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65.纷纷离去(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65.纷纷离去(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张光瑶还是跟着张静睿一起走了,也没有来与鲁若麟道别,让鲁若麟有些失落和遗憾。

男人啊,都是贱骨头,一点都没有错。

张静睿他们这次可谓是衣锦还乡,在京师等待着他们的将是隆重的封赏。为了表示对张静睿他们的肯定,以及将人情做足,鲁若麟甚至拿出了一批鞑子的首级给张静睿他们充门面,更加坐实了他们的战功,让那些勋贵们对鲁若麟更加感激了。

周遇吉和黄杰也走了,连同在辽南参加训练的一些京营军官也与张静睿他们一起回京。

对于急切想要改变京营现状的周遇吉他们来说,在金州军的这段时间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将带着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回去编练新军,争取为崇祯训练出一支可靠的、敢打的、能打的队伍出来。

鞑子的几次入关已经让崇祯对京营失望透顶,让这样的队伍护卫京师安全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觉得安心。

京营兵马虽然号称几十万,但是空饷太多了,能够有十几万兵员就不错了。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老弱,严重缺乏训练,根本不堪使用。

但是京营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了,涉及到的势力太多,哪怕是崇祯都不敢轻举妄动。迫不得已,崇祯只能自己出钱编练新军,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所以崇祯对周遇吉他们是寄予了很大希望的。

或许周遇吉他们这次带回去的金州军练兵方法,能为崇祯编练出一支不一样的新军出来。

洪承畴他们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

这次辽西的援军也是出了力的,特别是与阿济格一路清军鏖战的时候,关宁军给予了金州军非常大的帮助,没有白拿金州军那么丰厚的报酬。

这些明军不但身上的装备全都换上了济州造,连身体都养得壮实了不少。特别是金州军慷慨的给了他们不少的鞑子首级,使得他们回去可以领一份实打实的功劳,升官发财就在眼前了。

可以说增援金州军是他们打得最舒服的一次,走的时候颇有些依依不舍。

在见识过金州军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后,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在鲁若麟这里下了大大的订单,准备给麾下的兵马来次大换装。

这次肯定就不是免费的了,要么给钱,要么用东西换,军工厂也要生存的嘛。

这次能够击退清军,南关城墙居功至伟,水泥的神奇已经不用再细说了,洪承畴现在只想赶紧将自己的水泥厂建起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赚点钱。

“兴汉,水泥厂的事情你可要放在心上,事关辽西安危,拖延不得啊。”洪承畴对着送行的鲁若麟再次叮嘱道。

“督师放心,等地址选好之后,我马上派人前往建厂。”鲁若麟马上承诺道。

“那就好。”洪承畴点点头,对着旁边的沈世魁说道:“沈大人,你与平辽伯身上责任重大,一定要同心协力,将鞑子牢牢的钉死在辽东,不能让他们再去京师惊扰圣驾了,否则我们只有以死谢罪了。”

沈世魁因为要防守长生岛,所以在南关大战之时并没有参与。现在鞑子退兵,长生岛已经安全了很多,这才来到旅顺为洪承畴送行。

毕竟洪承畴是蓟辽总督,是鲁若麟和沈世魁的上级,于情于理都不能不露面。

“是,下官一定奋力杀敌,为圣上分忧。”沈世魁抱拳应是。

对于沈世魁,洪承畴还是有一些想法的。金州军已经这么强大了,要是东江军再和金州军铁板一块,对朝廷不是好事情。必要的时候还是要拉沈世魁一把,好让他与鲁若麟打擂台。

“恩,你能明白就好。现在你驻守长生岛,离辽西不过一两日海路,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尽管和我说,我一定全力支持。”洪承畴**裸的拉拢几乎毫不掩饰。

沈世魁隐蔽的撇了鲁若麟一眼,见鲁若麟依然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脸上还带着笑容,但是沈世魁相信鲁若麟肯定心里不舒服。

“下官这里有辽南都督府支持,现在已经好很多了。要是真有什么问题鲁都督解决不了,到时候再麻烦督师。”沈世魁才不上洪承畴的当。

当初东江军在皮岛半死不活的,也没见朝廷提供什么帮助。现在想要拿自己当枪使,又开始空口白话的瞎许诺了,才不会上这个当呢。

“那就好,那就好。”洪承畴被沈世魁用话顶了一下,也看不出一点神情变化,依然是一副笑咪咪的样子。

很快,洪承畴一行就上船返航了,留下了一批军官在辽南进行特训。

这批军官人数不少,足有两百多人,是洪承畴他们精挑细选下来进行特训的。不是洪承畴他们不想多派些人,而是金州军帮忙培养人才已经不再免费了,想要学东西得先交钱。

周遇吉、黄杰和张静睿他们属于特例,除了是为兑现对朝廷的承诺,也有广告宣传的作用。以后想要来金州军学习、训练,都得交学费,一个人两百两,不二价。

你还别嫌贵,这些人学习期间金州军不但要负担他们的吃喝拉撒,还要提供场地、装备、师资力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何况金州军的先进知识非常实用,这可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也就是看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的面子,想要与关宁军建立良好的关系,鲁若麟才收下这批学员。换了其他人,给再多钱鲁若麟也是不愿意教的。

四万多两对洪承畴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少的钱了,好在几家分摊下来还能够承受。加上金州军接受以物抵债,这让洪承畴他们的压力小了很多。而且这些学员配发的装备最后是可以带走的,总体上来算的话,洪承畴他们付出的并不是很多。

