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扶乱唐 > 第606章 要起飞了

扶乱唐 第606章 要起飞了

作者:狼烟东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05:04

第606章 要起飞了

他现在把这件事说出去,是想要先小范围的宣贯一下这件事,毕竟这样之前从来就没有过的东西的普及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且得是从上到下的普及才行。

不管在哪个朝代,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在后世起码上过学的李倓是知道的,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

但是这些原理李倓知道跟他麾下的这些将领们那是说不明白的,只能说一些他们能明白的东西,在进一步,李倓已经把这个时代适合的兵器和他们的制造办法都给写出来了。

这其中最被李倓推崇的一个东西,就要数在大宋的时候也算得上是风靡一时的震天雷了。

震天雷引爆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

震天雷有两种,一种是用火点燃,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另一种是用火点燃,就地爆炸,比如守城时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效果相当于后世的手榴弹。

它是用铁罐子做外壳,内置火药等物,引燃后抛向敌军,炮起火发,其身如雷,连百里之外都能听到他它的声音,“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也就是说它的爆炸面积达半亩以上,破碎的弹片完全可以穿透铁甲。

这种东西其实在李倓看来是相当的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只要是能够制造出来,就算是没接触过的人也是能使用的。

果然,当众人看到了这个东西的时候,都是连连点头,虽然他们还并不知道这个东西做出来了之后的真正效果是什么样的呢。

另外还有一种李倓比较看好的兵器,名曰飞火枪。

这个飞火枪是一种竹纸制管型火器,是前世军队的一种装备。当时大宋与金朝经常交战,金朝学习大宋的制作方法,发明了这种飞火枪。飞火枪的枪筒长两尺多,用十六层敕黄纸制成的。枪筒内装有柳炭、铁渣、瓷末、硫磺、砒霜等物,这玩意一旦要是发挥了作用,那可是让敌人相当的痛苦了。

飞火枪则是一种火箭类武器。根据前世学者的考证,这种飞火枪是一种火箭类武器,其样式是一杆长枪上侧绑一个内部分两段的火药桶。火箭依靠火药筒中的后段火药燃烧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当推进到一定距离后,前段火药被点燃,前段火药向前喷射火花,对前方的敌人造成杀伤。根据记载,喷出的火花“钱烧十余步,人亦不敢近”。

李倓之所以知道这飞火枪,也正是因为他知道,前世的历史上蒙古大军向着华夏疆域之外的地方进攻的时候,其实他们也已经掌握住了这些兵器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往外面打,才把华夏的这么牛掰的东西给传递到了西方,最终将火药技术传到西方世界的,是蒙古人在前世发动的第三次远征。这次远征由最终殒命钓鱼城的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发动。军队数量相比前两次来说很少,只有三万,但是这次远征所携带的火器则是历次最先进的。火器部队“砲手军”由在华夏历史上比较出名的郭宝玉的孙子郭侃率领。

在这次远征中,大部分攻城作战都有火器部队的身影。从今伊朗东北部的乞都卜城堡、今伊拉克境内的巴格达到今叙利亚境内的阿勒颇等城市堡垒的攻城作战中,蒙古军队都大量的使用了火器,以求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小的伤亡攻克城池。最终旭烈兀在这一地区建立了伊尔汗国。

也就是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火药技术被中东地区的***世界所了解,后来在***世界与欧洲基督教世界的战争中,欧洲才渐渐掌握火药的制造技术。进入十四世纪后,欧洲有关火药的利用渐渐多了起来,欧洲现存的最早的有关使用火器的图像,就是出现在一本于1326年左右书写的拉丁文手稿《精明智慧的国王陛下》中。

可以说,蒙古人的西征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战果,除了蒙古人高超的战术、精锐的刀枪盔甲与发达的畜牧业所带来的大量战马和牲畜以外,火器也是重要的一份子。

但是有一点,火药因为他们传播到了西方,也算是因此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这也是李倓一直有点犹豫的原因,虽然火药可以在他的手里面发现并且发挥出作用来,但是最终一旦开战了,这点技术肯定是捂不住的,早晚都得让别人知道。

这就应了华夏那句古话了,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你发明出来了之后,这玩意是不是在你手里面发扬光大的就另说了。

而大唐的问题也就在这,他们一直都觉得自己是相当强悍的,所以接受新东西肯定也是最慢的,因为他们不局的自己需要改变。

李倓知道一旦大唐陷入了那样的情况之中,那还不如就不发明这玩意了,前世的大清是怎么亡的,不就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行了,但是最终证明自己不行吗?

当然,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火车能不能跑的快,全得看车头带的行不行,李倓就是现在的大唐的车头,他肯定是相当行的,不行的是底下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