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覆殷商 > 第五百六十六章 发行货币

覆殷商 第五百六十六章 发行货币

作者:丘清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4:32:15

第五百六十六章 发行货币

当商人还是一个小部落时,就以擅长经商闻名。待到一统天下,商人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浓重的商业元素,极大的促进了华夏的商业发展。

商业的兴盛,也使商帝国更加富有,更加有韧性,能够屡受挫折而不倒,不断迁都,两次中兴,依旧能维持住统治。

商代的商业活动虽然很活跃,但大都是以物易物,货币只出现了一点雏形。

经商之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以物易物的麻烦,并试图寻找一种更便捷的模式。

于是人们就把一些稀有的、易携带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当做中介物来使用,产于海边的彩色贝壳,就成了主要选择。

但这种原始的货币完全是民间自发约定形成的,没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承认,更没有严密的发行规则,缺乏货币具有的必要条件,所以只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小范围流通。

除了海贝之外,王室和一些大贵族还铸造过铜贝、金贝,但也流通的很少,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聂伤还是个奴隶的时候,见到时人以物易物的场景,心中就产生了铸币的想法。

可是直到现在,他已经快做了两年国主,在统治十分稳固的情况下,依旧没有发行货币。

因为货币太复杂了,不是简单的铸出硬币就可以了,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微妙敏感之处,非专业人士无法搞定。让他和一帮外行来搞,稍一不慎,就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聂伤不懂经济,不懂货币理论,商代更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他有自知之明,所以迟迟不敢动手。

但是这次缺粮危机,让他不得不冒险实行这项政策。

其实这两年来,他一直都在思考货币的事情,还做了许多笔记,渐渐也对此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不过都是他自己的推理,不能确定到底对不对,目前也只能按照他的认知来推行。

货币的核心是信用,耆国官府首先要保证自己货币的信用。

怎么保证呢?拍着胸脯对人大叫自己有信用是没用的,哪怕他聂伤的信用,也支撑不起货币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货币有价值。

这个简单,聂伤在中学时就学过相关知识,铜在这个时代本就价值很高,以铜价格标定铜币价格就可以了。

国民大都会认这种货币,推行起来也简单的多,全世界的古代社会也都在使用这种货币。

可是这不是聂伤的目的,有那么多青铜直接找人换粮食不更好,何必再铸币多此一举?

这样的铜币虽然能促进经济发展,却不是眼下耆国急需的。

货币不但是社会财富流通的润滑油,还是发行机构掠夺社会财富的一种手段!

聂伤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能快速收割社会财富的货币!是类似纸币的,本身价值很低,甚至没价值,但面值很高的货币!

在这个时代推行无价值货币,简直是痴人说梦。没有人会傻到把自己宝贵的粮食、财物,换成几枚价值低下的大面值铜币,用正常手段能推行开来才见鬼了。

聂伤想到的,就是非正常手段。

这种手段,不是暴力掠夺,而是设立官市,利用垄断商品,强行发现大面值货币!

比如盐、铜、纸,还有将要大行于世的铁,都是官府专卖商品,严禁民间买卖。想要购买这些商品,必须要到官市买,而要在官市进行交易,就必须使用官府新发行的铜币。

某人要用十石粮食换一斗食盐,先到官市把粮食兑换成铜币,然后再用铜币购买食盐。

用来做交易中介物的铜币,真实价值恐怕连一升米都不值,只是一枚刻着大面值的薄薄的铜片。

最终,官府只付出了一枚铜片,就平白收获了十石粮食,简直是世上最大的暴利!

通过这样一个流通过程,官府就可以把民间的财力,特别是众多家族和贵族的财富,都搜刮上来集中使用,轻易解决缺粮难题。

当然,聂伤的目的不是搜刮国民,只要能他能保证货币信用,耆国国民的利益并不会因此遭到损害,反而会带来极大的便利。

利用官市,可以在耆国内部形成一个内循环的货币市场。

以聂伤之能和耆国官府的高效率,管理一个不到十万人口的方国的货币流通,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只是在国内发行货币,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货币的作用。如果国内运行稳定的话,就可以将货币发行到国外去,大肆掠夺他国财富。

可是他国为何要认耆国的货币?

这就涉及到聂伤想出来的货币政策的第二条重要因素——垄断商品!

这个垄断商品,不是对内的盐和青铜等垄断物,而是对外的、独一无二的商品,除了耆国别无二家,谁想买只能找耆国,否则绝对买不到!

有了垄断商品,耆国就可以设立对外官市,也强迫外国商人拿商品来换铜币,再以铜币购买垄断商品。

斗耆国正好有几种垄断商品,美陶,金纸,还有未来的铁,都是独家供货,外国商人除非不买,否则就必须先换铜币。

这样就可以用低价值货币收割外国的财富了。

至于外国和王室会不会也仿照自己发行货币,反过来抵消耆国的冲击,聂伤不认为他们能够做成。

他国没有垄断商品,就算有,再学去耆国的官市模式,却没有耆国官府,依靠松散的贵族施政,绝不可能办成。

随着耆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他国只能被耆国用货币和商品收割,在经济战方面没有丝毫还手之力。

从铁矿谷回城的马车上,聂伤越想越有信心,终于下定了铸造货币的决心。

众臣对货币原理没有一丝概念,听了之后都一脸茫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作何反应。

聂伤也知道自己的这帮属臣对此陌生领域一窍不通,提不出什么建议来,便没有再问。

他虽然也是半桶水,但却是整个耆国,乃至整个地球上最懂货币的人,此事只能由他自己全面负责。

众人没有意见可提,他当场宣布组建一个铸币司,专司货币铸造、发行、管理之事。然后立刻遴选出了一批擅长算术的人才,组织培训班,开始紧急培训,同时筹备各级构架。

耆国官府效率极高,又是春耕后的农闲时间,于是全力支持铸币司的建设。

不到半个月,各地官市就设立了起来,集训班也毕业了,相关官员配备到位,物资也输送到各处,法律条例规矩账本都已完善。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工部铸造的铜币运抵。

“呼!好紧张!”