其实办学校赚钱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鲁若麟想为金州军培养一批潜在的盟友。

只要是经过金州军的培训的学员,对金州军的印象和感情都会好很多。而这些人能够被选出来参加培训,肯定是各家重点培养的对象,以后会逐渐走上更高的位置,影响力也会逐步提高。那个时候,一份对金州军的好感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白了这就是一份长线投资,暗地里推广金州军的价值观,广撒人缘。

况且,在金州军学习之后,用惯了金州军的武器装备,自家原来的武器肯定就不怎么看得上眼了,是不是要回去推销一下金州军的武器装备呢?这等于是在为金州军培养免费的武器推销员啊。

按照鲁若麟的规划,辽南将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以后会出产海量的钢铁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武器、农具、生活用品,这些都需要足够的市场来消化。

这年头钢铁制品可是暴利,只要卖出去了,足以赚到支撑金州军发展的钱财和粮食,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大明军队就是金州军武器销售的重要目标,前期鲁若麟送出去的那些武器装备已经在明军系统内形成了良好了口碑,有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现在只要加大宣传力度,应该会吸引不少的客户。

毕竟比起朝廷自产的武器装备,金州军的武器属于典型的物美价廉,谁能不喜欢。

洪承畴站在回去的船上,望着逐渐远去的旅顺港,心有所思。

曹变蛟作为洪承畴的绝对心腹,站在他身边抱怨道:“这个沈世魁,也太不给督师大人面子了,到时候一定要让他好看。”

洪承畴笑了笑,“是我太心急了。东江军现在粮饷全靠金州军提供,能不看金州军眼色行事吗?除非朝廷能够为东江军提供钱粮,否则沈世魁是不会倒向我们的。”

提到钱粮,曹变蛟就不敢说话了,这不是他能操心的事情,也操心不来。

“督师,我看平辽伯对朝廷和您颇为恭顺,是否有些过于忧心了?”曹变蛟是个直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在辽南的这段时间曹变蛟对鲁若麟的印象大好,非常佩服鲁若麟的实力和人品,所以不自觉的就为鲁若麟说起了好话。

“恭不恭顺不在表面,而在实力。金州军的实力太强了,即使再恭顺朝廷也不会放心的。”洪承畴说了句大实话,让曹变蛟听得心惊胆战。

身为武将,实力太强或者太弱都是罪过,其中的分寸很难把握。像曹变蛟这样的直肠子,还是跟着洪承畴走最稳妥,否则都不知道怎么被别人玩死的。

洪承畴作为蓟辽督师,顶级的文官,政治智慧不缺。他知道,随着清军败退,朝廷对金州军和满清的态度肯定会发生改变,他也要早做应对。

敌人走了,朋友也走了,是时候将目光转移到自身的发展上来了。

虽然鞑子自始至终都没能踏过南关一步,但是对辽南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金州军自身的工厂,以及广大的农村,辽南地区的商业活动萎缩了很多。

特别是那些商人,能够离开的基本都离开了。面对战争,也不要指望这些有钱人会冒任何一丝危险与辽南共存亡,哪怕他们对金州军再有信心也不行。

真正留下来的是那些没有能力离开的普通百姓,他们的一切才是真正与金州军息息相关。

随着清军的退去,辽南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大批的商人返回辽南,市场迅速的活跃起来。甚至因为金州军的战绩太过优秀,原本对辽南持观望态度的商人和世族们也纷纷开始来辽南投资,为辽南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

在战争期间一度暂停的人口输入也重新开始启动,每天都有大批的流民进入辽南,等待着金州军的安置。

时间非常紧迫,鲁若麟深知朝廷不会长期允许金州军这样大肆的转移百姓,一旦缓过气来,禁止人口外流将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如果不趁着朝廷的禁令还没有下达多迁移一些百姓,以后想要转移人口就要困难得多。

辽南的地域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可供分配的土地渐渐也有些不足了,金州军将新来的移民统统安置在了长生岛。

长生岛面积有三百多平方公里,是华夏北方的第一大岛,非常适合开垦。利用得合理的话,安置个二三十万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鲁若麟第一次来到长生岛视察,沈世魁全程陪同,第一站鲁若麟选择来到长生岛的南汛口实地勘察。

南浔口是离辽东半岛最近的地方,海峡宽度只有四五百米,用木筏都可以横渡,更不用说冬季海水结冰,长生岛与辽东半岛就会连为一体。

“都督,南浔口这里我准备建一道城墙,不用像南关那么高、那么长,能够防住鞑子偷袭就行。”沈世魁指着南浔口说道。

鲁若麟想了想:“今年人力和水泥供应都比较紧张,想要大规模的修建城墙不太可能。先在南浔口这里修一个城堡,再沿岸建设一些堡垒,应该可以防止住鞑子的偷袭了。”

冬季行军本来就不容易,鞑子即使是想偷袭也不可能出动大军。小股人马偷袭,只要扼守住交通要道,问题就不大。

等熬过了这两年的蛰伏期,鞑子应该就不会有能力再到辽南一带活动,长生岛的城墙修不修意义也就不大了。

辽东的冬天大雪过膝是常态,鞑子想要通过冰面来袭击长生岛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沈世魁对于鲁若麟的方案也表示同意。毕竟修城墙耗费太大,还是修堡垒实在一些。

“底下的军士士气怎么样?”鲁若麟问道。

“非常好。”沈世魁笑着说道:“这里的环境比皮岛好多了,再加上吃得饱、穿得暖,那些小崽子们都胖了不少。”

“待遇好了,训练可不能放松。”鲁若麟提醒道。

沈世魁点点头,“现在完全按照金州军的训练办法来,战斗力比以前强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