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366.扶持渔民(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366.扶持渔民(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东江军这次的整编力度还是非常大的,除了少部分人去天津追随沈志祥,还有一部分人拿了遣散费离开。再将一些老弱分流出去种田或者读书、当学徒,剩下的都是一些正值当打之年的青壮。

这些青壮因为自愿留下来,对改编也不抵触,训练的热情很高,所以东江军虽然人数大大减少,但是战斗力却不降反升。

而且有金州军接手后勤方面的事情,沈世魁再也不用操心钱粮,日子反而好过得多。

金州军入驻东江军负责训练的军官虽然来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已经充分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现在即使沈世魁想要把他们带到朝廷那边去,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鲁若麟在沈世魁的陪同下去视察了东江军的军营,如果不是营房上挂的旗帜与金州军不同,现在的东江军几乎和金州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一样的装备,一样的规矩,一样的行事风格,唯一与金州军有些区别的就是精气神。

金州军那种独特的气质与这个时代的军队有太大的不同,这是建立在金州军长时间坚持教育的基础之上。从兵源素质上金州军甩了其他军队几条街,一支有知识、有思想的军队所拥有的独特气质绝对不是其他部队可以模仿的。

东江军的士兵想要追上金州军,任重而道远。

长生岛上有一个码头,原来是岛民们停靠船只的地方,清军占领辽东之后逐渐荒废,随着金州军的到来,这个码头也焕发了新生。

大量人员的往来使得原来的码头不堪负重,扩建势在必行。以金州军的行事风格,要修就修大、修好,新建的码头完全是将原来的码头推倒重建。

第一批移民来到长生岛的时候,他们的任务就是新建码头。在源源不断的人力和物资支持下,长生岛的新码头已经初具规模,完全可以满足金州军的需要。

因为码头位于长生岛的南边,大家习惯性的称呼码头为南港,非常的直接了当。

南港共有泊位三十几个,可以停靠金州军的所有船型,而且还预留有足够的空地用于扩建。

码头、栈道都是用水泥、石头修建的,异常坚固。码头区还有大量新建的商铺和仓库,商人们从来不缺乏开拓精神,在金州军决定开发长生岛时,就有精明的商人跟着过来做生意了。

对金州军来说,长生岛的土地就和白捡的没什么区别。只需要金州军保证长生岛的安全,做好基础开发,这些土地全都可以用来交易。

除了卖地的钱,只要经营得当,这里以后还可以为金州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并且为金州军提供丰富的人力和物资供应。

除了这些大型泊位,在港口的两边还有很多小型的泊位,那里是专门供中小型渔船停泊使用的。

现在南港的造船厂已经投入使用了,主要是生产一些小型的捕鱼船,卖给长生岛的渔民在近海捕鱼。

等到技术和规模起来之后,造船厂就会建造中大型船只,成为旅顺造船厂的有益补充。

一艘渔船的价钱对于那些逃难到长生岛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几乎没有人能够拿出来。

为了让百姓早日自力更生,金州军将造出来的渔船租借给有捕鱼能力的百姓,让他们出海打渔。在他们开始赚钱之后再分期偿还,最终将渔船移交到个人手中。

金州军贴钱这样做不光是为了让百姓富裕起来,更重要的是鼓励百姓出海捕鱼,增加金州军治下的粮食产量。

赵祖泉就是长生岛的渔民,手上有一条从当地官府租借来的渔船。渔船不大,只有五吨左右的排水量,却是赵祖泉的宝贝疙瘩。

当初来到长生岛之后,赵祖泉原本是被分配去做农民的。但是当他从船厂的工人那里得到消息,知道官府有对渔民的扶持政策,一下子就让他动心了。

赵祖泉在老家的时候就是渔民,虽然是河上的,与海边的渔民大大不同,但是一身捕鱼手艺还是很精湛的。原本被分去种田就是迫不得已,毕竟要活下去,只能听官府的安排。但是一辈子没有种过地的赵祖泉对于种田信心不是很足,现在有了可以重新做渔民的机会自然想去试一下。

