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一百六十八章 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第一百六十八章 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脸谱下的大明正文卷第一百六十八章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距离陶宅镇六七里的小村落里,已经是正午时分,但不见炊烟升起,村内充斥着压抑的气氛。

“砰!”

面色铁青的钱渊喘着粗气,发了会儿呆后飞起一脚将圆凳踹飞。

腰佩横刀的杨文、张三都闭气息声,他们都跟着钱渊两年了,知道这位少爷平时和气,言谈间不太讲究上下尊卑,但火气上来却是个狠角色。

“只能说徐海那厮太过狡诈。”前来报信的李良钦无奈的低声劝道,“志辅也说这是非战之罪。”

“哼,虚江公这话说给鬼听?”钱渊嗤之以鼻,低声叱骂道:“好大喜功不是错,错的是无自知之明!”

李良钦和杨文、张三都面露赞同神色。

钱渊心里充斥着沮丧,在张经被押送入京后这几日里,他费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口舌,才劝得众将暂时归于赵文华麾下。

做了这么多,到头来却是无用功。

俞大猷、卢镗、瓦老夫人领兵围剿倭寇,希望能擒杀徐海,但在关键时刻,以为稳操胜券的赵文华贸贸然去了金山。

张经被押送入京的消息早就在军中散播开,军心已然不稳,赵文华的出现是能稳定军心的,但问题在于,当困兽倭寇冲阵的时候,赵文华居然被吓得一跤从马上摔落。

这就是典型的废物!

主帅落马,官兵大乱,徐海趁机从西侧突围,负责堵截的俞大猷没能挡得住,最终徐海领千余倭寇在南汇附近离海遁去。

李良钦离开后,钱渊久久站在那,功败垂成,徐海这厮还真是有小强命啊。

年初崇德相遇从钱渊刀下逃生,年末又从大军围剿中遁去,难道还真要他老乡兼命中宿敌胡宗宪来解决?

这时候村外传来嘈杂声,杨文掀开门帘出去,片刻后回来低声道:“赵文华来了。”

钱渊哼了声找了个圆凳坐下,直到赵文华干笑着进屋也不理不睬。

“展才,这不怪为兄……”赵文华苦着脸,“那马是苏州府衙的,没上过战场,鬼知道会尥蹶子将为兄摔下来。”

“为兄也是着急……”

“展才?”

“没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钱渊狠狠瞪了眼,“前些日子呆在杭州城听战报不是挺好的吗?那时候怎么不去临平山?!”

“这不是……”

“大军环绕,胜券在握?”钱渊长叹一声,“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毁于一旦?”赵文华听的懵懵懂懂,“不至于吧?”

钱渊气极反笑,“你知道徐海何人?”

“你只以为他仅仅是个倭寇头目?”

“自嘉靖二十八年开始,倭寇侵袭东南沿海,为首者全都是海商出身,虽然各地多遭劫掠,但总的来说,倭寇战力不强,而且分散各地,各自为战。”

“直到徐海出现,此人天生就是做强盗的,即使沥港被毁之前,他就以劫掠为生,后统合倭寇,淘弱存强,聚集两万倭寇,这是前所未有的规模。”

“最重要的是,徐海和日本关系匪浅,他随时都能在日本国内征召武士、浪人……这就是所谓的真倭。”

“如果能擒杀徐海,派出使者安抚汪直,东南……至少大部分地区都能勉强维持,再从头收拾,募新兵训练成军……”

“现在徐海遁去……”钱渊叹息道:“只怕嘉兴、松江、苏州这几年再无宁日。”

赵文华哑口无言,迟疑片刻低声问:“朝中?”

“万人瞩目之下坠马导致军心打乱,你以为朝中不会得知?”

“那不怕,就怕有人捅上去……”

“俞大猷、卢镗没这胆子,敢往上报的唯有浙江巡按吴百朋。”钱渊不耐烦的点头,“我去说。”

赵文华松了口气,这是他今日特地来此的缘由。

“之前的约定还有效吧?”钱渊顿了顿,“田洲狼兵那边?”

