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43.联合建厂(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43.联合建厂(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这些赠送的武器装备鲁若麟全都交给洪承畴,由他来负责分配,这也是给他一个收买底下军将们的机会。

至于其他人能不能从鲁若麟这里弄到装备,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洪承畴不会干涉。

吴三桂、马科、曹变蛟他们确实有从金州军这里购买武器装备的想法,毕竟金州军的武器出了名的物美价廉、皮实耐用,值得出手。

说到朝廷提供的武器装备,这些前线的军队几乎都是泪流满面。

朝廷制造的武器质量差已经是出了名的,刀剑生锈残缺是普遍现象,材质更是差强人意,稍微用力就会崩断。铠甲衣服残破也是极为常见,不重新修补都没法用。

火枪炸膛的几率极高,还没杀死敌人就被自己弄死了,所以明军士兵对于火枪非常抗拒,宁可用冷兵器也不愿意用火枪。

就这样的破烂货,想要拿到手也不容易。哪怕是这些装备批给了军队,想要从文官和太监们管理的仓库里拿到手,还要额外交钱贿赂。否则延迟交付,或者将那些压仓底几十年的装备给你,让你欲哭无泪。

总之,和大明的军队一样,朝廷的军工供应体系也是早就糜烂透底了,这样的军队能有战斗力才怪。

所以像吴三桂他们这样长期需要作战的武将,都会自己想办法为手下的精锐士兵配置装备。至于朝廷的东西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就全都发给普通士兵撑下门面,聊胜于无。

“大人,关宁军常年与鞑子作战,武器装备的损耗肯定不小,破损的武器想必很多。那些武器与其扔在库房里烂掉,不如交给我们金州军处理,说不定还可以变废为宝。”金州军赠送的武器肯定不会太多,多了金州军也承受不起。不过可以换个方式满足关宁军对武器的需求,并且双方都能获益。

“哦,怎么个处理法?”洪承畴来了兴趣。

那些破损武器有利用价值的早就已经修复了,更多的是修补起来不划算的,只能扔在仓库里腐朽烂掉。

“那些破损的武器大多是材质不行的,修补了也没什么用,只能重新回炉冶炼。您把那些破烂送到金州军来,我按照一比四的比例还给您全新的武器。”鲁若麟给出了合理的兑换方案。

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厚道了,令洪承畴非常满意,脸上的笑容更盛了。“我马上下文让关宁军将破损的武器送过来,这兑换的武器质量可不能比这个差。”洪承畴敲了敲手上的钢刀。

“那肯定,从金州军出去的武器就没有差的,这可是金州军的金字招牌。”鲁若麟傲然的说道。

吴三桂他们在一旁听着,也是怦然心动,暗自盘算起自家有多少破烂货可以拿出来换。甚至是那些还在使用的、质量太差的,他们也想着干脆送到金州军重新回炉算了。这样不但不会损害部队的战斗力,说不定还可以提升不少。

其实这个买卖对金州军来说也不亏,那些破烂虽然质量不行,但好歹也是铁,重新冶炼的难度并不高,甚至成本比用矿石炼钢低很多。

那些武器之所以质量差,还是冶炼的工艺不过关,原料是没有问题的。只要在金州军的钢铁厂里走一遭,出来还是上好的钢材。

从钢铁厂里出来,鲁若麟自然不会让洪承畴他们空手而归,每个人都送了钢铁厂的土特产——精品刀剑。

这些高档刀剑都是选用的最好钢材,请最好的师傅手工打造的,在装饰上也下了一些功夫,绝对是金州军武器里面的精品。

这些刀剑兼具美观和实用,比那些批量生产的武器高了几个档次,是金州军针对高级将领专门制作的,用来送礼是最合适不过了。

洪承畴拿到的是一个样式古朴的双刃剑,重量较轻,装饰简洁而文雅,衬托了洪承畴文官的身份,让他非常满意。

洪承畴的剑装13的功能更多一些,毕竟要是连他都要亲自上阵杀敌的话,估计局势也差不多完蛋了。

送给吴三桂他们的则是钢刀,吹毛断发、简单实用的那种。这些钢刀在设计上经过不断的优化,非常适合劈砍。装饰上更讲究冷酷和实用,非常对武将们的胃口,令吴三桂他们爱不释手。

这样一把刀剑价值不菲,只有比较尊贵的客人才能获得,一般的人花钱也买不到,让洪承畴他们非常有面子。

参观完钢铁厂,洪承畴他们还参观了刚刚投产的旅顺水泥厂。

水泥这种东西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多大,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知道。特别是辽东这种四战之地,对于城墙以及工事的要求非常高,水泥的重要性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水泥的配方金州军已经交给了朝廷,朝廷已经着手在一些重要区域建设水泥厂,满足当地的军事需求,辽东就是优先规划的重点区域。

其实水泥的配方在有心人的琢磨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想要烧制出合格的水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罢了。而且想要规模化生产,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样非常关键。当然,如果不讲究效率,用人堆也可以堆出产量来。

大明的朝廷其实就是一个筛子,四处漏风,金州军交给朝廷的水泥配方和初级工艺,没多久就出现在了那些权贵们的案头,甚至连皇太极那里都有一份。

对于这个工程神器,大家都知道前景远大,是个非常赚钱的好买卖。不光军事上用得到,修路、修堤、修桥,甚至是盖房子全都好使,根本就不愁卖,愿意投资水泥厂的人实在太多了。

哪怕你实力有限建不了大型的水泥厂,按照配方和工艺建一个小的也是可以的,灵活多变得很。

鲁若麟并不怕别人生产水泥,反正那玩意也不怎么赚钱。因为工艺简单,对原材料的产地要求比较高,根本无法成为金州军的技术型产品,还不如交给其他人去做。甚至可以的话,鲁若麟愿意花钱从他们手上购买,从而节省出自己的人力和资源空间。