不过他来到长生岛时除了带着老婆孩子,身上一文钱都没有,更不用说渔船了。

他曾经多次到船厂边去看船厂的工人造船,每每看到崭新的渔船都会让他向往不已。

来的次数多了,船厂的工人也和他慢慢的熟了起来,便与他聊了起来。

“老赵,既然你以前是渔民,干嘛不去捕鱼,非要去种地啊?”孙船工问道。

赵祖泉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这不是没钱买船嘛。”

“你不知道吗?咱们船厂的船是可以租的。没钱也没关系,等打渔赚到钱了可以慢慢还。”孙船工诧异的说道。

“可以租?没人跟我说啊。”赵祖泉也有些惊讶,然后急切的问道:“孙大哥,这船怎么个租法?”

“你看这船造的咋样?”船工问道。

“用料扎实,做工精细,桐油也刷的很厚,是条好船。”赵祖泉看着旁边的一条新船,满眼的羡慕。

“这样的船三十两银子不贵吧?”孙船工追问道。

“不贵,一点都不贵,已经很便宜了。”赵祖泉知道这样的船要是在老家,没有四十两拿不下来。

“只要你跟官府签了协议,每年还六两银子,还满五年,这船就是你的了。”孙船工骄傲的拍了拍身边的渔船。

“每年还六两银子,还满五年。”赵祖泉默默的心里算了一下,有点惊讶的问道:“那不是正好三十两,不要利息的吗?”

“对,一文钱的利息都不要。”孙船工点点头。

“官府怎么这么好?他们图什么?”赵祖泉有些不敢相信。

“你来这里时间太短,不清楚这边官府的做事习惯也很正常。”孙船工以过来人的身份详细为赵祖泉介绍起了金州军的政策。

知道金州军是真的以贴钱的方式扶持渔民,其中没有任何猫腻后,赵祖泉彻底的放心了。

“孙大哥,我要是当了渔民,分给我的房子会不会收回去啊?”赵祖泉有些不舍的问道。

以前赵祖泉在老家的时候就没有家,吃住干活都是在船上,非常向往能够在陆地上有个家。现在好不容易金州军分了房子,要是为了当渔民就把房子收走了,他就要好好考虑下是否去当这个渔民了。

“你现在的房子是给种地的人住的,当然要收回去。不过官府建有专门的渔村,到时候你可以搬去渔村住。”船工知道的政策比赵祖泉多很多,让赵祖泉打听到了很多有用的消息。

“真的吗?太好了。”这下赵祖泉就放心了,当渔民的心思更加迫切了。“对了,孙大哥,这鱼税怎么个收法?”

在大明,打渔要承担很重的赋税,还要随时面对官吏、地痞、恶霸的勒索,有时候打的鱼还不够应付这些方面的开销,连饭都吃不饱。所以赵祖泉一定要问清楚,要是税赋重的话还不如去种田,毕竟种田的赋税是很低的,那些政策官府已经给他讲过了。

“你这样的小船能打多少鱼?官府才懒得收你的税呢。只有那些大船才会被收税,你们全都不用交税。”孙船工打趣道。

“那渔帮呢?他们收的厉害不厉害?”官府的人虽然收刮的厉害,但是好歹有个底线,但是像渔帮那样的黑帮就完全没个准数了。可能心情好只收一点点,心情不好连船都被抢走。

“渔帮?”孙船工嘿嘿一笑,“在咱们金州军治下就没有什么渔帮,任何黑帮都没有!告诉你老赵,要是有人敢敲诈勒索你,直管告诉码头上的巡逻队,保准让他们去吃牢饭挖石头。”

“真的吗?”赵祖泉有些不敢相信,小声问道:“黑帮不都是官府的打手吗?怎么会没有了呢?”