聂伤看着眼前的几筐暂行的铜币,深吸了一口气,伸手捞出一把,放在眼前细看。

这是一枚标准的中国式铜钱,内圆外方,中间一个孔。大约五分钱大小,有沿有字,边缘整齐,表面平整,字迹清晰,铸造的十分精致。

正面刻着两个字,‘耆’、‘元’,表示这是耆国铸造货币,单位是‘元’。反面也刻着两个字,文字‘直’、数字‘一’,表示这枚铜币的币值是‘一元’。

之所以选择方孔钱,还是因为方孔钱易携带,容易计算,用绳子一串就能收拢,大量的钱,一串多少,数串就行了。后世流行的圆面硬币,计算不便,还容易丢失。

用‘元’而不是中国古代的‘文’,这就是聂伤的个人喜好,他更习惯‘元’这个计数单位,‘文’听着没感觉。

至于元角分的细分,他认为没必要,搞的太复杂了,不容易被人接受。大数目用‘串’和‘贯’这种数量词标称就好。

“唔,不错,质量很好。铜多锡少,不易朽烂,呵呵,保存几千年没问题!”

他把一元铜钱在手里摩挲着,又掂量了几下,问铸币司司长:“这一元铜币价值多少,比面值又是多少?”

那司长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叫做‘勾股’,曾是学堂里的学霸,尤其精通算数,在户部工作表现也非常优异,是以被聂伤委以重任。

这勾股司长谨慎答道:“遵照侯主吩咐,我国之耆币以铜价为基准,一元重半分,值铜一分。也就是说,这枚一元耆元,可以换……不,可以购买一分精铜价值的财货,大概一斗粟米。”

“哈哈哈,听到了没有?”

聂伤转头看向身后众臣,笑道:“你们不是说,担心有人得了铜币去,熔了获利吗?哈哈,一换二,不怕亏尽家产的话,尽管取去融。”

勾股也微笑道:“岂止是一换二,还有一换十,一换百呢。呵呵,铜币贵的紧,谁熔得起?”

“对啊,还有更高币值呢。”

聂伤说着,从另外两个筐里分别抓起几枚铜钱摆放在案几上。

只见其中几枚铜钱比一元略大略厚,正面也是‘耆元’二字,背面却是‘直十’。另外几枚铜钱更大更厚,币值更夸张,‘直百’!

有了大面值的铜币,就不可能出现熔炼铜钱来获利的行为,就像后世之人不会把纸币当废纸卖一样。

“不过,下臣以为,只设元为最小单位的话,会有一些缺陷。”

勾股弯腰说道:“很多货物的价值低于一元,却不能将一元分割开,如此便无法以铜币进行交易,不如再铸面值更小的铜币。”

“暂时不用。

聂伤摆了摆手,解释道:“币值越小,铸造成本就越高,本身价值也更加接近币值,还容易损坏,太不划算了。”

“现在只是试行阶段,官市交易的都是大额货物,为了那点小钱,不值得花费精力,说不定还亏本呢。先看看情况,然后再说吧。”

勾股做恍然状,奉承道:“下臣太想当然了,还是侯主考虑的周全。”

“呵呵,一定要考虑成本,若不是纸易糟烂,我还想用纸造钱呢。”

聂伤笑了笑,数了数地上的箩筐,问道:“这次铸造的铜币,一共多少元?价值共几何?”

勾股答道:“第一批投入使用的耆元,暂铸五万元,百元一百枚,十元两千枚,剩下的都是一元。如果都用来购买粮食,大概能买五十万斤!”

“这么多!”

聂伤迅速估算了一下,问道:“第一批就这么多,国民家中哪有这么多余粮?呵呵,我看够一年用了。”

勾股解释道:“国中财富,不只有粮食,还有其他各种财货,细算下来,总价值非常之高,五万元发放出去,恐怕都不够一月之用。”

“而且……”

他欲言又止,扭头看见众臣都在查看新币,没有注意这边,便靠近聂伤,低声说道:“侯主太小看我耆国国民了。”

“普通平民家里或许没有余粮,但也有可以用来交易的财物,至少不缺奴隶。各家贵族粮仓里藏了多少粮,除非被抄家清缴,掘地三尺的搜查,否则外人永远都想象不到贵族家中有多少余粮。所以侯主完全没必要担心他们。”

“哦?”

聂伤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瞅了一眼对方,才想起来这位是平民出身,怪不得会把大家族的底细暴露出来。

“如此说来,各大家族并非他们叫嚷的那么穷。唔,那我就不客气了。”

聂伤心里有了底,对铸币司众官员大声下令:“分发新币!”

“遵命!”

众官员一起应声,依照事先拟定的数量,将新币分发到各处官市官员手中,同时记录在案。取款的押款员清点画押之后,便背起钱袋,兴奋的朝众人一拱手,快步走出门去。

每个乡都设有一个官市,全国共十四个乡,按人口和富裕程度分配,五万元新币分发下去,每个乡其实也就几千元而已,一个褡裢就装完了。

“……果然不多,还少了!”

一个官市才这么点钱,聂伤反而感觉有些寒碜了。

“新币已经分发,诸位,都随我到都城官市,看看国民反响如何?”

待官市押款员都走完,聂伤对众人高声一呼,当先而行,众臣也亢奋不已,急忙跟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