鲁若麟巴不得其他人开设水泥厂,生产水泥然后去修桥、修路,到时候金州军接管起来反而会更加的方便。所以金州军对其他技术产品管控严格,唯独对水泥放得非常开。

洪承畴也准备在辽东建立水泥厂,朝廷给予了他开设的技术和权利,但就是没有给开厂用的钱,所以洪承畴的建厂进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为了能尽快用上水泥,洪承畴准备向鲁若麟化缘,谁让鲁若麟是出了名的有钱呢。

金州军的水泥厂周围有士兵把守,管控得非常的严密。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水泥厂像钢铁厂一样有多大的机密,而是因为这里的工人不能脱离管控。

水泥生产对工人的危害有多严重现在的人不了解,鲁若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水泥厂的一线工人极少有普通百姓,绝大多数都是重型罪犯、顽固不化的俘虏。这些人在金州军的监管下强制劳动,以此来度过自己的刑期。

即便如此,金州军还是为这些罪犯和俘虏配备了在这个时代看来比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口罩。之所以配备口罩也不完全是出于仁慈,更多的是希望这些人活得更长一些,可以生产更多的水泥。

为了打消这些人的抵抗情绪,金州军不但付给他们薪水,在伙食方面还给予了足够的照顾。而且表现得好的话,还会减刑,所以这些人的劳动积极性并不差。

甚至有些俘虏还爱上了水泥厂的生活,这里不但可以吃饱穿暖,而且还有薪水可以拿。除了不能出厂活动,生活条件比满清和朝鲜强太多了。

至于尘肺病,没有人会给他们讲,他们即使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在人命如草芥的年代,饥饿与贫穷比慢性病更加的可怕。

说真的,这样的待遇也就只有金州军有,放别的地方是绝对不可能的。普通百姓都没有人权的时代,想要像金州军这样“善待”罪犯和俘虏,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鲁若麟和洪承畴一行并没有深入到水泥生产的一线,而是在外围看了看,了解了一下水泥生产的情况。

在鲁若麟提及水泥生产的危害,对工人要进行多方位的保护,最好每天给他们喝点用梨熬的汤水清嗓润肺时,洪承畴他们就像看傻子一样看着鲁若麟。

“你说的那个什么尘肺病很厉害吗?”洪承畴皱着眉头问道。生产水泥居然会得病,这倒是有点出乎洪承畴的意料。

“如果做工的时候按照规定佩戴好口罩,并勤加更换,得病的几率会小很多。如果防护不当,用不了几年就会得尘肺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鲁若麟认真的科普道。

“几年才会得?而且是因为防护不当?”洪承畴认真的问道。

“是的。”鲁若麟点点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既然不是马上得病死,那么这点损失洪承畴还是承担得起的。

比起金州军对人口的重视,洪承畴他们对这方面就要冷漠得多。背靠大明这个最大的人力市场,洪承畴他们几乎有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只要有活干,有饭吃,水泥厂的事情有的是人去干,大不了用坏了换一批就是了。

而且不光是汉人,草原上也多的是穷苦牧民,想来他们也不会介意去水泥厂做工的。至于尘肺病,在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的现在,真的不叫个事,比这个危险的事情多了去。

“兴汉,辽东那边急需水泥修补城墙和堡垒,虽然朝廷允许我们在地方自建水泥厂,并划拨了矿山,但是这水泥厂想要建起来依然困难重重,你这边有什么办法?”洪承畴倒是没有矫情,直接就向鲁若麟开口了。

真正的大人物是不会讲什么面子的,他们只讲利益,面子值几文钱?所以洪承畴开口的时候完全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主要是什么困难?”鲁若麟倒也没有推辞,现在关宁军和金州军的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打倒满清,帮助关宁军就是帮助自己。当然,肯定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没有烧制水泥的老师傅,还有就是没钱。”洪承畴倒也干脆,现在的关宁军除了朝廷给予的政策和矿山,啥都没有。

鲁若麟想了一下,答复道:“既然这样,建厂的前期费用金州军出了,烧制水泥的师傅也由金州军来派。大人负责提供工人和矿石,就算是金州军和总督府合股的吧。”

“好!老夫就知道兴汉靠谱。”洪承畴大喜。

“不过这水泥厂的日常管理只能交给我们,总督府负责监督,否则这钱我们是不敢投的。”鲁若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依你,全都依你,老夫只要水泥。不过这利润该怎么分?”洪承畴也知道将水泥厂交给朝廷管理最后绝对没有好下场,所以并不反对将水泥厂的运营权交给金州军,他只关心自己能收到多少水泥。

“这样吧,扣除水泥厂工人们的工钱和日常开销,生产出来的水泥金州军和总督府一人一半,您看怎么样?”鲁若麟的方案简单粗暴,谁也不吃亏。

“就这么办!”洪承畴一锤定音,“你准备建多大的厂子?小了老夫可看不上。”

“那就要看大人可以提供多少原材料和工人了,只要原材料和工人足够,自然是越大越好。”鲁若麟的口气不是一般的大,但是洪承畴听了非常高兴。

“哈哈,这个兴汉放心,绝对给你管够。”洪承畴想到美好的前景,心情异常痛快。

现在水泥可是紧俏货,生产多少都不愁卖。要是产量足够大,说不定除了供关宁军使用,还可以向外卖,这可都是钱啊。要是手里有了这个大财源,洪承畴的腰杆子都会硬很多。

吴三桂他们在一旁听到洪承畴和鲁若麟三言两语就决定了联合建厂的事情,心里都在盘算着,自家的园子是不是也可以修一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