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18章 天利商行2

华兴传 第18章 天利商行2

作者:山高路远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4:05

随着塑料币的推广,市面上的华兴银币骤然减少,对城内炒作人群,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价格都涨到一两对三两了,出手之人竟然寥寥无几。

醉红楼内的一处包间,围坐众人一边摇头叹息,一边心有不甘地抱怨起来。

大家从各处筹来银子,本来想搏个好彩头,谁知却赶上个有价无市的冷清场面。

一名老者笑着发言,说咱们炒的热闹,人家华兴又不傻,岂能一无所知?

像华兴银币这种金贵玩意,你若把它当作交易媒介,自然会日日流通,随处可见,但若成为收藏品,甚至高级装饰品的话,情况可就不同了。

华兴人初来时,不知其中奥妙,我等或许还能占些便宜,如今人家已来两年,对咱大燕朝日渐熟悉,岂会任由你我从中牟利?

此时就连那些与华兴关系紧密的商户,也仅能收到八十银,之前那种足量纯银,肯定会越来越少呀。

再说了,你三两换一两,还能有几分挣头?

为首之人显然另有看法,直言大陆那些贵人看的可不是价格,而是这玩意儿的功用。

纯银养人,再缀上一枚上品珍珠,可是夫人、小姐们的最爱。

若是数量足够,请高手打造成珍品银器,价格可就高到天上去了。

总之,纯度如此之高的银币,我大燕朝肯定是弄不出来的,其稀有特性,同样令人难以割舍。

另外,你若是开银器铺的,看到这些银币,恐怕会想出百十种办法令其增值,而不是傻乎乎地当作货币随意浪掷。

据我所知,江南富庶之地,对华兴银币的开价,高的更加离谱。

得知银币已流入江南,在座众人再次慨叹起来。

除了银币,又有人提起流出更少的华兴珍珠,几乎个顶个都是极品。

如何能将这些好货弄到手,才是大家远道而来的目的所在。

至于其它只闻其名,未见其实的华兴“宝物”,众人是不敢奢望的,那可都是朝廷的禁脔。

这次作出回应的,还是那名老者。

按照他的说法,华兴人带来的珍珠,肯定是有限的,稍稍流出,也是州城官员高价兑现的结果。

关键是华兴人太有钱了,根本没有售卖的想法,你我若想收获少许,不付出巨大代价,一时很难得逞。

这样下来,便会带来成本高昂的矛盾,未来如何消化、牟利,还需细细思量。......

这时,座中有一人发声感叹,直言若是大军在手,定能收获泼天富贵。

众人听后齐齐苦笑。

有林辛佬这个前车之鉴,谁会去当“冤大头”?

或许,督促官军尽早出兵,亦是一项可行之策?

有人轻声说出心中所想。

......

安顿好宅中事务后,任宇带着杨睿、陈昂来到苟家大院,向赵传喜询问州城事态。

苟家人从城中搬走后,赵传喜逐步将这处院落变成了情报汇总基地,相关活动,也从地下,转为半公开状态。

此时的崖州城,各路牛鬼蛇神来来往往,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能明目张胆地在闹市、酒楼互通有无,作为华兴代表,赵传喜等人再遮遮掩掩,就有些过份小心了。

叙谈之间,赵传喜告诉任宇,眼下安全部的重点,已从打探州衙消息,转到关注市面动态上来。

招抚在即,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陈家等官面力量协同起来,铲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随着海贼覆灭的影响日渐消散,又有些不安分的家伙,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们的目标,同样盯在宝物上面。

关键是最受市面追捧的银币和珍珠,除了去年爆火一阵,便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如果不加以疏导,怕是会引出狗急跳墙的破事来。

还有就是各处官府派来的细作,都将州城作为消息汇总基地,干的也是热火朝天。

最为可笑的是,这帮人还主动联系咱们,说是提前做些勾兑,省得在招抚谈判中撕破脸,搞的大家都脸上无光。

孔杰回总部商议下一步谈判策略、崖州诸事,还需任首长帮着拿些主意。

他们仅负责探听消息,也不知如何与这些“老爷”打交道。......

听赵传喜絮叨半天,任宇笑着摆摆手,表示他仅负责商务,来崖州是做生意的,涉及到情报这种事,还是尽量向上汇报为好。

实在紧急的话,就去通远军寨请示,或许更为靠谱。

倒是各种商业信息,还需各位多多打听,为商行立足贡献力量。......

坐在院子里,与赵传喜等数名安全部骨干交流一番,任宇心里多少有了点数,随即安排杨睿居中联络,常常过来问问消息。

......

从苟家宅院出来,任宇晃了晃脑袋,向陈昂询问,我等这副行头,崖州人已经司空见惯了吗?

陈昂笑着点点头,表示崖东、崖西的归义民越来越多,大家都学着首长们剪了发,就图个简单、自在。

州城里的人们开始还骂几句,在被当面顶过几次之后,便没了声音,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

现在的归义民,背后有首长们做靠山,加上日子不再饥一顿、饱一顿,精气神也变的与往日大不相同。......

从陈昂的语气中,任宇明显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纠结,若不是华兴足够强势,他也会加入谩骂的行列吧。

说话间,众人又来到醉红楼,在胡守信的引领下,进入一处房间叙谈起来。

据胡守信所言,从去年年初开始,来崖州城做生意、找门路的人便越来越多,有些人来了又走,有些人干脆找房子定居下来,渐渐将市面带向繁荣,像醉红楼这样的场所,也不再是胡家独有。

当然啦,作为老字号,醉红楼的生意仍是街面上最红火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便是胡家与华兴关系紧密,总有人过来攀谈、消费,顺便打听打听三亚消息。

时间久了,他这个大掌柜,倒是攒下不小的名气。

说到市面上的商业情况,胡守信表示银子很多,但华兴的银币、珍珠却少之又少,除了本身数量有限之外,也和城内富户们惜售有很大关系。

卖地之后的富户们,手里有的是钱,自然就不急着脱手啦。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商户迅速转型,利用来往通远军寨的便利,送人送物资,收获相当可观。

还有些商户找寻门路,或开酒楼,或卖消息,将城内市场搞的十分活跃。

最为麻烦的,反倒是那些省城、府城来的“大人物”,说他们是细作吧,却又招摇过市,与州衙来往极为频密,说他们是商户吧,小生意看不上,大生意也就嘴上说说,看着挺忙,实际上一事无成。

他们盯着的,除了华兴日常作为,便是那些珍稀宝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