“放心,已经从太仓州调集一批物资,优先补给田洲兵。”赵文华干笑道:“刚刚收到消息,刚刚到任的苏松巡抚周珫调任浙直总督。”

钱渊嗤笑两声,“难怪!”

赵文华脸有点红,就是因为收到消息新任浙直总督快要到任,他才试图抢先擒杀徐海,结果……

“此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没什么背景,应该和徐华亭也没关系。”赵文华低声介绍道:“据说周珫上奏御倭十难三策,陛下钦点。”

周珫……这个名字钱渊没什么印象,应该没什么作为。

历史上张经被押解入京,周珫调任浙直总督才一个月就被罢免,主导者就是赵文华。

看钱渊依旧面带寒霜,赵文华换了个话题,“还十几日就过年了,回杭州吗?”

“回。”钱渊板着脸道:“可能去徽州府。”

“去徽州……噢噢,你叔父在徽州,这是要去读书备考?”

钱渊点点头,陶宅镇中前后发生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自己虽然人脉广,虽然是个穿越者,虽然分量不轻,但一个秀才功名是绝不够的。

“这是正事,南直隶提学官都是南京都察院选派,到时候消息出来,为兄替你搜集例文。”赵文华很是殷勤,看钱渊脸色略微好看点,才问道:“接下来?为兄实在不长于军略,吴百朋、俞大猷又都……”

说到这,赵文华长叹一声,“明明是徐华亭下的手,偏偏赵某人来背锅……现在谁都认为是我怂恿严阁老下的手,这叫什么事!”

虽然赵文华这几日对俞大猷、卢镗、吴百朋多有安抚,但这些人都颇为冷淡,赵文华心里也苦啊,又不能将事情揭开说个清清楚楚。

钱渊毫不客气的怼回去,“谁让你急匆匆赶来抢功,谁得益,谁主谋!”

在脑海里盘算了会儿,钱渊竖起一个手指,“第一还是田洲狼兵,一定要留下瓦老夫人,不然倭寇上岸侵袭,官兵无力抵抗,这些黑锅都是你来背!”

“是是是,这次为兄也看的清清楚楚。”赵文华咬牙切齿,他坠马才从地上爬起来,身边大乱的明军差点将他丢给倭寇。

钱渊竖起第二个手指,“第二是募兵,在浙江、苏松各地募兵,客兵都是靠不住的,田洲狼兵也不可能长期驻守东南。”

“但不管是留下田洲狼兵还是募新兵,都需要大批银两。”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银子。”

打战从某种角度就是打后勤,这句话明朝人不知道,但这个道理他们是懂的。

赵文华也懂,所以他眉头紧锁,要知道明朝财政状况实在令人堪忧,他知道朝中基本是没可能拨银子下来的。

“展才知道提编法吗?”赵文华低声问,这还是半年前胡宗宪的提议,原准备让李天宠捅出去,可惜这厮没这胆子。

钱渊听赵文华一番解释后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加派吗?”

所谓提编法针对的就是明朝三大徭役之一的均瑶,服役者有的是亲自服役,这就是力差,有的是折成银两缴纳,这就是银差。

提编法将银、力二差编排十甲,一甲不足则提下甲补之,按道理来说应该是一年一轮。

但实际上东南沿海因为战事频繁,一甲不足是常态,这会导致两个问题。

其一,肯定会出现提前征收的情况,今年提编明年的,明年提编后年甚至大后年的。

其二,普通百姓再如何压榨也榨不出太多的油水,大量的富商可能成为目标,而所谓的富商在东南沿海一般都可以直接视为海商。

钱渊眼神闪烁不定,他不确定赵文华考虑到这些没有,不过他不准备提醒对方。

没辙啊,明朝说是富有四海,但实际能抽调出的银子少得可怜,而东南抗倭后面一年下来少说两三百万银子,不加派怎么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