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

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

作者:布袋外的麦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46:15

第九五六章 谁做冤大头

大宋在发起总攻前……

“陛下,宋国骑兵从原西夏的黑山威福军司、黑水镇燕军司向大辽出兵约十万,尽数都是骑兵,并且均为一人三骑的党项和吐蕃人。”

“于昨日抵达云内州,整个西南路招讨司境内,全数被宋国占领。”

北辽的宫帐里,本来正热火朝天的议论着火马阵的效果……很明显是见效了,看到冲破宋国战车放线的希望。

再有一次这样的冲击,很可能打开缺口,让大辽骑兵快速打穿宋国防线,击溃宋国中军。

那将是又一次的高粱河之战,宋国皇帝必将再一次上演他曾祖的故事。

然而,却听到了这样的奏报。

云内州,打过来就是奉圣州,然后就到南京道了。

这样的奏报,让整个大辽宫帐,瞬间就冷下来了……

现在的情况是,除了南京道的主战场,大辽境内几乎没有机动力量。

不管是西北招讨司,还是西南招讨司,整个西京道和上京道的精兵,都已经调集到南京道战场了。

甚至说,整个大辽境内的控弦之勇士,几乎全部招募在主战场了。

不管是辽东道还是西北西南招讨司,所有的安靖和防御用兵,都是老弱病残,否则,大辽不会看着西州回鹘掠夺牛羊而坐视不管…~是管不过来。

本来计划,等与宋国这一战结束后,派大军走一趟西州回鹘,让他们把吃掉的还回来…~

“宋国为何有如此多的骑兵?不是情报奏报,宋国只有十万骑兵吗?西北西南的骑兵从何而来?”

这是整个大辽宫帐里臣工共同的疑问。

“从西北西南招讨司进攻我大辽的骑兵,并非宋国的主力骑兵,或者说不是宋国战斗序列编制骑兵。”

“从西京道进攻我大辽的骑兵,是以党项和吐蕃青壮为主,并非宋**伍装束……”

“据传令兵奏报,宋国朝廷允许党项和吐蕃人入伍作战,不属于编制队伍,但宋国朝廷会以战功赏赐他们。”

“而赏赐来源便是我大辽境内的草场和牛羊……”

很显然,这一次大战,宋国不仅仅是要收复燕云,而是有平灭整个大辽的目的。

可能吗?没人敢说不可能。

从目前的战况看,几十万大军集中在南京道,近一个月的对战,结果却是宋国在步步推进,而大辽在逐渐后撤。

虽然一直以战略性后撤来作为措辞跟将士们解释,可谁都知道,这一战大辽确实处理劣势,或者说颓势。

“若一开始我大辽就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宋国中军宫帐就好了,说不定这时候我等正在真定府等着宋国乞求我大辽谈判!”

“开战初始,谁又能想到大辽骑兵会进攻受阻?五万宫卫军深入宋国背后,居然被全歼了!”

“我大辽本不该与宋国这样针锋相对,而应该充分发挥大辽骑兵的优势……”

优势?有屁的优势。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宋国就开始向河北道部署兵力了,这两年的内乱时间,给宋国部署防线有了充足的时间。

战车兵,几乎是骑兵的克星,加上火器的使用……辽宋两国形势早就反转了。

“当初耶律乙辛逃往边境,宋国以出兵帮大辽平叛为条件,想讨回燕云十六州……”

“那时候谈判,或许大辽不用经历这两年的战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地步……”

“真以为宋国会为我大辽平叛?现在已经明确了,耶律乙辛最后垂死挣扎,在大辽境内祸乱,便是宋国在背后支持的……”

“当时朝廷的细作干什么了?居然连这样重大情报都没有探听到?”

“耶律乙辛叛乱,并不意味着大辽的臣工就不可信任,并不是都有谋反之心。在那时候,朝廷实在不该把重心放在提防内乱上……”

这已经是在含沙射影的说耶律洪基,也就是大辽皇帝陛下的不是了。

问题是,当时那个情况,萌古、女真配合着耶律乙辛叛乱,谁知道是不是还存在其他准备响应耶律乙辛的势力?

