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八十二章 亲朋

乱世栋梁 第八十二章 亲朋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八十二章 亲朋

寻阳南郊,某别院,主人王琳在此宴请自己的一众好友,酒菜管够,宾主把酒言欢,场面好不热闹。

李笠、梁森以及彭均亦在座,待遇与其他宾客别无二致,甚至座位离主座都很远,乍一看去,仿佛戏台上的配角,位置在边边角角。

主座,王琳与几位高矮胖瘦各有不同的男子谈笑风生,两边,宾客们又各自聊天,李笠、梁森和彭均,此时就和旁人边喝边聊。

跟着妹夫来蹭吃蹭喝的黄,见状觉得颇为奇怪。

他来时,听妹夫李笠说,说与这位湘东王府侍从“王郎”颇有交情,怎么现在看来,好像交情一般?不然怎么坐在这种位置?

再看看左右,今日来此做客的人,过半都是眼神犀利、举止粗鄙的青壮,观其做派,当是江湖好汉。

口音繁杂,动不动就骂天骂地,吃酒划拳,叫嚣不断。

自诩见多识广的黄,只觉此刻身处贼窝,而坐在上首的那位“王郎”,就是群贼的大当家,根本就没有什么王府侍从的做派。

见着大鲶彭的心腹潘宝,和旁边宾客交谈时讲的是荆州话,黄惊讶,趁对方有空,便问:“潘老弟,这几位是荆州的?”

潘宝放下酒杯,回答:“嗯,我也是刚认识,他们是江陵人,平日里跑船,往来大江东西。”

“跑船?我说,看这几位身上多有伤疤,莫非兼做那营生的?”

“当然了,跑船能得几个钱哟。”潘宝笑眯眯的说着,声音很低:“这一大帮子人,数十张嘴,跑船赚的钱哪里够花。”

果然如此,黄点点头,举杯和潘宝对饮。

江湖好汉,快意恩仇,不事生产,又要逍遥快活,手上当然会沾血,黄家本身就不黑不白,可以说和这帮人是同类,黄当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只是觉得奇怪,见那王郎居然认识如此之多的江湖好汉,而这些江湖好汉一个个对其敬重不已,也不知道对方怎么做到的。

观其做派,如自己兄长一般,喜欢结交友人,只是兄长的人脉多在鄱阳、豫章二郡,而这位王郎,仿佛长江各处都有朋友。

今日王郎请客缘由,黄听李笠说过,是因为喜得贵子,故而请朋友们小聚。

这小聚场面可不小,院子里坐满宾客,而来的人,好像是按着先后,依次就座。

所谓“先后”,不是先来后到,而是以认识王琳的先后排序,所以,宾客们以此排座次,不分身份高低。

当然,王琳不只是坐在上首,时不时拎着酒壶,往来各处,和宾客们把酒言欢,转到李笠、彭均这边,王琳还向众人介绍:

“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鄱阳李三郎,为少府寺监作,采珠彭蠡湖,却不扰民,又有作场做鱼钩,养许多乌鳢,可不得了啊!”

众人听得介绍,得知眼前这位肤色黝黑的高个,就是硬抗两次冤案的‘铁骨李三郎’,也是专门养乌鳢的奇人、大名鼎鼎的“鄱阳乌李”。

而当中许多人贩卖的鱼钩,就是这位作场制作的,赶紧来敬酒。

李笠独自应对,一杯杯的喝,喝得满面红光,王琳又介绍另一位“鄱阳英才”,而这位英才的名气,如今响亮得很。

“这位,是鼎鼎有名的鄱阳大鲶彭食肆东主,彭郎!”

“大鲶彭”的名声如今响得很,红鲊、鱼松的名气已经传开,往来江、湖的商贾多少都听说过。

加上王琳和李笠、彭均合伙做买卖,王琳从李笠这里拿鱼钩,从彭均这里拿红鲊、鱼松,再分销给江湖朋友,所以,今日在场的好汉们,有很多人实际上是‘大鲶彭’的分销商。

见着大名鼎鼎的‘大鲶彭’在此,上来敬酒的人络绎不绝,王琳见众人情绪高涨,便提议拼酒:

“承蒙诸位厚爱,来为王某犬子庆生,王某今日摆下酒坛阵,请诸位闯一闯!”

“王某坐镇中军,又有牙门将守着各处牙门,诸位要破阵,却得先破诸位牙门将。”王琳说到这里,拍拍李笠和彭均肩膀。

“我与李郎、彭郎搭伙做买卖,如今这两位东主在此,为我把守牙门之二,诸位可不要客气呀!”

