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华兴传 > 第28章 垦荒之议

华兴传 第28章 垦荒之议

作者:山高路远月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4:05

三亚市成立之初,丁鹏和夏浚洲曾做过一个简单的分工,其中丁鹏主要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夏浚洲则将买地、分地、农庄探索等工作负责起来,重点推动土地管理工作。

考虑到榆林市耕地有限,农业部将土地开发的重点放到三亚市,与夏浚洲紧密配合,开展土地梳理工作,成效极其显着。

此时,沿着水蛟溪、六罗水两条河流形成的农业主产区,已经完成土地整合,除了少量地块分给农户单干之外,大部分都纳入农庄管理,其中由夏浚洲、侯利民牵头组建的桑高示范农庄,足足拥有五千亩良田,一举超过湳西农庄,成为华兴旗下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

随着农业部全面接手管理,夏浚洲身上的担子轻松许多,很快便将目光瞄向崖西地区。

在和符思南、侯利民沟通思路时,这两位农业部高层连连拱手,表示你老夏才是农业部的贴心人哪,论眼光、论大局,真是把咱们的根本大计琢磨透了。

从农庄建设的角度来看,完全没必要局限在崖东一隅,只要手下有人,在哪儿种地不产粮食?

总之,华兴势力覆盖之地,都是咱们的粮食产区。.......

听夏浚洲说出想法,丁鹏当下便做出表态,让他放手去干,通远区绝不是三亚市的边界,你老夏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咱的辖区。

去总部汇报想法的时候,梁继盛建议他找曹卫国商量,与保安团的扩张同步起来,探索军屯、农庄相结合的开拓模式。

孟庆祥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争取在崖东以外地区,掌握更多的粮食来源地。

自主可控,从来都不是一句玩笑话。

......

军寨之中,夏浚洲将自身想法,以及前期运作一一道出。

考察军屯,就是想找找感觉,看能不能通过军地结合的模式,找出一条外出开拓的新路来。

不买地、不占领,还要保证粮食来源可控,耕地面积不断扩展,那就只能垦荒了。

没有军队贴身护卫,垦荒就是替别人做嫁衣。......

听夏浚洲说出此行任务,曹卫国大呼过瘾,垦荒不垦荒的倒在其次,保安团能借机走出崖东,才是最大突破。

遇到那些不开眼的大户,还是枪杆子更有说服力。

你老夏说哪儿是荒地,哪儿就是荒地。......

见曹卫国开始借题发挥,孔杰连忙出言打断,表示招抚在即,你们最好本分点,别让官府抓住把柄。

小不忍则乱大谋,孰轻孰重,二位可得考虑好。

黄方益听得入神,此时突然插话,问老夏算没算过账?买地和垦荒,到底哪个成本更低。

夏浚洲笑着告诉黄方益,这账就没法算,你用崖东的买地成本去别处试试,保证家家跟你玩命。

咱们又当好人,又低价拿地,靠的是啥?

说海贼是“第一功臣”,应该没错吧?

老曹,要不你给客串一下?

曹卫国摇摇头,表示咱是纪律部队,干不了野路子的活。

黄方益叹了口气,说是即便如此,那也是买地划算,反正有保安团随行护卫,总要发挥点作用吧?

垦荒是慢功夫,要想加快节奏,人员、资金投入就得打着滚翻倍,花费同样惊人。

夏浚洲笑了笑,给大家算了一笔大账。

首先,大家心里要有数,或早或晚,整个崖州都会是咱们的。

为什么要垦荒,是因为加上现存田地,也很难养活数万,甚至十数万人,眼下这种外出购粮模式同样难以持续。

你们军屯的模式,是在养兵的同时兼顾种地。

外出垦荒,则是在种地的同时兼顾养兵。

刨掉养兵、养人的费用,垦荒还有啥成本?

一旦站稳脚跟,那些大户们的田地,还能跑出咱们的手掌心吗?

按照农业部的测算,拥有十万人口的崖州地区,光一个吃饭问题,就能把咱们搞崩了。

官府只需稍作限制,粮价就能涨到天上去。

现在做增量,为的是抓住未来的主动权。

如果还不行,那就只能委屈保安团,将“野路子”进行到底啦。

只有这么算账,才能确保三亚贸易、榆林工业不受影响地迅猛发展。......

听夏浚洲说出背后根因,黄方益连忙拱拱手,表示惭愧之至,论算账水平,还是老夏层次更高,看的更远。

军寨这边,定会不遗余力地为崖西开拓输送人员、物资,将步子迈的再大一点,再快一点。

继曹卫国之后,黄方益也开始放飞自我,孔杰便有些坐不住了,让他们注意点分寸,哥们在州城做事,也挺不容易的,你们帮不上忙就算了,千万别到处点炮仗。

真把招抚炸飞了,谁也脱不了干系。

一阵笑声之后,大家嘴上答应的挺好,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曹卫国看着夏浚洲,问他有没有目标?如果边走边选的话,那就太耽误时间了。

孔杰再次提出反对,表示带着部队在崖西乱跑,绝对会影响招抚谈判,一旦告状上门,恐怕梁总也兜不住。

夏浚洲摆摆手,说是目标来之前就选好了,否则总部也不会放行。

具体地点在望楼河那边,属于崖州西侧边界,即便有些动静,影响也不会很大。

多年前,谭桢外出游历,曾经到过望楼河两岸数个村庄,并在望楼港停留数日,考察朝贡历史。

据他所言,在燕朝建国初期,望楼港作为南洋诸国的指定贸易点,曾经繁华过一段时间,后来朝廷禁海,才逐渐没落下来。

望楼河两岸地势平坦,虽然已开垦出数万亩田地,但潜力仍旧巨大。

最主要的一点,是那里的村民大多由疍户转化而来,并不太懂种地,即便是官府曾修建数道引水沟渠,助其安居乐业,也仅能勉强养家糊口,种一块、荒一块,土地利用效率极低。

像这种好地方,不正是咱们需要的嘛。

有人有地,组织力又不算太强,只要稍加整合,迟早都会变成归义民。

真要搞出十几二十万亩良田来,还愁养活不了数万人?......

除了听取谭桢建议之外,夏浚洲还找过曹廷义,询问望楼港的情况,得到的也是肯定答复。

总之一句话,就是大有可为。

见夏浚洲一行计划周密,曹卫国二话不说,直接告诉郑凯,从二营划两个排出来,给郭少安凑一个整编连,随同前往望楼开拓。

另外就是多带刀枪、农具,至于火药嘛,少量带点意思意思就行,主要起个震慑作用。

对付几个不讲理的村民,有刺刀就够了。

若是有村民愿意加入,配上刀枪,就能当辅兵来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