在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北辽朝廷将重心放在内部各方势力的监控上,无可厚非。

甚至说,借平息耶律乙辛的内乱,借此消耗各方势力的战力,也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决断。

事实上,耶律乙辛的队伍,不管怎样都是北辽的精锐,确实让各方势力都有折损。

或者说,耶律乙辛在后期混乱北辽境内,都有北辽朝廷故意为之的痕迹。

到后来,也正是因为在平息耶律乙辛叛乱时,各方势力聚集了兵力,同时宋国发起了北伐之战,也给北辽朝廷直接调集各方势力兵员的借口…~

很多事都是此一时彼一时,想法和结果并不一定契合。

北辽现在就是如此。

宫帐里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议论,耶律洪基并不是听不见。

从现在来看,或许当初决断是错的,可在当时,作为大辽皇帝的他,似乎只有那样。

“明日继续冲击宋国中军宫帐……”

耶律洪基很想呵斥,甚至想象以前那样,一出声便让整个朝廷众臣噤若寒蝉。

可惜,他也知道,这时候不是自己耍脾气的时候,只能是装着没有听见大家的议论。

甚至没有对西北西南沦陷的情况进行议论,直接离开了指挥部宫帐。

怎么讨论?根本不可能讨论出结果来,因为大辽现在真的没法抽调太多的兵力。

北辽的臣工一个个面面相觑,一时居然被皇帝陛下这样的反应搞愣了。

就这样散了?这算怎么回事?

刚才还一起向往呢,向往着大辽用火马阵,再集中兵力攻击宋国中军宫帐,从而让宋国皇帝再一次重蹈他曾祖的覆辙,再来一次高粱河旧事~…

现在,西北西南出现了大批宋军……还有可能重演高粱河之战的逆转吗?

难了,很难了!

高粱河那时候,宋国大军是横冲直撞,直接杀到了大辽的南京,大辽其他所有的队伍,没有任何损失。

而现在,宋国大军是步步推进,而大辽,不仅仅在前期经历了两年内乱,更是将所有可战之力集中到了南京道……

更何况,自今年以来,不仅仅是战马,就连将士们的供给都不足了。

想一想,现在的大辽,倒是像极了曾经的宋国大军……师老兵疲。

这战还怎么大?

……

“陛下~~陛下…~西京道有紧急战报……”

耶律洪基压根就没睡踏实,一年多了,一直没睡踏实。这几天更是如此。

听到近侍的呼喊,耶律洪基快速的翻身起来了。

“什么事?”

“陛下,西京道急报……,宋国云州军识破了我朝在西京道的疑兵,与三日前突破了我大辽的防线,几乎全歼了防御宋国云州军的队伍,向东快速推进。”

“据传令兵奏报,恐怕两三日内,宋国云州军就会抵达南京道战线。”

“宋国云州军已经于昨日与蔚州军汇合,现在兵分两路,南北呼应着向东推进。”

“宋国云州军和蔚州军是骑兵、步骑火枪兵,以及战车兵混合战兵。”

“由于宋国蔚州军北上,阻断了西京道向朝廷奏报的通道,并派出斥候百里拦截战报传递,导致今日西京道战报才抵达。”

三日前突破,然后会师,在分兵两路向东进发……恐怕明后两天就会抵达南京道主力战场了。

宋国这是要对大辽形成包围之势呀!

耶律洪基有点懵……

“陛下,该如何决断,需要尽快拿定主意……”

现在还能怎样?向南,宋国是整体衔接,无差别的防御。就连火马阵连续三天冲击,都无法冲破宋国防线。

向西,很明显,不管是宋国的云州军,还是蔚州军,甚至说宋国招募的党项和吐蕃骑兵,那都是生力军,如今大辽的疲惫之师,根本就没法与他们抗衡。

一旦向西,同样逃不脱被宋国大军包围、截杀……

至于说向东,苏州高永昌反叛后,原本依附于大辽的势力,不管是奚、室韦,在已经被大辽朝廷抽调兵力的情况下,仍然试图联合起来反叛大辽朝廷。

若不是当初平息女真祸乱杀的狠,如果大辽还保留有号称五十万的大军,说不定辽东早已经再次叛乱了。

只有向北了……幸好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就将北边的势力都抽调来了,哪怕是残兵,也一样可以横扫北部的势力……

耶律洪基这时候想的是后路……

“宋国大军最迟几时抵达南京道?居庸关守卫情况如何?”

