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膨胀

乱世栋梁 第一百三十七章 膨胀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0 23:02:33

第一百三十七章 膨胀

上午,刺史官邸,东堂,李笠夫妇正与幕府佐官们聚餐,一边用餐一边闲聊。

聚餐预计耗时一个上午,类似于后世南方的“吃早茶”。

早茶是一种社交饮食文化,今日,李笠忙里偷闲,和幕府‘团队成员’边吃边谈,算是‘团队建设’的一个形式。

李笠‘开府仪同三司’,所选拔幕僚,全都是寒人出身。

其中有跟着他多年的鄱阳同乡,或者当初的材官营‘老人’,也有徐州州府、军府表现出色的官吏,以及两淮子弟出身的军人。

此刻共聚一堂,交谈起来,口音混杂,十分热闹。

因为是闲谈,话题都是风土人情,以及各人的所见所闻,不过很快聚集在饮食上。

堂内一角,一名厨子正在处理“烤鸭”,用小刀将带皮的鸭肉削下,放到薄面片上,然后涂抹酱料,卷起来。

此为‘寒山烤鸭’的吃法,面片卷着鸭肉、酱料,吃在口中别有一番风味。

客人们品尝着美味的烤鸭,赞不绝口,这不是恭维府主,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炙鸭是常见食物,但‘烤鸭’以及肉片卷面片的吃法,风味很独特。

李笠作为‘烤鸭’的‘研制者’,讲解起来:“烤鸭的做法,参考炙鸭,不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中,选用的鸭子有讲究...”

“一定要肥厚多肉,但做出来的烤鸭却能肥而不腻,然而散养的鸭子,需要精选才能达标,如此一来,成本就高。”

“所以,制作烤鸭的鸭子,要专门饲养,用的是‘填鸭法’。”

“即养到三四斤后,开始强制喂食,仿佛给坑里填土那般,如此填喂两个月,喂出来的鸭就是肥厚多肉。”

李笠大概讲解了烤鸭的选材、制作过程,佐官们只觉颇为有趣,随后,李笠又介绍起另一种食物,那就是“包子”。

后世的包子,在这个时代是‘馒头’(有馅蒸饼),而后世的馒头,在这个时代属于无馅蒸饼。

“饼”这个字,在这个时代指代各类面食,蒸饼,即是各类蒸煮面食的统称。

后世所称“包子”,便是其一,而李笠府邸做的包子,花样很多,譬如:小笼包,灌汤包等。

今日供应的包子,就有以上两种。

小笼包薄皮大馅,灌汤包是‘包中有汤’,得用芦管来‘吸’汤,风味独特,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蒸饼之后有汤饼,即是以汤水煮熟的面食,现在端上来的汤饼,有‘馄饨’和‘饺子’。

然而这个时代,馄饨和饺子归为一类,李笠则把‘馄饨’和‘水饺’区分开来:

区别有二,一为外形,饺子为半月形,包饺子的面皮为圆形。

而馄饨的外形...反正形状‘诡异’,不是半月形的‘混沌’玩意,就是馄饨,面皮为方形。

小碗装的馄饨、饺子,被客人们一扫而光,不过瘾的还可以再‘点菜’,就像后世下馆子那样。

但李笠特地提醒,让客人们‘留肚子’,因为后续还有美食。

依旧是面食,名为“烤面筋”,以及“凉皮”,尤其凉皮,这可是在两淮、江南从没出现过的食物。

之所以这什么说,是因为李笠没去过关中,所以不敢说关中没有类似‘凉皮’的食物。

但对于以面食为主的淮北人士而言,“烤面筋”以及“凉皮”真是美味。

徐州位于淮北地区,这里种植的主粮,以小麦为主,部分地区种植水稻,所以淮北地区以面食为主。

而淮水以南的淮南地区,种植的主粮以水稻为主,部分地区种植小麦,所以淮南地区以米为主,却也能接受面食。

对于江南地区的人们来说,主粮是米,面食吃得较少,但此刻端上来的各种面

食,依旧让他们大快朵颐。

李笠见“烤面筋”、“凉皮”大受欢迎,很高兴,开始简要介绍:

“凉皮要做得好吃,关键之一在面皮制作,一定要隔水蒸,如此蒸出来的面皮,筋道、透明、不开裂。”

“然后还得调好佐料,佐料必须舍得用茱萸,也就是要辣,不辣就不好吃。”

“因为面皮本身没有明显味道,缺了辣味,就如同画龙不点睛。”

客人们默默点头,用心记,因为凉皮确实好吃,尤其在大热天,吃着清爽可口的凉皮,感觉消暑又解乏,非常过瘾。

黄姈听着李笠的介绍,颇为惊奇:鄱阳乃至江州吃的多是米饭,所以你从哪里学会这种做面食的技艺?

尤其是随后端上来的一种食物,十分奇特,这食物如今在寒山大受欢迎,名为“油条”。

黄姈是真的想不明白,李笠到底是受了什么启发,居然能想出如此模样的油炸食物来。

油条是一种“油炸”面食,成品是一根金灿灿、油腻腻的松脆条状物,且‘成对’。

不过整根油条吃起来不雅,拿在手上又油腻腻的,所以端上来的油条,都已经剪成小段,方便客人们用筷子夹着,细细品尝。

吃得兴致勃勃的祖珽,看着碟子里的‘油条’,十分好奇,他很想弄清楚,这食物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油炸食物很常见,譬如在北方,就有名为“细环饼”的油炸食物,又称“寒具”。

但是,油条明显比细环饼要‘膨胀’、‘松脆’,吃起来口感不错,也不知用了何种秘方,能让原本细细的‘面条’膨胀成‘油条’。

而且,为何要两根面条并列成大根面条,单独一根不行么?

面对祖珽的提问,李笠笑道:“当然有秘诀,单纯把长条面团放到油里油炸,可做不出膨胀的油条。”

“首先,和面的时候,必须放入明矾和食碱,这就是膨化剂,遇到高温会释放气体,像吹皮囊一般,把面团吹起来。”

“其次,单根面团,即便有了膨化剂,油炸时膨胀的尺寸有限,可若是两根并在一起,却能相互‘拉扯’,于是,瘦子变成胖子。”

李笠的解释简单易懂,祖珽点点头,吃着油条,颇为感慨。

正所谓君子远庖厨,而李笠似乎很擅长厨艺,这大概是出身微寒,只能自己烹饪、做菜的缘故。

所以,更容易被士族看不起,以至于幕府佐官,基本招揽不到士族子弟,只能以寒人充数?

祖珽认为不是。

他如今也算是李笠的幕僚,但因为家人还在齐国,所以他改名,隐去身份,给李笠当佐官。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祖珽发现李笠虽然位居高位,却很自身的处境很清楚,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心态“膨胀”。

以李笠这种出身,即便‘开府仪同三司’,但在士族眼中,依旧是粗鄙的武人、浑身鱼腥味的渔家子。

所以,李笠选择提拔有才干的寒人入幕府,而不是拉拢名士、士族子弟为幕僚来装点门面。

这一选择,说明李笠很清楚自己的根基是什么。

那就是武功,以及军队。

有了军队,就不需要去讨好那些高高在上的士族,因为手中的刀,会为主人获得一切。

正如神武帝那样,一个出身镇兵的穷鬼,靠什么,成了架空皇帝,大权在握的权臣?

是靠能打胜仗的军队,是靠能办事的心腹、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而不是靠讨好世家高门。

李笠开幕府,选择出身微寒的实干人才为幕僚,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祖珽对此很期盼,此次李笠若能以较小代价击败来犯的齐国大军,届时,会有多少寒门人才如同过江之鲫那样,往寒山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