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八十一章 所闻

乱世栋梁 第八十一章 所闻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八十一章 所闻

南昌城,驴马市,市里到处都是人和马、骡和驴,自鄱阳而来的李笠,带着人来此买马,想要看看此次运气如何,能否买到堪用的骑乘马。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所以,还算驾轻就熟,不过此次不需要自己找市侩,因为同行的妻兄黄,找了驴马市的熟人帮忙。

李笠让随行的韩熙和张轱辘,带着梁森等人,跟着‘熟人’去相马、长见识,自己则和妻兄聊天。

黄曾经因为尾随赵孟娘意图不轨,被李笠抓个正着,捉弄了一番,算是有了过节。

如今,李笠成了黄的便宜妹夫,算是‘化敌为友’,而黄管不了家中产业,一直游手好闲,于是黄大车让老三跟着李笠长见识,黄就成了李笠的跑腿。

李笠不想黄姈难做,于是带着便宜妻兄到处转悠,吃吃喝喝,做个‘酒保’。

“你该早些找我帮忙的,我在南昌有许多朋友,驴马市里也有不少,往日里我来买马,都找他物色好马。”

黄如是说,李笠知道这是场面话,应付着:“这不以前手头紧,买不起好马,只能将就着买些便宜马,凑合着骑。”

“不要紧,此次买马,有我那朋友帮忙,定能满载而归!”

李笠看着那油嘴滑舌的‘朋友’,时不时与路边摊贩打招呼,那些摊贩一个个挤出笑脸,便问:“你这朋友,莫不是在公廨里做事,收税的?”

“哎哟,妹夫好眼光。”

“那一会可得请他喝酒,城中有何好去处?”

“有,有!”

“得像样些的酒肆,酒菜都得上档次,莫要让人以为,鄱阳黄三郎的妹夫寒酸呐。”

“好,包在我身上...”

黄说着说着底气不足,李笠示意随从把一小袋珍珠交给对方:“这些珍珠,少说值钱十贯,你看着办,莫要有剩。”

请人吃酒,十贯钱绰绰有余,至于多出来的钱,就当是给黄的‘辛苦费’,这点手段,李笠还是有的。

黄闻言大喜,一口应承:“好!一会绝对不会掉了面子。”

妹夫出手阔绰,又极其会做人,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黄只觉一个字“爽”。

虽然之前他看李笠极其不爽,可如今成了亲家,跟着李笠以珠署的名义到各处村落串门,吃喝了一段日子,发现这位果然有本事。

别的不说,应酬的本事不错,和谁都能自来熟,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游刃有余。

难怪阿耶说,黄家往后指不定就靠着李笠了,让他鞍前马后帮忙。

对于黄而言,另一个新晋妹夫大鲶彭,脑子不好使,能有今天,也是多亏李笠出主意,所以,还是得跟着这个妹夫才有前途。

黄让随从去安排请客事宜意,愈发热情的介绍起南昌风情来。

李笠当然了解南昌的一切情况,不过既然妻兄兴致高,他就这么一听,看着眼前热闹的驴马市,只叹偏见确实容易误事。

按照他的印象,江南因为多山、水,所以不像草原那样,有产马地,若要买马,会很困难。

但是,豫章郡治南昌就有规模不小的驴马市,在这里,有许多驴、马、骡出售,不过,没有什么高头大马。

即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战马的良马。

各马贩出售的马匹,多为身材不高的挽马、驮马,以及仅做代步的骑乘马,这些骑乘马,还真就只是代步而已,要上战场那纯粹是多想了。

李笠这一两年来,陆陆续续在南昌驴马市买了一些马,平日里代步,并且作为训练用马,给护院们练习骑术。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以后,慢慢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毕竟放低要求的话,在南昌驴马市,是可以买到很多马的。

因为这里对驴、马、骡有不小的需求。

豫章南昌,自古就是江州名城,也是要地,从江州去西面湘州的陆路要道——安成步道,从江州去南面岭表的“岭表步道”,都经过南昌。

两条步道,往来商旅很多,都要翻山越岭,虽然有河流,却不好乘船。

譬如岭表步道,虽然路线和赣水多有重合,但从北往南走是逆流而上,商旅运送货物得靠马来拉车或者驮运。

即便自南向北走为顺流,但赣水中上游河段多浅滩、乱石,无论官民队伍,需要大量驮马、挽马运送货物。

所以,作为安成步道、岭表步道交汇点处的南昌,是大量商队的聚集处,有大量驴马出售。

不仅如此,豫章郡以东的鄱阳郡地界,也有一条重要的步道往东延伸,翻越崇山峻岭,抵达东扬州的会稽地界。

这条步道也有大量商队往返,对于驴、马、骡子的需求也很大。

所以,南昌驴马市其实肩负着为东、南、西三条步道提供驴、马的职责,开市时每日的交易规模都很大。

那么,江州地界要买驴马,得来南昌,而不是在大江边上的寻阳、湓城,因为那里是水运枢要,买船可以,买马就不合适了。

黄介绍起来:“南昌的船也很多,我们来时经过的沙洲,你也看到了,有许多造船场,所以,买船也得来南昌。”