“你那是老黄历了,咱们金州军的鲁都督最见不得黑帮欺负老百姓,只要黑帮敢冒头,那是见一个打一个,全都送去矿山挖石头,就没见活着出来的,你说咱金州军的地盘上还有人敢去做无本的买卖吗?”孙船工一脸骄傲的说道。

“难怪了,有鲁都督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那些腌臜货怎么敢来。”赵祖泉因为是金州军救活的,所以对鲁若麟那是相当的信任。听到是鲁若麟灭了黑帮,自然无条件的相信。

“所以啊,赶紧去官府申请,现在知道可以租渔船的人不多,渔船又有限,晚了就租不到了。”孙船工卖力的推销道。

孙船工之所以这么卖力,一是看赵祖泉顺眼,二来船厂的船卖的越好,效益自然就越高,身为船厂职工的他能够拿的自然也就越多了。

不过孙船工也不算坑了赵祖泉,只要赵祖泉捕鱼的技术过硬,运气不差,比种田可要强多了。

从孙船工这里得到了准确的消息,赵祖泉回去与媳妇商量之后,决定去官府那里试一下。要是真像孙船工说的那样,这事就做得。

怀着忐忑的心情,赵祖泉来到了港口的政务厅。

对于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渔民,赵祖泉对衙门有天然的畏惧感,在政务厅门口徘徊了很久,看到有不少百姓进去又出来,一点事都没有,这才鼓起勇气走了进去。

刚踏进政务厅,迎面就走过来一个穿着制服的年轻男子,将赵祖泉吓了一大跳。

“这位大哥,不知道你来这里是要办什么事?”年轻男子带着微笑问道。

赵祖泉看见穿制服的人心里就发憷,结结巴巴的说道:“我,我,我是来,来租船的。”

“租船?”年轻男子疑惑的皱了皱眉头,然后想到了什么,“你是来租渔船的吧?”

“是,是。”赵祖泉连忙点头。

“你会打渔吗?”年轻男子问道。

“我以前就是渔户,从小就开始打渔。”赵祖泉急忙解释道。

“这样啊。”年轻男子点点头,对赵祖泉说道:“那你跟我来。”

说完就领着赵祖泉往政务厅里走。

赵祖泉亦步亦趋的跟着年轻男子,勾着腰,低着头,生怕冲撞了这里的人,小心谨慎得很。

年轻男子把赵祖泉带到了一个单独的隔间,上面写着渔政科,是专门管理捕鱼相关事情的。只是赵祖泉不识字,只看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书案上奋笔疾书,知道这又是一位官老爷,更加拘谨了。

“贺科长,来生意了。”年轻男子对着中年男子说道。

贺科长抬起头,看见年轻男子带了一个陌生人进来,愣了一下,问道:“小张,这位是?”

“这位大哥是来租渔船的。”年轻男子解释道。

贺科长听了立马就笑了起来,“是吗?好,好,好事啊。来,来,这位大哥请坐。”

在贺科长热情的招呼下,赵祖泉战战兢兢的坐在板凳上。

年轻男子见贺科长接手,马上就起身告辞:“那贺科长您忙,我先出去了。”

“好好,辛苦你了。”贺科长将年轻男子送出了门,转头与赵祖泉聊了起来。

贺科长知道这些百姓都比较胆小,畏惧官府,所以先是亲切的问了问赵祖泉的情况,然后详细的将租船的政策讲解了一遍,基本上和孙船工介绍的没有太多出入。在知道赵祖泉确实有意租船之后,贺科长就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赵祖泉签订租船合约。

不过赵祖泉人虽然老实,但是却不笨,最重要的是他不识字,当然不敢轻易在合约上画押按手印。

他唯一相信并识字的人,就是把他带到长生岛的金州军管队官,只有管队官同意了,他才敢画押按手印,这是他吃过亏之后得到的经验教训。

贺科长也非常理解,让赵祖泉将管队官叫过来,作为中间人见证长生岛第一份租船合约的签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