话音刚落,在一旁的黄只觉现场气氛一变,一番布置后,诸位好汉呼喊起来,拎着酒壶、酒坛,然后‘进攻’。

划拳定胜负,输的就得喝。

赢了的过关,输了的,莫要再想,一会重新来过。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李笠和彭均这两位“牙门将”,当然,两位也有手下,可以代为效劳。

黄看着围上来的黑压压一群人,只觉后背发凉,他现在才明白,妹夫事前说的“战场”是怎么回事。

已经去扣过喉咙、吐干净的梁森,笑眯眯的拍着黄肩膀:“黄郎,一会,看你表现了。”

“什、什么?”黄觉得大事不妙,因为之前他夸过自己“酒量了得”,如今看着一个个明显很能喝又很会划拳的好汉围在左右,不由得艰难咽下口水。

他猜拳的技术一般,应付一般人可以,然而应付这帮好汉...

另一边,已经准备就绪的潘宝,挽起袖子,扯着黄,走向“战场”:“诸位,我与这位黄三郎先出战,他别号‘三斛不倒’,大伙可得仔细些...”

夏至,天气炎热,湓城外某庄园,李笠看着眼前大片鱼塘,只觉神清气爽,旁边树上知了不停地叫,丝毫不影响他的心情。

一旁,武祥向他介绍这处租来庄园的情况。

此处,其实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别院,平日里很少来住,不过占地颇大,有山有水,所谓的“水”,指的是风景湖。

“据说,这里本来是要弄成蓬莱仙境,山水缥缈,不过主人家暂居京城,湓城里的大宅都很少住,这里就更别说了。”

“因为别院开支不小,所以这别院的管事,把水池改做鱼塘,养鱼挣钱,不过湓城在大江边上,养鱼收入比不上捕鱼,所以只是勉强维持。”

“我跟他们的管事定了契约,租这里三个月,那管事千叮咛万交代,说莫要乱建乱挖,不然,押金可是要全扣的。”

李笠笑道:“放心,我不会乱来的,就是借这大片水池一用。”

看看眼前一汪汪碧绿,李笠交代:“我在这里待到入秋,珠署有王乐看着,应该没什么事,其他事情,你和灰鸭、贾郎商量着办。”

“我家里,有你嫂子管着,没事的。”

“有空,请张郎给你们讲《春秋》,多学一些知识,有好处的。”

武祥点头应承,虽然李笠没说租这么大一片鱼塘要做什么,但他知道一定有重要用处,所以李笠待在湓城的这段时间,他得扛起“副手”的职责。

不一会,武祥离去,李笠再次看着大片鱼塘。

老皇帝身体好像不行了,而每年冬天,都是老人发病的高发期,李笠担心老皇帝过不了今年冬天,所以决定‘再来一次’,靠孵化鱼苗赚大钱。

这里水塘的有效养殖面积,大概一顷有余,也就是一千余亩,只要规划、安排得当,用来孵化鱼苗是很给力的。

夏天,是长江鱼苗渔汛,寻阳和湓城,是江捕鱼苗的‘产地’,如今是鱼苗‘上市’的季节,李笠要抓紧时间,大赚一笔。

所以,他要用这租来的场地,孵化鲩鱼苗,趁着渔汛,正大光明做起鱼苗生意。

扣去成本,这一千余亩鱼塘,通过至少两轮的鱼苗孵化、销售,获利至少能有三四万贯。

鱼汛结束,就是秋天,正好可以用这笔钱大量购入粮食、布帛等物资,以防万一。

也许老皇帝还能活几年,但是李笠不敢掉以轻心,能多赚钱,就要抓紧时间赚钱。

便宜妻兄黄,如今和彭均一起在寻阳吃喝玩乐,与新结识的朋友们‘畅谈人生’,而李笠就守在这里,带着可靠帮手孵化鱼苗,顺便练箭。

转到隔壁院子,仆人已经将箭靶、弓箭备好。

因为没有妻妾相伴,所以李笠决定练箭打发时间,依旧是十步靶,依旧是三斗弓力的新手练习弓。

现在还剩两个多月,以七十天计,每天高强度练习,届时我的右射技艺,会有提升吧?

李笠如是想,右手握弓,左手取箭,弯弓搭箭之后,瞄准近在咫尺的箭靶,撒放弓弦。

步射不需要练左右开弓,因为只需要转身,就能拥有三百六十度的‘射界’,但骑射不行。

所以,得练右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