依然笑眯眯的听着,甚至没有责问几次攻城无效的原因,也没有怒骂那些无用的禁军。

“陛下,贝州之乱,久未奏效,实乃吾等臣工之罪,不能解朝廷之危。”

憋不住了,先是陈执中憋不住了,忍不住就这样自请罪了。

“哦……陈相公言重了。吾听相公之劝,贝州之事,却为疥廯之疾,不足挂怀。”

呃……这本是大伙儿劝说官家的,结果被官家用来劝他们了。

“陛下可有良策?如今朝堂皆因此忙乱,陛下切不可知而不言……”

“贝州原无禁军驻防,也非国朝秋粮储备之地,城内官粮也只够地方厢军两月用度。”

“如今作乱之徒,聚众数万,吃喝拉撒并非一个厢军都虞候可驾驭的。等官粮损耗完毕,匪徒与百姓冲突之时,便是城破之日。”

唉,要不说赵祯是中平之资呢,没几下就全撂了。跟政事堂这群老狐狸玩心眼,他是真不行。

“官家,可曾想到破城之策?”

还继续呢?真够欺负人的。

“想必文宽夫业已计定。如今春暖花开,大地消融……”

嘿嘿,赵祯那个得意呀,还卖了关子。

只是,相公们没一个人再继续了,满脸的诧异与疑惑。

“官家,老臣庞籍自荐为太子师!”

手快有,手忙无。其他人还酝酿情绪时,庞籍已经开口了。

这……赵祯本来还想显摆一会儿呢,结果人家都明白,根本轮不着他最后揭开底牌。

这就是说,立储之事就这么定下了。

同时,赵祯没在继续藏着掖着,直接把自己儿子昨晚做好的:论东宫护卫疏递给了相公们。

说实话,赵祯从来没如此轻松的看懂过一份奏折。曦儿的疏奏,不管从理由,历代原因分析,再到本次六率之议的缘由和必要性都写的明明白白。

摈弃了六率的旧制……这点与朝堂意见相同,新组建太子护卫军府,这点与赵祯的目的相同,压缩了护卫军府的数量,减少了宫廷内讧发生的概率……

这一份疏奏,别说是自家儿子书写,就是臣工,赵祯都找不出不推行的理由。

只是,赵曦提出了自己选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