李笠听了后,想了想,问:“造船得有许多木料,南昌就在赣水边上,莫非上游有许多木料运来?”

“对,”黄点点头,“赣水上游,豫章以南,是庐陵郡、临川郡、南康郡,有绵延群山,称为‘南川’。”

“南川地区森林茂密,有许多参天大树,所以有许多豪商贩卖木材,顺赣水而下运往南昌销售。”

李笠不由赞叹:“水陆交汇之处,南昌果然是宝地啊!”

黄接着说:“南昌还有囤积大量粮食的豫章仓,每年都要调拨大量粮食,装船后运往建康,与此同时,还平准粮价。”

“所以,南昌的米价相对最稳、最低,若要大量买米,最好来南昌。”

“反正船走赣水是顺流而下,入了彭蠡湖,去白石,方便得很。”

两人正聊着,李笠见不远处有一群男子在和马贩交谈,又对马匹评头论足,似乎是在买马,不过隐约听到的说话声,是建康口音,便有些好奇。

黄的朋友是公廨税吏,此时为李笠等人联系上了卖家,挑选好马,他见李笠盯着那群人,自己也张望片刻,笑道:

“这是衡州刺史韦使君的子弟,带着部曲赶往衡州,路过南昌,顺便买马备用。”

李笠闻言追问:“韦使君?莫非出身京兆韦氏?”

“是的,韦使君...”那税吏说着说着,声音变小:“我听说,是因为得罪了天子,被打发到衡州吸瘴气的。”

衡州,位于岭表北部,是往来江州、岭表的门户,位置十分重要。

一旦岭表的地方大员要割据,首要之务就得控制衡州,把“大门”关上,而朝廷要平叛,也得先拿下这个门户。

不过李笠关心的是“得罪了天子”,打听起来。

税吏回答:“我也是听人说的,听说,先前陛下忽然病重,不省人事,太子及以下在京的宗室子弟全都入宫侍疾。”

“而这位韦使君,为东宫领直,是太子的心腹,入宫时,许多人都在传陛下大行,他便问宫人为何不为丧礼做准备。”

“结果,陛下醒了,听人说起这件事,气得哟...便把韦使君赶出京城,到衡州做刺史,我听人说,韦使君离京时,太子还亲自相送。”

李笠听到这里,意识到皇帝和太子之间的暗斗好像很激烈,太子的班底,好像盼着皇帝快点完蛋,但是老皇帝命硬,偏不死。

“陛下有惊无险,大概是感念佛祖保佑,三月初,大赦天下,到同泰寺出家。”税吏感慨着。

“不过,我又听说,大臣们花了许多钱,把陛下赎回来,这是不久之前的事。”

“而且还要改元了,公文已经送抵郡廨,据说新年号是中大同,所以,今年不是大同十二年,而是中大同元年。”

李笠听了觉得奇怪,如今是四月,改元不是一月时改么?

而且老皇帝又出家了?

不过想想,大概是重病之下捡了一条命回来,感激佛祖保佑,必然要去佛寺还愿,毕竟老皇帝信佛。

生病期间,得知太子的人盼着自己死,想来太子内心也是这么想的,老皇帝大概心中难受,因此愤而出家,倒也情有可原。

反正之前就出过家,然后大臣们花钱赎回来,再来一次,熟门熟路。

顺便敲打一下太子,也是理所当然。

李笠感慨着,忽然灵光一现:老皇帝八十多岁了,在后世也是高龄老人,之前突然犯病,甚至不省人事,莫不是油尽灯枯?

虽然挺过来了,下一次呢?

万一是回光返照,那么...

老皇帝若走了,局面可就维持不下去了。

弊病丛生的梁国,随时可能因为某个原因,轰然垮塌,已经不是保住某个人,或者杀掉某个人,可以救过来的。

李笠决定加大‘备战力度’,对那做“中介”的税吏说:“我想多买些马,只要过得去即可,价钱好说,劳烦老兄多介绍介绍,我定有重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