“回陛下,居庸关守卫很难阻挡宋国大军……宋国的北路军可能需要突破居庸关,而南路完全可以直接冲击我军背后……”

“或者说,宋国的南路大军可能会北上,直接在居庸关背后进,从而打开居庸关天险……”

耶律洪基听明白了,也就是说无力回天了……

“陛下,按照今日宫帐所议定的,明白一早,我大辽将再次组织火马阵冲击宋国中军宫帐,同时骑兵要随行,伺机突破宋军防线,直指宋国皇帝营帐,以此逆转现在的劣势……”

说来容易做来难呀!

若此计真的能成,第一天宋国大军没有防备,三五万火马冲击时,就应该能突破宋军防线了。

连续三日的冲击,都没有奏效,难不成还指望在宋军有对应措施后建功吗?

而且,宋国两翼大军,已经向中军推进了近五十里,很快就会与中军会师了。

在战车兵和骑兵、火枪兵的配合作战下,大辽骑兵单一的作战方式,根本就挡不住宋国两翼向中军推进的速度…~

明日,恐怕又会是无功而返,可是,过了明日呢?

不仅仅是宋国河北道两翼大军逼近,就是西北西南的云州军、蔚州军,也会抵达战线了。

到时候,恐怕到时候,宋国真的就形成了对大辽的包围之势…~

耶律洪基已经不是早年意气风发的大辽皇帝了,而是一个多年不理政务,却相当惜命的垂老君王……

“召集众臣议事,就说昨日傍晚云州识破西京道疑兵之策,将在五日后抵达南京道主战场……”

近伺虽然不太明白陛下为什么这样做,但还是听从了,并出去传令了。

……

“诸位臣工,宋国云州出兵了,蔚州也出兵了,形势相当严峻!而宋国的云州军和蔚州军是生力军……”

“很明显,宋国这是准备将我大辽五十万大军在南京道围歼!”

“如今,我大辽唯有孤注一掷了,必须在三日内,继续执行火马阵战术,务必冲破宋国中军防线,直抵宋国皇帝营帐…~也只有如此,我大辽方有可能逆转这次大战的形势。”

“朕所担心的是,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对付宋国防线的方法,却因为存在被宋国大军包围的可能,从而导致我大辽五十万大军被围。”

“现在,朕想说的是,尽管我大辽用兵出现捉襟见肘现实,仍然需要遣一支队伍向西,阻挡,甚至死守住居庸关乃至整个西部的防线,为大军火马阵建功赢的时间!”

“宋国河北道两翼大军,最迟十日可能推进到中路战场,而宋国的云州蔚州军,也会差不多在那时抵达南京道…~”

“而我大辽的火马阵,仅仅使用了三日,确实存在冲破宋国中军宫帐的可能。如此大好的机会,该如何把握?”

“哪一位将军领此重任,向西阻挡住宋国云州军和蔚州军?”

都说了是生力军了…~

耶律洪基说完,还处于迷糊状态的北辽重臣,都瞬间清醒了。

可惜,没人接茬……

确实,以现在的形势判断,大辽存在被宋国大军包围的情形。

但是,众位大臣也明白,宋国云州军和蔚州军,绝不可能像河北道那样,以战车和骑兵配合,建立绝对坚固的防线。

所以,所谓的包围,对于骑兵来说不现实。

由此向北,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飞驰,仅仅靠云州和蔚州不足二十万大军,就像对大辽五十万骑兵包围…~宋国也真敢想。

到这时候,北辽的各方势力,仍然认为,即便是打不赢,想要撤回燕山以北,对大辽而言不难。

这时候最为重要的是,谁去阻挡云州和蔚州军这部分生力军。

从平息耶律乙辛叛乱时,大辽的皇帝陛下就让非皇族和后族的势力,冲锋在最前线,到这时候了,居然还不忘削弱大家的战力……

谁做那个冤大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